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几种常见实用文本的部分摘录,每则均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本公...

下面是几种常见实用文本的部分摘录,每则均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本公司应征人工智能技术管理和手机实用软件工程师各20名。凡身体健康,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含)以上学历,年龄在20~35周岁之间的男女青年均可报名。(招工启事)

②学校定于本月25日9时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专题讲座,特邀李本玉教授为高三全体同学作《高考轻松应对策略》的报告,届时要求大家积极捧场,不得缺席或迟到。(育英中学教务处通知)

③为保障“创设平安环境,争做文明业主”活动的顺利进行,自通告之日起,凡进入小区的车辆要按指示标志开,请业主自觉遵守规则。(物业管理中心通告)

④全体同学要提高安全意识,拒绝野泳,远离危险水域;同时,用做操、跑步、打球等方式进行体育锻炼,避免溺水事故不再发生。(校团委“远离溺水”倡议书)

⑤本人拟定于2019年6月28日中午12时在府中为丁腾同学赴美留学深造举行欢送聚会,恭请各位同学大驾光临。(同学宴会请柬)

 

①“应征"错,应改为“招聘”;②“捧场”错,应改为“参加”或“参与”;③“按指示标志开”改为“按指示标志行驶”;④“避免……不再发生”应改为“避免……发生”或“使……不再发生”;⑤“府中”改为“寒舍”。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应征”,泛指响应某些征求,结构“本公司”分析,应改为“招聘”。“捧场”,原指特意到剧场去赞赏戏曲演员表演,今泛指特意到场对别人的某种活动表示支持、助兴,或对别人的某种活动说赞扬的话。为中性词。结合“学校”“同学”分析,应改为“参加”。“开”,口语化,改为“按指示标志行驶”。“避免……不再发生”句式杂糅,应改为“避免……发生”或“使……不再发生”。“府中”,指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结合“本人”分析,改为“寒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______。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欲求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_____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有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_____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_____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

B.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

C.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

D.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

B.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

C.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

D.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B.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C.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D.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渴望贤才到来而“______________”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他便 “___________,”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赠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念”。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有明显的时间层次。

B.首联中“四十年”,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

C.“忽漫相逢是別筮”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转化为别离的愁思。笔力千钓,直透纸背。

D.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钱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的眼前风光。

2.有人评价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请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西汉时,因为御史多失职,汉文帝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三径,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称病隐居,在庭院中开辟三条小径,只与羊仲、求仲二位隐士来往。后人因此把“三径” 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元嘉,宋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3.下列对原为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双亲去世,家里贫穷,他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便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等职。

C.陶渊明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花丛中饮酒,酣畅时便抚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2)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冯剃头

邵火焰

冯剃头一生只会剃光头。

剃光头并不难,要说有点技术含量的话,那就是下刀的力度和角度的把握。轻了剃得不干净,重了剃得疼痛;有的地方得垂直剃,有的地方得斜着剃,有的地方得旋转着剃。如果不能拿捏到位,轻则头皮发红,重则头皮见血。冯剃头高就高在即使闭上眼睛仅凭手感,也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冯剃头不追求快,而是追求慢。顾客们喜欢的就是这种慢,慢工出细活,那剃刀在头皮上慢慢地游走,麻麻的,酥酥的,剃着,剃着,有的顾客就响起了鼾声。

冯剃头在小镇大街上租了一个门面。客源虽然不多,但比较稳定,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再加一些刚满月的婴儿。老人们图方便,剃光头清爽好洗;婴儿满月那天必剃光头,这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这些人就是冯剃头的“衣食父母”,冯剃头觉得就这样度过一生也很知足。

可是这世界变化真快。仿佛一夜之间,小镇上一下冒出了好几家美容美发店,光听那店名就不同凡响:最高发院、顶头尚丝、一剪钟情……渐渐地来冯剃头这里的人越来越少了。除了张屠户等零零星星几个顾客外,再没人来了。冯剃头发现那些老顾客都不再剃光头了,而是开始蓄发,还将白发染成了黑的。婴儿的满月光头也没人来剃了,那些年轻的父母们说他这里不卫生,怕孩子传染了疾病,都到妇幼医院去了,那里有专门给婴儿剃头的医生。到最后,张屠户等人也不来了。张屠户将头发蓄成了板寸。

没光头可剃,冯剃头浑身不自在,那拿惯了剃刀的手总有一丝痒痒的感觉。偶尔有那么一两个顾客上门,冯剃头像来了贵客,不惜拿出大半天的时光,花在来人的光头上。老伴看不下去了,勒令他退租了门面。冯剃头尽管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还是照办了。

