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小时候的我常在父亲的书架间独来独往,到能读一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小时候的我常在父亲的书架间独来独往,到能读一点书时,首先翻开的是梁启超、鲁迅等人的书,当时并不知好在哪里,其实他们早已进入我的灵魂,悄悄开启了我的心灵之门。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想读的书,永远没有时间读,不太想读的书,却占去了大量时间,而且永远也读不完;我读得专注,读得累,可就是没有发自深心的感动;看似永远在读书,又好像永远没有读书。现在,我很怀念这样的我:在书店的一角斜倚着,默默地读着,不觉天已黄昏;午睡时看书,书掉到地下了,我也沉沉睡去……”

你的阅读生活是怎样的?你怎么看待你的阅读生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我和书的故事 “我与书的故事就像情人之间谈恋爱一样!” -----题记 “书卷多情似恋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不知何时起,我便开始谈恋爱,我爱上书,终日与书不离不弃。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而叶文玲也说过“书是我的长生果”;高尔基更是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是的,我是不会和我的伴侣离开的。 第一次见到我的伴侣是在我读小学时,那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忙于生意,无暇管我,所以我只要一无聊就会跑到隔壁的书店偷看书,因为那时书店是不允许看书的,要去买才有的看。有一次,被抓到,那店主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把我的耳朵揪起来,我痛得龇牙咧嘴,可那店主人还是毫不客气得把我扫出店门。 第二天,我再也不敢去了,一直求着妈妈给我买书。最终,我如愿以偿的得到许多书。每天,在梦里,我看到了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乖巧的海的姑娘、天真纯洁的田螺姑娘。在我的旁边,还有名胜古迹---“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风景宜人”的张家界、“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认识的字也就越来越多,读书范围也就更加广阔,从《安徒生童话》到《西游记》…… 当然我们的感情也不是一帆风顺,我们也像其他情侣一样有坎坷…… 由于我终日沉迷于看书,我是坐着看、站着看、躺着也看,所以我的眼睛毫不客气地把我关在门外,结果,我只能戴眼镜,而且我的学习也是一落千丈。按理说我读了这么多书,成绩应该提高才对啊,这么反而下降呢?原来我过分地课外阅读,导致学习、作业都没有完成,所以我的成绩才会下降。最后在我的依依不舍下只好冷落我的伴侣---书。 经过几个月的奋斗,我终于把落下的功课补上了。我激动地“看”着我的伴侣,耳边响起了妈妈语重心长的话:“你喜欢看课外书,妈妈是允许的,但是你这样终日沉浸于其中,只会有害而非有益啊!你应该合理安排你的时间,课外书应是你课外阅读,而不是为了读课外书而连作业也不用写……”是啊,如果一个连作业都不写的人,还配得上看课外书吗? 不过书无功劳也有苦劳,再说它的功劳很大,每一次考试作文,我总是下笔如有神,因为我的阅读的范围广,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这就是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 我的读书故事很美,我和我的伴侣很幸福!我们有好多好多美好、辛酸的回忆。 书,它给我知识;给我力量;给我乐趣。它是我最敬爱的导师,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是我最亲爱的伴侣。 【解析】 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把握大意。材料讲述了“我”的读书经历,描述了“我”的读书方式以及书本给“我”带来的影响。第二段“你的阅读生活是怎样的?你怎么看待你的阅读生活?”明确了题目要求。本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要求学生思考自己的“阅读生活”,考生写作时可联系全民阅读的大背景,谈自己的读书经历(阅读生活)。此题审题没有难度,只要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即可。 参考立意: (1)讲述读书的故事; (2)记叙读书的经历; (3)介绍读书的方法; (4)品尝读书的滋味; (5)漫谈读书的感受; (6)抒写读书的收获; (7)渲染读书的陶醉; (8)推荐所读的好书; (9)鉴评所读的书文; (10)评价对书的态度。 素材: 1.人累了,喜欢独坐一室,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心累了,喜欢捧起一书,让浮躁之心得以慰藉。 书是流淌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释放,是温馨的宁静,是激烈地舞动…… 回首读书的日子,我仍忍不住怦然心动,一路走来,山高水远,我对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夜阑人静,一书在手思绪万千。 2.拜读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卷卷都缀满一个深深的“情”字,翻阅人世千般气象,万种风情的纸页,触摸书中所诉故事的经脉,展读书中人物的笑颜,捧读书中文章的内涵,那行云如水的语句,花雨缤纷的意境,真挚动人的情感,倾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像花瓣绽放在春阳中一般,有书的日子,充实,快乐,振奋,青春的本色在书香的温润中闪光,炫彩,歌唱。 3.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自然永远是件好事,读书的价值在于你可以不断的思考,不断的理解其中的内涵与道理,提高能力,加深内涵。倘若一个人不读书,我想,他会慢慢这个时代所遗弃。明朝的许仲琳说:“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不从当今的书里得知现在社会科学的发展,不知国家的政事,岂不就是萤火之光? 4.我和书的不解之缘是从小学开始的。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童话故事,里面一张张精美的插图与精彩的故事陪我走过了幸福的童年。从此,里面的故事经常吸引着我,让我痴迷。我的第二本书是《新华汉语词典》,是在小学三年级得到的,我抱着好奇的心情去浏览,去翻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去看故事书,不再去看漫画,而是选择了杂志《读者》。我从它里面一个个励志的小故事了解到: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在那个贫穷的日子里,由于山村条件有限,他们不能像现在这样,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热爱生活、实现理想却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他们正是在那时有一个倔强的性格和强烈的叛逆心里,不安分守己和不满足现状,要想方设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才使自己走出大山,走进城市,过上了幸福生活。 行文结构: 本文标题为“我和书的故事”,文章写法独特,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书”当作“情人”“伴侣”,语言俏皮,生动形象。题记“我与书的故事就像情人之间谈恋爱一样!”独出心裁,很能吸引读者。主体部分讲述了“我”的读书经历,列举了书给“我”带来的乐趣和烦恼,在叙述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该怎么阅读”“什么时候读”等一系列问题。最后,表达“我”对书的喜爱之情,升华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是中国大灾难、大动荡、大变化、大转型的时期。在这样的100年里,中华民族的先贤们奋斗不止,涌现出一批灿若星河的大师。他们的命运轨迹与时代相连,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引领了一个奋斗的民族。开学至今,我们已经观看了丰子恺、老舍、闻一多、王洛宾、梅贻琦等人的纪录片。请从观看的大师中任选一人,写一段人物评价。要求:结合人物生平事迹,运用2种修辞手法,100—150字。

