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64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5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半数学生在大学期间开始脱发。“熬夜失眠”“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成脱发主要原因。对大学生来说,脱发不是个大问题,但却是个很好的提醒。它提醒大学生,身体健康和有效的自我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材料二: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少有人走的路》说:“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没有任何一位心灵导师能够牵着你的手前进……”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圆珠笔笔头生产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很长一段时间里,圆珠笔笔头生产技术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中国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关,弯道超车,______,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球珠到球座体,从引导沟槽到钢元素配比参数,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圆珠笔企业苦练内功、______,实现了国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梦想。以圆珠笔笔头生产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______,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____,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圆珠笔企业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试验验证。解码中国圆珠笔笔头生产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B.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C.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D.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
A.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B.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D.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B.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C.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D.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我们做了12种概念模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琵琶行》中,作者用月色侧面烘托琵琶女技术高超的句子“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从形声色三位一体写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梦
(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寒风高吹,月满清砧,意境清冷而又高远,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 颔联点题,思妇夜梦阑珊,魂断难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边思”的孤独与痛苦。
C. 第五句移情于物,借“孤鸿”出塞,寄寓边思之情。第六句写秋叶辞林,暗含季节的更替,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
D. 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
2.古人善以阔远的空间来表达深远的情怀,试简析诗歌尾联“天外心”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孝文帝择绛侯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成礼而去。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吴方攻梁,梁急,请救,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却,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其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等为列侯。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佣苦之,不予钱。佣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国除。
太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指春秋末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曷有加焉!足已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亚夫日/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B. 亚夫日/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C. 亚夫日/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D. 亚夫日/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候/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续绛侯后:这里指的是袭爵,即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周亚夫承袭父亲绛侯周勃的侯爵位,因封地在条,故称条侯。
B. 孝景三年:用的是年号纪年法,是古代纪年法中的一种。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这里指的是使用“孝景”这个年号的第三年。
C. 太尉: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隋以后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等的加官、赠官。孝景三年,为平吴楚七国之乱,命周亚夫为太尉。
D. 县官:旧称一县的行政长官,西汉时常用以称政府或皇帝。《索隐》解释说,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亚夫严于治军。汉文帝六年,何奴大举入侵边关,周亚夫驻守细柳营,营中将士随时保持战备状态,皇帝也不能随意进出军营。
B. 周亚夫长于用兵之道。在平定七国之乱时,他明了敌方的优势和缺陷,提出了明确的战略方针,并排除干扰,坚决执行,大败敌军。
C. 周亚夫性格耿直,坚持自己政见。他先是以“高皇帝约”反对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后来又站在臣子守节的立场上反对封匈奴降王为侯。
D. 周亚夫处事不慎,终至惹祸上身。他儿子私自购买甲盾埋在地下,被佣夫告发,调查人员指出他的问题并转交廷尉处理,他绝食抗议,五天后呕血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卻,每朝,常与太后言条候之短。
(2)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永不掉队
谢志强
1947年冬,秦山第一次听见方歌唱歌。团长命令:“我们的两条腿要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秦山穿草鞋,把脚磨破了,渐渐地落在急行军的队伍后边。于是,他听见了那支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方歌站在路边的一个小土坡上,齐耳短发,她旁边还站着两个女兵,是师文工团的团员。秦山踏着歌声,赶上了队伍。
部队准时到达了指定的地点,堵住了敌人的退路,激战三天。秦山身负重伤,被送到野战医院。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来医院慰问伤病员。
秦山在昏迷之中,仿佛又掉了队。他听见方歌的歌声,苏醒过来。歌声飞进了他的心里,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
医生对方歌说:你把这个英雄唱醒了。
秦山家境穷困,爹娘却供他上学,念到初中,日本鬼子来扫荡,他就参了军。
他受过五次伤,这一次伤得最重。他说:一颗炮弹把我炸飞了。方歌说:我见过你,看不出,你还是个英雄!
1948年,秦山调进了王震所在的部队,当了独立旅某连的连长。挺进西北,开赴新疆 新疆和平解放。
翻过祁连山,秦山第三次听见了方歌唱歌。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跟秦山的连队在一起宿营。女兵很惹眼。秦山看见了方歌,风撩着齐耳短发,像水边的垂柳。秦山的心里奏起旋律。
茫茫戈壁荒漠,一眼望不到尽头。
方歌突然唱起了歌:向前向前向前……
秦山站起来,走过去,说:你咋知道我在唱……
我一点儿也没唱出声音呀。
方歌说:我似乎听见了一个旋律,有谁起了个头。
部队来到了南疆重镇阿克苏,驻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开始垦荒。秦山第四次遇见方歌,是在团部。
他乐了,说:是要来慰问一下我们了,戈壁荒滩听了你们的歌声都会开花呢。
方歌说:这一回,是调到你们这儿了。
1952年春,秦山独自骑马,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进入了沙漠。他打算建立一个新的连队,开垦一个新的荒原。按他的说法是,大口啃一块沙漠。
起了大沙暴。沙漠似乎要作弄一下英雄。两天里,风沙铺天盖地,仿佛真的要叫他进去出不来。风一停,沙一落,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沙漠异常美丽,移动过的沙丘,那纹路,如同水的波纹。沙漠总是将进入它上边的物体含而不露地收藏起来。
幸亏有一棵枯死的胡杨树。找到秦山的时候,他搂着树干,沙子已埋到他的腰。胡杨树仿佛缩短了一截。秦山的嘴里灌满了沙粒,几乎没了脉搏。
打电话给团部。方歌带了团部的两个女兵赶来,其中一位是女医生,秦山像胡杨树一样,一动不动。
方歌和女兵含泪唱歌,唱沂蒙山小调。
秦山是山东籍。但他对家乡的歌也没反应。
女医生听不见秦山的心脏跳动了,就用一块白布裹住秦山。
教导员拿来了军旗,盖到了秦山的身上。
方歌扑过来,揭掉军旗,打开白布,向秦山喊:我们早就讲好了,来,让我给你唱歌。地窝子里一片宁静。
歌声响起: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渐渐地,所有的人都跟着方歌唱了起来。阳光从地窝子上边的天窗照进来,沙尘像音符,在阳光中飞舞。
秦山的嘴唇居然动了。
多年后,我了解到了各种版本的秦山和方歌的爱情故事。其中一个讲述者是秦平沙,他是秦山和方歌的儿子,我们都是军垦第二代。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秦山负伤醒来之后,“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这一细节写出了一个战斗英雄坚定、乐观的情怀。
B.作者在文中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方歌在面对生命“湮灭”的秦山时内心的悲痛,写得极富感染力。
C.翻过祁连山,“秦山的心里奏起旋律”,“方歌突然唱起了歌”,说明两个人内心已经有了难以言说的默契。
D.文章结尾为闲笔,虽对前文做了补充交代,但对主旨帮助不大。如删去结尾段,用“秦山的嘴唇居然动了”一句作结,反而更显韵味悠长。
2.小说以“秦山听方歌唱歌”谋篇布局,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