家里就那两亩责任田,有老伴一个人就能应付。冯剃头每天也没有多少事可做,有空就摆弄他的剃头工具。有一次他买来一个冬瓜,想象那冬瓜就是人头,他神情专注地在上面慢慢地刮着,老伴看见后说,儿子也大了,我们得再帮他一把,你不能这样每天待在家里,做这些无聊的事,得出去找点正经事做呀。冯剃头一刀砍在冬瓜上说,我也知道儿子大了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可我除了会剃光头还能做什么呢?老伴说,事不会找你,你得去找它,你就不会托人帮你找找?

几天后,张屠户帮他找了一份还算“专业对口”的工作。张屠户和他人合伙办一个的生猪屠宰场,他们用杀猪刀总刮不干净猪头上的毛,导致猪头不好销售。冯剃头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当天宰杀的猪的猪头上的毛刮干净。冯剃头也像给人剃光头一样慢慢地刮着,可一天下来刮不了几个猪头。张屠户嫌太慢,叫他刮快一点,冯剃头开始记住要加快速度,但刮着刮着就忘记,那猪头在他的眼中成了人头,他慢慢地慢慢地一丝不苟地刮着,像打磨一件工艺品。张屠户一看不行,只好想辞掉了他。

冯剃头又回到了家中没事可干了。可那手依旧时时发痒。冯剃头熬不住了,他不相信,偌大的一个小镇难道就没有一个要剃光头的人吗?这天冯剃头上街,突然看到前面走着的一个中年男人,就是一个光头。冯剃头几步赶上前去说,请问,你这光头是哪里剃的?中年男人冷冰冰地剐了他一眼,没理会他,冯剃头以为他没听见,又加大声音说,能告诉我你这光头是哪里剃的吗?中年男人显然动怒了,瞪着眼说,你是太平洋的警察吗?管得也太宽了吧?老子这头不是剃的,是得病化疗掉光的……热脸贴冷屁股的滋味很不好受,冯剃头愣在原地直翻眼睛。

冯剃头强迫自己不再去想“光头”,而严峻的现实也容不得他去想了。儿子成人了,过不了两年肯定要结婚成家,无论如何得再赚点钱帮帮儿子。刚好镇上有家蜂窝煤厂在招工,冯剃头去做没人愿做的筛煤粉的工作,这工作既脏又累,那扬起的粉尘无孔不入,除了牙齿是白的,浑身上下都是黑的,但工资相对要高一些。冯剃头每天起早摸黑地一干就是两年。

这天冯剃头正在铲煤粉时,突然晕倒在地。儿子把他送到了医院,一检查情况严重,已到了肺癌晚期。在住院化疗期间,冯剃头的头发全部落光了,成了一个光头。他摸着自己的光头,那手又不觉痒了起来。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往日那辉煌的岁月,想起了那些他剃刀下的光头们。

三个月后冯剃头病情恶化。那天也许是回光返照,冯剃头睁开了眼睛,儿子问他,爸,你想不想吃点什么?冯剃头说,什么都不想吃,就是想做一件事,儿子说,什么事?冯剃头眼里突然有了亮光,他说,我想给人剃一次光头。

儿子知道没有人会让他剃光头的,儿子捶了捶脑门说,爸,来吧,给我剃。冯剃头闭上眼睛,好半天才努力地睁开说,拿我的剃刀来。儿子扶他坐了起来,然后蹲在了床边。冯剃头左手按着儿子的头,右手拿起早已生了锈斑的剃刀,脸上有了多日不见的笑容。

儿子等了半天,却不见父亲的刀落下。儿子站起来一看,父亲已永远闭上了眼睛,那嘴角还带着一丝满足的笑意……

(《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4期)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小说语言朴实无华,内涵丰富。其标题“冯剃头”,除了设置悬念、提示情节外,还是行文的线索。

B.小说多次运用语言、动作、肖像描写,传神地塑造冯剃刀这一老艺人形象。特别是他弥留之际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C.小说描写了执着于剃头手艺的冯剃头的故事,语言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富有表现力。

D.小说构思精巧,详细叙述了冯剃头从事剃头工作到彻底遭人冷落以致临终还想给儿子剃头的故事,读后让人难掩悲伤。

2.小说塑造了冯剃头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以“冯剃头为儿子剃光头”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