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 ①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诸如顶级高校农...

阅读下面文字

①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诸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③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炼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④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⑤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寒门再难出贵子。

B.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C.寒门青年成功的方式多元。

D.寒门贵子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2.下列对第②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实力不强的人也可以成为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B.官二代、富二代符合传统意义上“贵子”的标准,一定是时代的“贵子”。

C.人生不断进步以及有机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人,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D.寒门青年只要通过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3.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

A.第②段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B.第③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寒门青年取得成功的方式多元。

C.第④段的观点是寒门青年不具备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不会取得成功。

D.第⑤段引用演讲词意在告诉读者,起点低的人可以通过奋斗逆袭成为“贵子”。

 

1.B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章结构,然后抓住文章各部分关键句子,概括各部分内容大意,进而根据文章各部分内容概括文章主旨。本题要求选出“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考查文章主旨,其实就是考查中心论点,答题时要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的观点,而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部分,一个方面。 A项,是舆论的观点,非作者的观点; B项,是结论,是对舆论观点的反驳,也是作者的观点。 C项,仅是第③段的分论点; D项,表意不清,并非观点;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一定是时代的‘贵子’”说法错误。由原文“富二代、官二代无疑……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分析,可判断出B项中“一定是时代的‘贵子’”的说法过于武断,故B项错误。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人生不断进步以及有机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人,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说法错误。从第④段最后一句话可知,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因而寒门青年是“具备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的,所以C项错误。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一某班级召开“读书的意义”主题班会,要求每个同学结合自己的真实学习生活,谈谈自己对读书的意义与价值的思考。有的同学说,我没有思考过,父母让我读我就读。有的同学说,我家里很有钱,父母只要我在学校不惹事就行,读不读没关系。有的同学说,我读书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让未来更加美好。有的同学说,我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奇迹……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同学在开学典礼上的发言,有多处不得体,请找出两处并作修改。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莅临今天的开学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一年级全体同学,向参加典礼的领导、老师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高二、高三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在此,我惠赠同学们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拼搏而辉煌!

①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本文节选自2019年9月9日《泰安日报》文章《超级杂交稻:书写人类反饥饿史上光辉篇章》。

1956年,袁隆平响应国家号召开始了科研生涯。因被“无性杂交”学说误导,走了几年弯路,后转而根据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方向研究。1961年7月的一天,他发现了一株“____________”的稻株。这株稻株颗粒饱满、有10多个8寸长稻穗、长势犹如“瀑布”。袁隆平自认找到了“良种”,____________地做标记、培育,期待来年亩产试验的大增收。怎知第二年,他满心期盼的“良种”,抽穗却____________。“我很灰心,坐在田埂上,呆望着稻株百思不得其解。”袁隆平说。“发呆”中,他突然来了灵感:自花授粉的水稻,出现了杂种后代才有的“分离”现象,(       )他赶紧记载和反复统计稻穗参差不齐的分离比例。3∶1!完全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袁隆平兴奋极了:他选到植株,确为天然杂交稻!水稻也确实可能存在杂种优势!尽管当时学术界普遍否认水稻杂种优势的存在,但袁隆平还是坚信“眼见为实”。“实事求是,是做学问的态度。”袁隆平说。为此,他带着夫人、学生,一起寻找他“预测”的水稻雄性不育株。吃完早饭就下田,带两个馒头当午餐,忙到下午4点才回家。每天都要在几千、几万株稻穗里寻找,真的就是___________。仅1964年、1965年,他们就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反复试验和积累,最终奠定了世界杂交水稻历史上,截至目前也熠熠生辉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研究方向。

B.以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方向研究。

C.以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研究方向。

D.根据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方向研究。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自花授粉作物也有杂种优势。

B.是否说明自花授粉作物也有杂种优势?

C.说明自花授粉作物也许有杂种优势。

D.是否说明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超凡脱俗    如履薄冰    参差不齐    火中取栗

B.鹤立鸡群    小心翼翼    良莠不齐    火中取栗

C.超凡脱俗    如履薄冰    良莠不齐    大海捞针

D.鹤立鸡群    小心翼翼    参差不齐    大海捞针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的心志。

(2)《诗经·氓》表现女子悔恨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述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形象表述孔子对富贵的态度。

(4)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一句总括了雄关固若金汤的形势,又以“_____________”一句形象表现了历史的盛衰无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沈记室夜别

范云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

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

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

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注)①范云,南北朝人,父范抗在郢府任职,范云随侍其侧,与记室参军沈约交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勾画出送别时静谧、安详的环境,渲染了送别场面的温馨。

B.颔联写知心朋友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分别,面对秋风秋月,倍感惆怅。

C.颈联是对二人过去共同生活的回忆以及对别后旅程寂寥的想象。

D.诗中的离别凄惨悲切,同时又有一股清丽之气贯穿于内,轻盈洒脱。

2.尾联虚实结合,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