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问,蕴藏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
(5)《琵琶行(并序)》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周围环境之静表现乐声的感染力。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注: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作《琵琶行》次年,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 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C. “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
D. “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2.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黉舍。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遵明,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
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于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遂共推兴业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
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辛术奏曰:“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毁,乃至声色。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
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崇祖弟遵祖,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B.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C.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D.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黉”指古代的学校。庠、序、塾、郡学、太学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称呼。
B.“校书郎”,指从三国魏开始设置的官名,掌管校对宫中所藏典籍、订正讹误诸事。
C.节气,指时节和气候,是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D.“坟籍”,记录有关丧葬礼仪的著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业兴专心求学,为人耿介。少年时不辞劳苦,背负书籍求师,深思好览,精于治学,曾以《左传》大义当面责难鲜于灵馥,从此徐门学徒大盛。
B.李业兴知识广博,倍受时人推重。他曾被群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
C.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义气。人家有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倾心待之,在财务上毫不计较、吝啬。
D.李业兴急躁偏狭,缺乏儒者风范。他在与人论辩的时候,高声大气,伸拳振臂,举止粗鄙,没有风度。当时的人因为这些而厌恶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
(2)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孤山上的老狼
张红静
少年上学时要经过一段无人烟的山路。学堂很远,每天他都要早早起来,怀揣母亲给他烙的杂面饼子上路。那时,自行车没有普及,学生上学都靠步行。
山黑魆魆的,不高,也不大,可是传说山上住着一匹老狼。老狼从来没有祸害过人和牲畜,少年不知道狼以什么为生。狼一定很老了,或许每天饮露水,吃野果吧。
他每次走过这段路都像躲过一场生死劫。他总是担心狼会恢复狼性,忽然站在他的面前。
这天,走那段路时,他像以往一样提高了警惕,除了自己的脚步声和天上的星星,路上没有一个人。越是安静就越是害怕,村里的小伙伴们都不去很远的镇子上读书,可他不同,无论路有多远,人有多孤单,他都要去上学。
少年略一分神,忽觉得自己的肩膀上一左一右搭了一只毛茸革的脚掌。少年吓得汗毛都要竖起来,他用眼角的余光看着,想象着狼的大舌头和獠牙,但是他不敢回头,因为他想起了做猎人的叔叔讲过的狼吃人的故事。
狼最喜欢一口咬断人的喉呢。狡猾的狼不去正面袭击人,总是尾随在人的身后,少年此时如果回头,喉咙正对着狼口。狼便咬断人的喉咙,将人拖走。
少年的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但仍假装旁若无人地往前走,据说,人有几分怕狼,狼也有几分怕人。狼的前爪就攀着他的肩头与他前行。
少年这时想起怀里的饼子,他真舍不得这一个杂面饼子,但他还是果断地从怀里掏出来,饼子还温热,他使劲往身后扔去。
狼放下脚掌,快速向身后奔跑。少年紧走几步,上了大路。此时天已微明,他“啊啊”呼喊着奔跑起来,以缓解刚才的恐惧。
那天晚上,少年饿着肚子回家,怕母亲担心,他不敢跟母亲说起狼的事情,只是让母亲第二天做两个饼子。
母亲有些迟疑,这样灾荒的年月,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少,没办法,她掺上更多的菜,拌上杂面。
母亲心里想着孩子长身体了,是该加一些饭,可是粮食哪里来呢?她打算天亮后再找份活看看。
就这样,少年每天一早都要给狼一个饼。渐渐地,少年不再怕狼,他与狼之间仿佛有了一种默契,不去上学的日子,他会担心那匹狼挨饿。
少年的叔叔背来半袋子粮食。母亲说,孩子饭量一下子长了,中午要吃两个大饼子。叔叔说,他这个大人,才吃一个饼子哩,那个饼子,是不是给哪个女孩子吃了!
