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牵动我心的声音 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我又一次听到了那“镗、镗”的破锣声。那是在遥远的岁月里牵动我心的声音。 阿婆寄住在我们院子的停车场里。在一个潮湿阴暗的角落里,一个不过一个房间大小的用烂木头随意搭建的小“房子”便是她的家。阿婆年纪很大,但没有人知道,更没有人去问她具体的年龄。在我模糊的记忆中,她的头发已尽斑白了。阿婆给我的印象只有枯瘦的身形、黑黄而干瘦的脸颊以及额头上爬满的皱纹了。倘使说她在我记忆中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那一定要数回荡在院子里“镗、镗”的破锣声了。  是的,破锣声。阿婆无儿无女,老伴早亡,终日以收破烂为生。那个布满铜锈的缺了一角的破锣,据说是她从某音乐学院库房门口的垃圾箱里捡来的,只有一只。所以每次她在楼下收废品的时候,她都用一只旧勺子敲着锣。 阿婆养了一只流浪猫。那是她在翻垃圾箱时在垃圾筒旁发现的被遗弃的小猫崽。她心一软,就抱回家养了。每天宁可自己少吃点,也要把猫喂饱了。那只小猫很可爱。所以每当楼下传来“镗、镗”的锣声时,我和小伙伴们都知道是阿婆带着猫来了,连忙跑下去看猫。每当这时,阿婆那沟壑纵横的脸上都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停下来看我们逗猫玩。 日子就在“镗、镗”的锣声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直到有一天,锣声突然消失了。 终于有一天,我在楼上正在郁闷地踱步,突然楼下传来了熟悉的“镗、镗”的锣声,但是这次却显得如此虚弱无力。我连忙像往常一样跑下楼去看阿婆和小猫。然而这次,我却在距离阿婆很远的地方停下了脚步。 这还是我曾经认识的阿婆吗?她步履蹒跚,仿佛每迈一步都用尽了全身的气力。原本就瘦黄的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右眼肿了,脸上、身上、手上都有道道血痕。她喘息着,迈着步,艰难地一下、一下地敲着锣。“镗、镗”的锣声似一块块巨石,沉沉的砸在我的心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的心、我的灵魂都在跟着这生命与灵魂的绝响颤抖着、牵动着,说不出话来。阿婆看见了我,依然笑着,笑着,直到她的背影渐渐远去…… 这是我最后一次看见阿婆,也是最后一次听见这破锣声了。后来听大人讲阿婆为了救被无赖勒索的少年而被暴打了一顿,可爱的小猫也被无赖活活摔死了,只剩下了一只染满血迹的、缺了一角的破锣,还有那无力的锣声…… 后来,有人说那锣声永远消失了。 再后来发生的事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是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在那段遥远的岁月里,那破锣声曾牵动我的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命题作文,要细致分析一下引导材料,便不难从中发现,引导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无外乎就是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校园的课钟、窗外的风雨、新岁的爆竹、梦中的短笛等声音。也就是说,这道作文题的关键其实就是“声音”。本道作文题则在材料中对话题进行了限制,即要求我们所写的“声音”必须是能“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整体构思着眼于“小”,着眼于“真”。可以从小处切入,深处挖掘。如妈妈的呼唤,一首动人的乐曲,生活中有关声音的细节,自然的声音,特殊的声音等。“声音”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牵动”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牵动你内心”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声音”可以是自然的,可以是社会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或艺术的等等。文章重在表达牵动的过程:即为什么牵动,怎样牵动。整篇文章应表达对声音的怀想、由衷赞美等感情。同时注意文体的限制,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立意】 1、书声、风雨声、教诲声、音乐声等,牵动我心。 2、自然界的实实在在的声音,风声、雨声、燕子泥喃、小麦拔节声,牵动我心。 3、人的声音社会的声音,师长的教诲声、父母的叮嘱声、朋友的嬉闹声等,牵动我心。 4、最触动内心的声音,令我难忘。 5、声音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对我的影响。 【素材】 1、 一日里,想来是秋季。姥姥的小院儿里尽是深绿的老叶和墨棕色的老枝。我打开窗户,微微地眯起一道缝儿。老宅的窗是撑立式的,古色古香,秋日的凉爽便透过沿窗的那道缝钻了进来。我端坐在书桌旁,就着昏黄的光,不知过了多久,竟迷糊地睡着了。在梦里,我乘着船,在定而无波的汪洋里徘徊。我仍依稀记得,在四周光亮无边的梦境中,远方传来了细小而微弱的声音。那是什么?是谁发出的?