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有一个地方叫高中,那里,写满了友谊、感动和期盼;那里,有鲜花和掌声,也有失落和泪水;那里,我们邂逅了美丽,学会了坚强。
请以“我刚刚开始的高中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照下面的示例,为下列历史人物各写一句评价语,要求句式相似,能概括事实,评价中肯。
(示例)高渐离:闹市击筑,廷扑秦王,肝胆相照真知音。
荆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明德中学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几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来并改正。
尊敬的程校长:
您好!
我是敝校星云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放飞梦想》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102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成员智慧的结晶。请您在抽出时间拜读,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您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荜生辉。希望您能同意,在此敬谢不敏!
祝您工作顺利!
明德中学星云文学社
2017年5月24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强力推动了媒体融合,带来了一场“传播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文艺创作、生产、评论、传播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文艺生态发生了 的变化,文艺评论也出现了 的新特征。但是,近年来,作为文艺评论的重要对象,文艺作品因为资本等市场力量和互联网等科技力量的强力介入,其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但质量上却 。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 )。不管技术如何进步,也改变不了评论者对文学作品创作主体的决定性影响,不管网络文艺如何喧嚣热闹,更改变不了文艺评论引领大众审美潮流和社会价值判断的功能和作用。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因此,文艺批评者要 、主动应对,坚守艺术理想、批评精神和独立品格,引领文艺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阔步前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铺天盖地 空前绝后 良莠不齐 当仁不让
B.翻天覆地 空前绝后 参差不齐 首当其冲
C.铺天盖地 前所未有 良莠不齐 首当其冲
D.翻天覆地 前所未有 参差不齐 当仁不让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B.是多出精品、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C.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引领风尚、提高审美的重要力量。
D.是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引导创作、多出精品的重要力量。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
B.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C.不仅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
D.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补写出下面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达对祖国命运担忧的句子是:______ , _______。
(2)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
(3)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不仁;__________,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提出不要焦虑:__________, 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诗人岁暮客居他乡,听到外族入侵消息,深刻议论中饱含诗人沉重心情。
B.颔联用“烟尘”“鼓角”代指战争,从视角和听觉写战争紧张,渲染时局的艰危。
C.颈联运用典故和反问,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并借此表达自己对国事的忧虑。
D.诗歌用虚实结合及对比手法,“朝廷谁请缨”是实写;“天地日流血”是虚写。
E.杜甫最大成就和特色是现实主义,爱国忧民、怨恨统治者行为是其诗显著特征。
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