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明光书店可以看成众多民营书店的缩影,小说开头就写明光书店生意萧条,处境艰难,折射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实体书店和卖书人的困境,发人深思 。
B.小说的标题《把灯光调亮》同时也是整篇小说的线索。明光书店灯光的变化预示着书店命运的变化,也更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起起落落。
C.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来塑造女主人公形象,尤其突出的是语言描写。
D.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既是为了改善环境方便顾客,也表达了一种希望,希望国民认真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提高修养和素质,把心灵之灯的“灯光调亮”。
2.小说画横线的三处都是写卢娜流泪的情节,赏析有误是
A.第一次是因为接到文化局的电话后为书店有了转机喜极而泣。
B.第二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执着,尽管书本没能改变自己,但是能改变其他人。
C.第三次是感动于丈夫的理解和支持,这么多年来书店能坚持下来,与丈夫的支持分不开。
D.三次流泪也属于细节描写,折射出主人公心情的变化,塑造了主人公丰富多面的形象。
3.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能够坚持下来,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4.“‘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藉,请简要分析其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中国小说”,这是一个建设性和挑战性兼而有之的话题。它的建设性是要树立起文学坚定的自信心;它的自信心,既是对每个写作者自我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全球化主流话语的挑战。不管我们从怎样不同的角度理解小说,不管我们的文学观有着怎样的天壤之别,不管是全盘西化还是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都在用方块字表达自己,这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最根本、最核心的特点。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上,这几乎成为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最后、也是最难以被同化的特点。你用方块字写作,你才可以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被称作是“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你才可以最终确立你之所以是你自己。不管你有怎样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不管你有怎样的文化偏好,也不管你有怎样不同的审美取向,使用方块字将成为你不可摆脱的最终限定,成为你最后的身份标识。你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语言文字写作,并因此而更容易地“与世界接轨”,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但你也因此而成为华语写作之外的他人。
所以“伟大的中国小说”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地变成了“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既然你使用方块字,那么和方块字相始终也根本无法拆开的文化传统,也就必然成为你写作的一部分。不管你是脚踏土地,直面现实,把自我完全熔铸于现实主义的大地,还是切断历史,挣脱现实,完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而上的精神羽化的神性飞升;不管你是宏大叙事,还是彻底个人化的写作,你都必须依靠方块字,你都无法躲避方块字所带给你的文化高度或历史陷阱。
建立现代汉语的主体性,绝不是要重建方块字的万里长城,然后把自己囚禁其中。我们渴望的是: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我相信:中国的当代文学最终将证明,现代汉语不是因为全盘西化才保留下来的,而恰恰是因为现代汉语保持了鲜明的特性,是因为现代汉语不仅没有被别人完全同化,反而对世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不错,在所谓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中,别人的历史曾经血腥、剧烈地发生在我们身上,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可如今,我们的历史也正理所当然地改变着全球化,也正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历史中最丰富最深刻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语言的自觉,这个过程必然期待着现代汉语主体性的建立,这也是“伟大的中国小说”产生的过程。
(节选自《当代作家评论》,有删改)
1.下面关于“伟大的中国小说”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用方块字来反映中国的文化传统并深刻地表达自我。
B.更容易与世界接轨,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C.无论运用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手法,都要依靠汉字来表达。
D.只有自觉运用现代汉语,“伟大的中国小说”才能够产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建设“伟大的中国小说”,需要树立文学坚定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指的就是每个写作者要敢于面对自我能力的挑战。
B.华语作家可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文化偏好或审美取向,但使用方块字将成为他们的最终限定和身份标识。
C.用方块字写作,才可以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被称作是“中国文学”、“中国小说”,才可以最终确立你之所以是你自己。
D.建立现代汉语的主体性,既不能搞全盘西化,成为华语写作之外的他人,也不能重建方块字的万里长城,把自己囚禁其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上,用方块字表达自己是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最根本、最核心也几乎成为最后的特点。
B.任何人在进行宏大叙事和个人化写作时都必须依靠方块字,都会无法躲避它所带来的文化高度或历史陷阱。
C.中国的当代文学将证明,现代汉语得以保留下来恰恰是因为它保持了自己鲜明的特性,并对世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D.在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中,我们曾被别人的历史改变,如今,我们的历史也正改变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根据材料作文。
青春的季节里,有鸟语花香,也有风起雨落,我们渴望以真实平常的自己与自己的同龄人沟通,与父母沟通,与老师沟通,与社会沟通;现代生活中,沟通是一种体验,沟通是一个过程,沟通是一种本领。
请以"沟通"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下面是三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其中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1)第十二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将于2017年12月15日截稿,请各位同学尽快将你们的文章交给老师,过时不候。(竞赛通知)
(2)冬天已过,云南即将迎来旅游的旺季。在这里,我谨代表单位向鄙省发来贺电,预祝新的一年云南旅游业节节攀升,再创佳绩。(祝福信息)
(3)据报道,2016年共有362位民警在工作中丧命,4913人负伤。对此,公安部表示,警察的执法需要社会中每个人的支持。(时事新闻)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进入春季后,天气日渐转暖,人们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这种现象叫春困。冬天,人体受到低温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①_____,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以减少热量的散发,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进入春季后,②_____,人体毛孔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加上温暖气温的刺激,会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③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搀扶年迈的老人,你选择了敬老;拾起地下的香蕉皮,你选择了爱幼。对此______,你就选择了漠视。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国外进修后,穿越了重重艰难险阻,放弃了____ _的生活,毅然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技进步献计献策;( );爱国诗人文天祥在刑场上放弃最后一次生存的机会,______;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为了追寻世间真谛而抛弃了君主的______生活。这些人的选择虽然并不明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不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置之不理 衣食无忧 视死如归 锦衣玉食
B.不屑一顾 养尊处优 视死如归 雍容华贵
C.不屑一顾 衣食无忧 舍身取义 锦衣玉食
D.置之不理 养尊处优 舍身取义 雍容华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困苦生活的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不去领美国的救济粮
B.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困苦生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C.朱自清,现代著名文学家,宁可拖着久病的身体,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D.现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宁可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拖着久病的身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这些人的选择并不明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不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
B.这些人的选择虽然并不理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
C.这些人的选择虽然并不理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不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
D.虽然这些人的选择并不明智,但又有谁可以否认这是他们心灵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