恍恍惚惚,我辨不清这声音是什么,只知道寻着那声音而去,寻到梦之所极处,疾速下落,“怦怦”地心跳使我从座椅上弹了起来。 2、那天,我们遇见,你读文章时嘴角上扬。我与你相遇,在七八月的阳光的照耀之下。那时,我在台下听,你在上面读,是流利的英语,是坚定的声音。那是一个姐姐,我们从那一天认识。之后的每一次分组朗读,都是我与她,徜徉在彼此的世界中。记得每一次都是姐姐带着我,用她那坚定的声音,教会我每一词,每一句。有时候,看着她的笑颜,听着动听的声音,不知多少次牵动着我。 3、我也曾以为她就是如此一个文静的女孩。直到有一天,她陪着我回老家,走在那条老街上,木门斑驳,树影婆娑,土狗慵懒的躺着,门前的垃圾也随意堆放……姐姐竟带着我奔跑,走那个我一直不敢走的独木桥,在路边的地摊上买各种小玩意,玩村里小朋友的沙包。原来她也想起了她的老家,于是她秀起了“地道”的方言,韵味十足的陕西话,带着奇怪的调儿。走过几位老人,也传来几句,却是真正地道而老熟的。而我认为,姐姐说的更为响亮,因为那是一个女孩对乡音的全部阐释。乡音不改,铿锵有力,不知多少次牵动着我的心。 【结构】 画面组合式记叙文是记叙文的写作模式之一,这种模式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断巧妙地连接起来,所有片断都指向和表现同一个主题。如本题开篇点明中心“那是在遥远的岁月里牵动我心的声音”,然后分别描写了阿婆收垃圾的破锣声,阿婆受伤后的破锣声两个画面,表明“牵动我心”的原因,最后收束全文,再次点明中心。这种结构在作文中运用,可以快速构思,快速成文。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则鞭辟入里。这种写作模式的优点是:在一个个生动画面展示过程中,让读者获得深刻鲜明的印象,并且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一目了然,内容“形散神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山那样思考》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诗意表达,人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比一座山更高明。

B.《师说》为论述从师而学的必要性,文章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三个方面作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

C.《江南的冬景》中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副情调悠闲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

D.《赤壁赋》中,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声高亢明亮,诉说着故事,歌唱着生活,让每个人闻之心悦。

B.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预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C.层层梯田映着水光,大者如曲池,小者如镜,仿佛在天地间溢满秋水的眼睛,光粼粼,亮闪闪,熠熠生辉,令人过目难忘。

D.翠翠日夜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有着随时皆可举步入深山的神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这是我的涂鸦之作,敬请拜读。

B.在九十大寿茶话会上,汪老激动地说:“我今年九十高寿,见证了国家跨世纪的发展变化。”

C.承蒙抬爱,委以重任,只是鄙人才疏学浅,只能敬谢不敏了。

D.家父大人是否安康? 多年不见,甚为牵挂,改日定登门看望。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①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②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

③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④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⑤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影。

A.④②⑤③① B.⑤③①④② C.④②①⑤③ D.⑤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幸福、生存和追求自由的权利。

A.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自由、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B.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幸福、自由和追求生存的权利

C.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幸福和追求自由的权利

D.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