叔叔悄悄问少年,听少年说了途中的经历。叔叔大惊,果然有这样的狼吗?他可不能让自己的侄儿冒那样大的危险。
第二天一早,他穿好棉大衣,藏起猎枪,独自走在那条路上。这一天,少年没有上学,狼定然在路口焦急地等待少年的出现。
叔叔来了,他走得沉稳和干练。忽然,他以猎人的敏锐感觉到了背后的生灵。他没有习惯性地转身举枪,而是等待那匹狼的脚掌攀上他的肩膀。
少年讲述的经历他似信非信。果然,待身后的狼走到他背后,他感觉到两只毛茸茸的东西搭在肩上。
他依然没有拿枪,而是与少年一样拿出饼扔得很远。所不同的是,他扔到了前方大路的路口。狼饿极了,奔上前去。猎人此时举枪,正击中狼结实的后腿。
这是一匹高大的狼,它忽然站起来,疯狂地向山上跑去,一路流了般红的鲜血。狼走了几步又折返回来,将地上的饼子捡起放到口袋里。
猎人吹了吹枪口,冷冷地说:“一点皮外伤!不好好做人,偏要披着狼皮干这点营生!我赛嫂母子二人不容易,兄弟,你就放过他娘俩吧!”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狼从来没有祸害过人和牲畜”,这句话为后文少年与“狼”的互动提供了合理性,但又不符合灾荒中“狼”的天性,从而为“老狼”现形埋下了伏笔。
B.母亲对少年每天要两个饼子的要求“有些迟疑”,一是感到突然,二是因粮食的短缺让她稍感为难,但对孩子的爱使她并没有觉察到有何不对。
C.叔叔听了侄儿的讲述后大惊,“果然有这样的狼吗?”既是对侄儿的话半信半疑,也是作为老猎人出于本能的怀疑,引出后文他去证实的情节。
D.少年、“老狼”与叔叔是一组鲜明的对比,少年与“老狼”的默契反映人与动物之间可以和谐相处,而叔叔却打破了这种和谐,是自私的体现。
2.小说中少年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善于设置悬念,请找出其中三处,并简要分析其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 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图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买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摘编自赵婀娜《读懂“陪读大军”背后的教育焦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方便市民生活,使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的同比增长率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
B.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增长。
C.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3.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现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宠物猫——占领都市圈与互联网
在进化与人工培育繁殖过程中,家猫的面部特征相比野猫更加圆润,拥有更圆的脸型、更大的眼睛和更小的嘴。这种形似人类婴幼儿的幼态化长相激起了人类原始的保护欲,也让人类在猫面前更容易放松且获得愉悦。因此很久之前,即使家猫不捕鼠甚至丧失了捕鼠功能,人们也心甘情愿养猫。
最早的“猫奴”还要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徳在游览埃及时曾记述说:“在埃及,如果谁家的猫寿终正寝了,主人必将剃眉致哀;如果谁家宅子不慎发生火灾,主人通常先抢救家里的猫。”他甚至记录了赫赫有名的“培琉喜阿姆之战”中埃及人失利的原因: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国王冈比斯为了征服埃及,率领大军,骑在骆驼背上穿越90千米的沙漠,来到埃及的前哨站培琉喜阿姆,在那里与埃及军队遭遇,但后者竞因波斯人盾牌上画的圣猫像而不愿进行反击。”
我国唐宋时期,从皇宫贵族到平民百姓,爱猫者也大有人在。诗文书画中,猫嬉闹花间月下的身影常常可见。想得到一只猫不是件容易事,得用盐和茶叶来换,如宋代曾几的《乞猫》:“春来鼠壤有余蔬,乞得猫奴亦已无。青蒻裏盐仍襄茗,烦君为致小於菟。”得到猫以后,也要费心照料,给予其他家畜完全不同的级别待遇,如陆游的《赠猫》:“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今天,世界上家猫的数量是家犬的三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养猫人。究其原因,一是猫的活动领域相比狗要小得多,很多家猫对于常年独处一室悠然自得,甚至可以一辈子不出门。二是猫若即若离的神游性格并不像狗那样需要主人陪伴。猫与主人的关系如同一个低要求的房客,既可以满足主人的情感陪伴,又不用其负担陪伴压力。因此不少人都选择了养猫。
猫的热度甚至延伸到了工作场所:一二线城市的互联网企业喜欢将养猫作为公司福利的一部分,如同下午茶放松员工的神经,加班夜晚的“猫咪精神鼓励员”也是互联网公司的独特企业文化。养多只猫于店中,供客人就餐时观赏逗摸的猫咖啡和猫餐厅也同样火爆。
2014年,互联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接受采访,当被问到网络最出乎他意料的应用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小猫”。
猫比狗的面部肌肉少,能做出的表情也少。“面瘫”的表情也许琢磨不透,但在互联网时代的表情包里,却能随意被加上对话,作为人类对于自身情绪的某种表达。猫曾为其招致杀身之祸的性格,如今却帮助其打了一个翻身仗,一跃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大“赢家”。在英国,每天上传到互联网的自拍照片是140万张,而上传的猫咪照片却有380万张。人们喜爱在网上用猫来社交,因此诞生了许多流量不低于明星的“网红猫”,即使不养猫,年轻人也喜欢交流分享猫咪图片与视频,将这种对猫的喜爱方式称为“云吸猫”。
(摘编自2018年《新华文摘》第22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家猫不捕鼠甚至丧失了捕鼠功能,所以人们心甘情愿地养猫。
B.“生荣死哀”这个词用来形容古埃及家猫的生活再合适不过,无论王室还是平民,对死去家猫都要予以哀悼。
C.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现代人无处宣泄的情感焦虑,不少人选择养猫。
D.年轻人在互联网上交流分享可爱猫咪的图片与视频,获取巨大的流量,这个产业叫“云吸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使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全方位展示了猫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的处境。
B.文章在对猫和狗的对比论证中言之凿凿地说明了猫更受城乡人们宠爱的原因。
C.文章引用曾几的《乞猫》和陆游的《赠猫》主要是为了彰显猫通人性,可差遣,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D.通过因果思维着重论证宠物猫是因何、如何占领都市圈和互联网的。
3.下面关于人和猫的关系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历史上最伟大航海中也有猫的陪伴,猫除了能消灭船上的鼠患以外,还能使孤独的远航者获得放松和愉悦。
B.在埃及,如果谁家的猫寿终正寝了,主人必将剃眉致哀,主要原因之一是猫能将在谷物中泛滥的毒蛇和鼠类消灭。
C.猫在陪伴人类的历史中也曾惨遭厄运,这主要跟人们在它身上赋予的神性被消解有关。
D.中世纪欧洲大规模的黑死病(鼠疫)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老鼠的天敌——猫被大量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