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书信到微信,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意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书信到微信,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意的传达。《论语》《道德经》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先贤智慧的润泽。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透过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也看到其背后不变的底色。

面对这些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阅读场景在变,先贤哲思永存 《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先哲前贤,之所以能独领风骚千百年,原因就在于其在纷繁万千变化之中,寻求不变之理。譬如孔圣,面对礼崩乐坏、社会失序的巨变,乃于思变中求理,寻求解决之道。不过,孔圣的仁义之道不是无源之水,更非闭门造车、无中生有,而是传承先贤周公礼乐的哲思。先贤的不懈探求、持续的代际传承,便是中华文化流传五千年的根本原因。而先贤,也因此而得以人生不朽。 对于《诗经》《论语》这些国学著作,不管是在图书馆读,还是在家里读,我们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不变。读先贤的书,我们都需思考:先贤哲思的内涵是什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历史上先贤数量之众,真是名副其实的百花齐放、春光满园。孔孟之道,致君尧舜,教化社会,己欲立而立人,乃其人世大道;墨子之道,尚简节用,鄙弃华美之形,口腹之欲,兴百姓之利,乃其大爱之道;老庄之道,以自然为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追求无为而治,乃其自然大道。这些先贤虽然主张各异,然而拨开形式变化之迷雾,便会发现其内蕴的不变之理,那就是悲悯世人的胸怀、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 不管是在图书馆读,还是在家里读,读的目的都一样:学习先贤,探讨人生的意义所在。 先贤的悲悯哲思,是后人的一种价值判断。人生意义何在?就在于兴民之利,除民之害。《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先贤对人生社会的哲思,对人生价值的设定,也就成了中国人一生的理想和追求。通过个人努力厚德载物、兼济天下,是先贤哲思的终极目标。虽然有所谓“穷则独善其身”,但这不正是人生价值不得实现的无奈和落寞吗?试想一个士子,若能出将入相、苟利国家,谁会漂泊江湖、吟风弄月呢?东坡如是,辛弃疾如是,其余诸人莫不如是。 即使阅读的大场景有变,我们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可改变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不知从何时起,风气渐变,让先贤之哲思境遇颇为尴尬。关注物质的人多了,追求精神的人少了;关注自我的人多了,关心社会的人少了;丑化英雄的人多了,赞美崇尚的人少了。读读《诗经》,便被视为附庸风雅;翻翻《论语》,便被贴上虚伪的标签。怨天尤人、感慨系之固无不可,然而这不也正是吾辈大有作为之时吗?任世风嚣然,我自岿然不动。去吧,带着悲悯的情怀去改造社会,人生即不朽! 国学著作已经从图书馆走进了家庭,这真是天大的幸事!因为,开卷即有益!因为,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不变!场景虽变,幸好,哲思永传!追慕先贤,传承不朽! 【解析】 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该作文题由三则材料和一则引导语组成。 【审题】 本题为材料作文。三句紧扣时代的“变”与“不变”,分别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三个方面很有社会代表性和价值启示性,交流方式的发展折射出科技的强大,阅读场景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梦方向的变化体现出国家实力的壮大。而时代之“变”蕴含着“不变”的底色。该如何坚守“不变”的底色?这为考生提供一定的写作空间。总之,要辩证性地理解关键词“变”与“不变”,也不能空洞地谈“变”与“不变”,而应该从这三则材料出发来理解关键词。引导语帮助考生降低阅读难度,在审题上不设置障碍,“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进一步强调写作内容为“变与不变”。 【立意】 不管生活怎么变,自己那对“真善美的追求”不能变;“变”是一种态度,“不变”是一种深度;要积极改变人生,但一定不能改变美好的人格;既要有变的进取心,又要有不变的操守。 【结构】 题目切题,《阅读场景在变,先贤哲思永存》,第一段联系材料,点题,“阅读场景在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第二段围绕“先哲前贤,之所以能独领风骚千百年,原因就在于其在纷繁万千变化之中,寻求不变之理”栾树;第三段围绕“对于《诗经》《论语》这些国学著作,不管是在图书馆读,还是在家里读,我们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不变”,论述“这些先贤虽然主张各异,然而拨开形式变化之迷雾,便会发现其内蕴的不变之理,那就是悲悯世人的胸怀、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第四段、五段围绕 “不管是在图书馆读,还是在家里读,读的目的都一样:学习先贤,探讨人生的意义所在”,第六段、七段围绕“即使阅读的大场景有变,我们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可改变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例举社会反面例子。最后一段阐述原因“因为,开卷即有益!因为,对先贤哲思的追求不变”。 【素材】 1.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盐铁论》中一言正是说明,社会发展中的我们是明智的,因为我们随时代而变。《诗经》与《论语》不再高悬于图书馆的书架间,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家中读物。一方面,这有利于对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国学著作若脱离日常生活,遥不可及,即使可贵也无价值可言,而若在家中能随时取阅,潜移默化中便会受益匪浅。就如融合了3D技术的打铁花表演一般,当民间艺术碰上高新科技,走近普通人的生活,传统文化终能大放光彩,走近家庭书橱的国学定能更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另一方面,这正是我们生活在改善、时代在进步的鲜明体现,因为渴望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热衷于先贤哲思的程度更深。这一种“变化”,实在是太为宝贵,值得点赞。 2.“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句中“源头”二字,正是我们在变化背后不变的坚守--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时代固然在变化,而经历千百年能沉淀下来的著作拥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与不被时光黯淡的光芒,我们流转在变化的阅读场景中,内心坚守着对先贤的学习、欣赏与景仰,这体现了中国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传承精神,表现了乐于学习,向先贤学习的正确价值观,更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在时代发展中有着坚守精神,守得根本,方得始终。这“不变”透露出来的“坚守”,值得发扬。 3.站在新时代潮头的我,作为新青年的我,看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心生喜悦与触动。《中庸》有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时代还会向前发展,而变化与坚守并行的局面亦不能停留在当代。因此,身为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我认为青年们都应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之中。陈独秀说“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也许阅读场景还会变,但我们对哲思的追求不能变,若青年能将此思想贯彻一生,新时代之火轮,必定能转得更快。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青年,正是行动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非常荣幸地莅临本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_____。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因为抗生素虽然可以治病,____。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引起皮疹和药物热,甚至过敏性休克。因此强调___,重视抗生素的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经济的贡献,体现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_________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至今,(         )。国际金融危机      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2018年,中国经济实现了6.6%的较高增速,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今年前4个月,中国经济保持了良好增长_______,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超出预期,提升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国际社会认,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之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的形势下,中国秉持“和”“合”理念,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注入________的动力和活力。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就是对世界贡献巨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推动         暴发           态势         滔滔不绝

B.推动         爆发           趋势         源源不断

C.拉动         爆发           态势         源源不断

D.拉动         暴发           趋势         滔滔不绝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经济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创造了东方传奇,举世瞩目

B.中国经济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传奇

C.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目的东方传奇,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D.中国经济创造了东方传奇,举世瞩目,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世界而言,中国这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自己把事情办好了,就是巨大的贡献。

B.对于世界而言,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贡献巨大。

C.对于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

D.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

 

查看答案

补出下面小题。

(1)《沁园春·长沙》一文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景描写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B.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

C.这首诗可前后分为两层。前四句似乎是一直凝聚在一点上;后四句却忽然开展,高飞于千里之外,给人一泻千里,略无沾滞之感。

D.“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梁可渡,暗含对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

2.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