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亚马逊大火已经燃烧了3周,我现在才知道。”推特用户@tyswizzlcc的推文写道,这条推文还配了两张大火熊熊浓烟蔽天的图片。它被转发了约50万次,在微博和QQ空间上,类似的转发和说法也层出不穷。后来证实,图片一张拍摄于1989年,另外一张则是2012年,分别在2007年的《卫报》和2012年的《自然》杂志上可以看到。
社交媒体上普遍常用的数据来自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该数构的数据显示,今年已经发生了超过7.2万起火灾,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80%。乍看之下数据确实可怕,再加上“已经烧了3周”,似乎对亚马逊的森林的破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但实际止自1970年起,几乎每年的8月,亚马逊都会发生火灾。8月是亚马逊流域的旱季,降水的减少带来火灾的高发,在雨季开始后,火灾活动就会逐渐停止。
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尽管火灾的数量创下了纪录,但火灾的总覆盖率实际上低于每年这个时候的平均水平。“由于旱季的到来,7月和8月的活动通常会增加。许多人用火来保持农田和牧场,或为其他目的清理土地。通常情况下,活动在9月初达到高峰,11月前基本停止。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全球火灾排放数据库上的图表显示,巴西的火灾活动远低于2003年至2006年期间的峰值,略低于2016年的“百年一遇”干旱时期。也就是说,如果以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今年的火灾活动确实又大又频繁。但如果不仅仅与过去几年相比,而是与过去15年相比,或者与全球火灾活动的同期水平相比,今年亚马逊森林的火灾活动根本没有社交媒体上说的那么严重,且实际上毁坏的雨林数量比往年还少,只不过火灾数量看起来多。
(摘编白马妮《这场“浩劫”纯粹靠编!亚马逊今年火灾远小于2016和2005年》,2019年8月26日《时代周报》)
材料二:
图一:2012~2019年,亚马逊火灾数量的逐天数据
图二:2012~2019年,亚马逊火灾辐射功率的逐天数据
注:以上为美国宇航局发布的用于火灾探测的卫星工具记录的2012年以来的亚马逊火灾的相关数据图,2019年数据止于2019年8月16日。
(选自曹培信《通过NASA卫星,带你看真实的亚马逊火灾》,2019年8月27日《大数据文摘》)
材料三:
尽管网络引用图片确有错位造假现象,但这些照片的拍摄地点仍大多在巴西,也就是说,森林火灾始终是巴西不可忽略的一个重大安全隐患,而这与政府的政策引导是有看直接关系的。以眼下为例,亚马逊大火引发的网络争议使巴西深陷国际舆论危机,但其史真正引爆舆论的、还是博索纳罗上台以来忽视环保的政策方向和他在此次大火危机公关中的失当态度。
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巴西全境火灾发生次数约为2013年同期的两倍。此类森林火灾确有旱季天干物燥的气候原因图,但更与森林砍伐、畜牧用地扩张等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甚至大部分火灾的直接起因都不是自然因素,而是人为导致。
自上台以来,博索纳罗不仅宣布巴西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还为发展经济大力松绑环保政策,计划进一步开发亚马逊雨林,支持农民砍伐雨林制造更多耕地,并以此创造条件,吸引外资。这一系列政策早已引发国内外忧,此次亚马逊大火点燃了国际环保人士对博索纳罗长久以来的不满,也就不难理解了。
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林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固碳地之一,其大部分位于巴西。然而在历史上,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高砍伐率也是巴西致使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而巴西对于雨林的保护和碳排控制的观念并非始终如一,其本身的环境政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几乎只专注于发展,到21世纪初大多数人具备更强的环保意识。
如今,巴西依旧面临着发展和环保的选择题。在近年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这种纠结心态进一步显现,以至于博索纳罗逆数十年积淀而行的反环保政策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相关利益部门的响应。据当地媒体报道,博索纳罗23日已授权巴西军队参与林火扑救工作,并公开表示“亚马逊大火不应引发针对巴西的国际制裁”。有当地环保人士呼吁称,希望博索纳罗对这场仍在燃烧的大火的反思不止于国际制裁,而是能够重新考虑雨林保护的长远意义和经济发展的眼前之利的关系。
(摘编自张峻榕《亚马逊雨林大火遭“全球声讨”,“烧出”巴西困境》,2019年8月24日《文汇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已有数据看,亚马逊地区火灾数量与火灾辐射功率的关系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B.从2019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亚马逊地区火灾数据呈现出异常上升的特征。
C.2012~2019年,亚马逊地区火灾数量逐日渐增,增势先慢后快,年底达到终值。
D.2012~2019年,亚马逊地区上半年火灾辐射功率总体上不断上升,但增势不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网络媒体上关于2019年亚马逊地区火灾的说法并不是“纯粹靠编”。
B.历史地看,2019年亚马逊地区火灾没有有的人说的那么大,但也并不小。
C.2019年亚马逊地区火灾的直接起因包括但不限于新政府的经济政策引导。
D.博索纳罗的反环保政策虽有数十年积淀,但巴西环保力量仍在积极阻止。
3.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近些年文艺市场有诸多佳作。从《红海行动》等爆款电影,到《大江大河》等优秀电视剧作,再到《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燃”是它们共有的标签。“燃作”正以火热的流行姿态,走红于当下文艺市场。
②一部作品“燃”,必是作品中生起一团火,令人振奋,引人共鸣。剥离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的外壳,火种就是作品中极具感染力的正能量精神。《大江大河》中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励志拼搏、《我在故宫修文物》数年如一日打磨一件国宝的工匠精神……看这样的作品,我们与其说被一个个人物故事“燃”到,不如说被涌动其间的进取、勇敢、专注的精神气质感染。“燃作”流行,折射出人们对正能量文艺作品的旺盛需求和热情接受,在当下丰富多元、竞争激烈的文艺市场,正能量题材依然是“刚需”。
