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11月22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浙江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收到邮局送来的51张取款通知单(其中9999元50张、50元1张),合计50万元。
“又是顺其自然!”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向记者感叹道。因邮政储蓄有规定,金额一万元或以上汇款,必须实名制,出示身份证。为了不暴露身份,“ 顺其自然”一直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来捐款。捐款以后,“顺其自然”每次会把捐款的凭证单子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每张都是9999元。从1999年至今,“顺其自然”在每年11月下旬或12月初都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捐款数额从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每年数量都有增加。
宁波市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是“顺其自然”第20次捐款,至今“顺其自然”已累计捐款1005万元。“顺其自然”前19次捐款共955万元,已经全部用于助学、助困。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自古以来,____。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____。是命运把人抛到路上 ──形而上一点说。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____,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
A.家父今年七十岁寿宴于8日中午12:00举办,敬请届时务必参加。
B.对大家交来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择优发表。
C.许多同学莅临现场,参加了学校诗社举办的“我与诗歌有个约会”活动。
D.我们诚邀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 ,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 ,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 ,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
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确认其时代风貌,明辨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 。在我国,所谓的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B.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C.文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突出地表现在传统文化的身上
D.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突出地表现在传统文化的身上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物换星移 固执己见 白驹过隙 余风遗响
B.物换星移 抱残守缺 昙花一现 余风遗文
C.时过境迁 固执己见 白驹过隙 余风遗文
D.时过境迁 抱残守缺 昙花一现 余风遗响
3.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后人来说,就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
B.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确认其时代风貌,明辨其历史地位
C.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
D.对后人来说,对传统文化就有进行分析批判的一个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写蟹自身条件不错却借穴而居的两句是“____,_____” 。
(2)曹操《短歌行》中,引自《诗经》,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转变成对贤才思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用大胆的想象来描绘箫声超强感染力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①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②终不还。
渔家傲· 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③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青海:指青海湖。②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③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1.下面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军行》诗中,“穿金甲”暗示着将士身经百战,暗指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
B.《渔家傲》词中,范仲淹借雁归衡阳与自己依旧戍守边城形成对比,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
C.范词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马啸等,四处边声起,暗示双方正在激烈厮杀。
D.范仲淹在词中借用窦宪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希望自己也能在戍边生涯中有所建树的志向。
2.请简要概括两首诗词中描写的边塞生活及情感内容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