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 。
, ,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
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都要满足老百姓最基本的愿望——有园上、离家近、上得起,但目前两者在经营理念上却存在着较大差异。
B. 许多公司的办公桌椅高度存在问题,久坐会产生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应该根据工作性质先把办公桌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再调整座椅的高度。
C. 春节前记者走进某医院烧伤整形科病房,看到护士们忙碌不停。护士反映,近一个月以来,儿童烧烫伤是主要就医人群。
D. 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_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_________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般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_____。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曾指出陈胜出身低微的三句“____,____,_____。”
(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提出重视家庭养殖,以安民的三句是“___,___,___。”
(4)《沁园春 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诉说平生感慨,“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任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作者触景生情,由成都的萧瑟的秋景触发了作者的凄凉的情感。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以“满耳”的蝉鸣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以秋蝉凄厉的鸣声收束全诗,将作者的种种悲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贤明。
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贻:遗留,留下。
C.圣人无常师。常:永恒的,固定不变的。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
2.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开头明确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阐述老师的职责,然后论述从师的重要性,最后阐明择师的态度和标准。
B.第②段,作者运用三组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的态度。尤其是第三组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省。
C.第③段仅用引用名言的论证方法就充分地阐明了师道、师生的关系。作者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师道、师生的关系的。
D.第④段说明写作《师说》的缘起,此缘起实际上不过是作者发表议论的一个借口,作者的真正目的是批判当时社一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5.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