③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文艺成就,那些至今为人称道、传播甚广的文艺佳作,很多都充溢饱满的正能量精神。以《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精神养分;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平凡的世界》里主人公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在多少人的青春记忆里闪闪发光;《亮剑》《横空出世》等影视剧作,总让人内心激动、热血沸腾。这些“燃作”题材不同,形式多样,但无一不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无一不传递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④有人说,时代在变,现如今媒介日益发达,生活节奏显著加快,海量信息冲击之下,文艺还执着于正能量是否已经过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平台普及,文艺创作门槛在逐渐降低,确有一些不良创作风气,或以颓废为美,或以恶搞为能事。但事实证明,于思想上无精进、于情感上无促进的文艺作品最终会被市场和受众抛弃。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对真善美的需求只会持续炽热,对文艺作品“走心”的需求只会更加强烈。如何引领正向价值,呼应大众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追求,是今天创作者的重要使命。正能量最易感染人,经由感染人实现提升人,正是文艺创作的永恒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正能量题材拥有更高远的艺术追求、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⑤当然,并非有正能量就是成功的“燃作”,还须有扎实的故事和优质的形态做支撑。正能量的故事若要避免主题先行,真正打动受众,需要精良的艺术水准、精妙的讲述能力。电影《战狼Ⅱ》成为标杆“燃作”,依靠的不只是家国情怀和英雄精神,还有紧凑跌宕的故事剧情、引人赞叹的视效呈现。《林海雪原》若没有生动曲折的线索铺垫和故事设计,杨子荣的正气形象也难以生动鲜活。柴好方能火旺,好的内容设计、艺术手法就是一捆捆好柴,保证正能量的故事越燃越旺。
⑥如今,大众文化形态日益丰富,我们有太多文艺样式可以为正能量题材赋能。一部影片可以收获几十亿票房、一条暖心的短视频可以收获数百万点赞,5G时代,我们诠释、展现正能量故事的手段会更加多元。此时,更需要文艺创作者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真挚动情、振奋人心的好故事、好素材,以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一批批精品“燃作”,满足大众对优质正能量作品的真切期待。这是时代的呼吁,也是文艺创作者应尽的职责。
(摘编自王子潇《正能量文艺是刚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剥离创作手法和叙事技巧的外壳,使得正能量成了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来源。
B.近些年来,“燃作”因为题材不同,形式多样,而为人称道,传播甚广。
C.主题先行的作品没有“走心”,虽然故事扎实,终究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D.正能量作品带给人们精神养分,帮助人们提升自我,有更长久的艺术生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现象写起,然后归纳其特点,再阐述形成原因,逐步推进,由浅入深。
B.第3段列举众多艺术作品,是为了证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创作成就突出。
C.第4段论述大众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追求决定了正能量文艺必然成为“刚需”。
D.用“柴好方能火旺”来证明好的内容设计、艺术手法很重要,生动形象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进取、勇敢、专注等精神气质,是成就“燃作”的捷径。
B.于思想上无精进、于情感上无促进的作品,可以向现实生活寻求改造优化途径。
C.随着“燃作”的流行,以颓废为美和以恶搞为能事的作品会逐步改变创作风格。
D.5G时代,文化形态丰富、文艺样式多样,成功推动了众多 “燃作”火热流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在六大素养中,你认为当代中学生最需要哪一种素养?请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意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宇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常读常新,常读常深,让它们为我们所用。
(1)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错误:应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中,作者推论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不计标点)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______,犹如一个没有高尚精神支撑的躯壳,不可能令世界各国产生尊敬和向往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的未来绝不是西化,③______。这不在于发展阶段的差异,根本在于文化DNA的不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必然是“中国特色”。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刘老师,您的书我已经收到,感谢惠赠,拜读后受益匪浅,你真是堪称哲学大家,作品我定当惠存。
B.拙作《一盏灯的时间》新成,甚觉文辞微浅,瑕疵颇多,冒昧将文稿寄您一份,敬请不吝雅正。
C.今天是我的儿子与儿媳的大喜之日,作为家父,我代表我们全家对各位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D.我在电话里和小白进行了磋商,相约周日下午一起去看电影《红海行动》,共同度过一个愉快又充实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