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张柏春 如今,大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张柏春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三国时期的“名巧”马钧虽不善言辞,却心灵手巧,擅长解决实际的技术难题。宋代的韩公廉成为将工匠传统与天算知识结合的工程师。明朝的宋应星,没能考中进士,却撰写出《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本人也被后人视为科学家。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朱熹付《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这一时期,“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了。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以杆秤制作为例,工匠们相信: 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等。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瓷器工匠也是如此,官窑(如龙泉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国度,并涌现了大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名匠。如鲁班、李冰、马钧、韩公廉等。

B.宋应星写作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因此书被后人视为科学家。

C.中国古代的工匠们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不少辉煌的成绩,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中国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早在6000多年前制作玉器时就讲究琢磨,精益求精,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注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德国制造、东洋货,现在被普遍认为是精品,然而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德国制造、东洋货却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B.在产品上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在秦统一中国以前就已经出现,这一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也促使工匠提高技艺。

C.秦朝除了实行“物勒工名”制度保障质量外,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

D.秦朝严格要求产品质量,所以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这说明秦朝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朝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包含三个方而的内容:技术上精益求精、做人讲求诚信、产品上打造精品。

B.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既是质量要求,也是道德要求,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C.中国古代文化极其灿烂,历朝历代都有名扬四海的精品名片,如玉器、瓷器、丝绸。

D.“Made in China”如今正成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所以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1.D 2.B 3.D 【解析】 1.试题曲解文意。原文说“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并没有说那时就开始追求精益求情;注解是朱熹对工匠精神的解说。 2.试题产品质量的保证有多种原因,根本原因应该是工匠对产品质量的追求,而不是“物勒工名”制度。 3.试题找回工匠精神,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这并不意味着“Made in China”就是劣质产品。选项曲解文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什么样的青年人才能成功?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信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段树民说:兴趣。

一名环卫工人说:认真。

一名外科麻醉师说:精确。

结合他们的回答,作为高中生的你有什么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乐以忘忧,_______(《论语》)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4)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篇》)

材料二: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篇》)

1.孔子说的“文质彬彬”中的“文”在材料一中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和讲诚信。

2.结合材料二,评析君子“修己”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天仙子·敦煌曲子词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①

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

[注]①《列子·汤问》中有秦国之善歌者,其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上阕“留住九华云一片”句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下阕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内心,请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士燮论

苏轼

料敌势强弱,而知师之胜负,此将帅之能也。不求一时之功,爱君以德,而全其宗嗣,此社稷之臣也。鄢陵之役,楚晨压晋师而陈。诸将请从之,范文子独不欲战。晋卒败楚。楚子伤目,子反殒命。范文子疑若懦而无谋者矣。然不及一年,三却诛,厉公弑,胥童死,栾书、中行偃几不免于祸,晋国大乱。鄢陵之功,实使之然也。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之功,圣人所甚惧也。夜光之珠,明月之璧,无因至前,匹夫犹或按剑,而况非常之功乎!故圣人必自反曰:此天之厚我乎?抑天之祸余也?故虽有大功,而不忘戒惧。中常之主,锐于立事,忽于天戒,日寻干戈而残民以逞,天欲全之,则必折其萌芽,挫其锋芒,使其知所悔。天欲亡之则以美利诱之以得志使之有功以骄士玩于寇仇而侮其人民至于亡国杀身而不悟者天绝之也。呜呼,小民之家,一朝而获千金,非有大福,必有大,何则?彼之所获者,终日勤劳,不过数金耳。所得者微,故所用者狭无故而得千金,岂不骄其志而丧其所守哉。由是言之,有天下者,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汉高皇帝得天下,亲冒矢石与秦、楚争,转战五年未尝得志。既定天下,复有平城之围。故终身而不事远略,民亦不劳。继之文、景不言兵。唐太宗举晋阳之师,破窦建德,虏王世充,所过者下,易于破竹。然天下始定,外攘四夷,伐高昌,破突厥,终身师旅不解,几至于乱者,以其亲见取天下之易也。

故兵之胜负,不足以为国之强弱,而足以为治乱之兆。盖有战胜而亡,有败而兴者矣。会稽之栖,而勾践以霸。黄池之会,而夫差以亡。有以使之也夫。昔虢公败戎于桑田,晋偃知其必亡,曰:“是天夺之而益其疾也。”晋果灭虢。此范文子所以不得不谏。谏而不纳,而又有功,敢逃其死哉!使其不死,则厉公逞志,必先图于范氏,赵盾之事可见矣。赵盾虽免于死,而不免于恶名,则范文子之智,过于赵宣子远矣。

(选自《新编东坡海外集》有删改)

[注]①士燮:即范文子,名燮,士为其官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晨晋师而陈                         压:逼近

B.必有大                               咎:罪过

C.故终身而不事远略                       远略:长远的谋略

D.是天夺之而益其疾也                   鉴:镜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因至前                             奚以之九万里南为

B.此天之厚我乎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C.汉高皇帝得天下                       卒以吾郡发愤一击

D.过于赵宣子远矣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鄢陵一战,范文子深藏谋略但胆小无能,在各位将士请求出征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不欲战”,从而导致了一年内晋国大乱。

B.作者善于设喻说理,以普通人家突然获得大量钱财必有大祸临头的事例设喻,引出了君王若得天下容易,那么丧失天下也会很容易的观点。

C.作者高度评价了范文子的政治智慧,认为他“不求一时之功”正是由于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盛赞他“过于赵宣子也远矣”。

D.本文是一篇史论,语言明快畅达,议论颇有思辨色彩,表明了作者对历史规律的看法,在为历史人物定性的同时,也为当下现实提供了借鉴。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天欲亡之则以美利诱之以得志使之有功以骄士玩于寇仇而侮其人民至于亡国杀身而不悟者天绝之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求一时之功,爱君以德,而全其宗嗣,此社稷之臣也。

(2)故兵之胜负,不足以为国之强弱,而足以为治乱之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