示例:

穆旦

他是天才的诗人,却将写下的诗行丢进垃圾桶;他是谦逊的老师,却因乌有之罪困于暗室;他是爱国的赤子,却只能把热情熬成沉默。逼仄的世间,翻译成了他的出路。穆旦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和作品是一道阳光,长久地温暖这个民族。

 

查看答案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理想境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审美观念此时完全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再别康桥》一幅美丽的无形画,诗的每一节可以称得上是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康河边被夕阳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色彩艳影,构成了一幅康河晚景图。,全诗的结构韵律的独特创新,让我们窥见了诗人的绝妙艺术风格。

 

A

就是

/

反之

B

/

反之

C

/

D

就是

/

另外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为这诗一般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之为“雨巷诗人”。

C.鲁迅的思想与情感渗入其中,他用他所能感受到的形诸笔墨,让人看到一个真正思想者的心灵的苦痛与挣扎的具体情状。

D.1926年,梁启超明知自己被西医误诊误医之后,他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禁止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熟语的使用,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②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亮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亮》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③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④21世纪的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完成良好,但是一些年轻大学毕业生却看不到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仍然书生意气,到国外去谋求就业。

⑤“古来磨灭几人知,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虽已就义七个多世纪,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万古。

⑥1945年,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压力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共商国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明知是鸿门宴,但还是欣然前往,并以自己最大诚意和智慧化解了危机,拨开了云雾。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