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东西不经意间就丢了,并且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东西不经意间就丢了,并且丢了往往还不知道。加之这个世界像决了堤的围堰,沉渣泛起,        ,想保住些好的有用的没那么容易。我们处于社会裂变的节点上,好坏、优劣、善恶往往都是共同而生,保持住好的不容易,增加些恶习稍不留神就既成事实。古人说,(      )。积累善行如用锹垒土,一点一滴进行,形成的大山才会          ;而纵容恶行如同弦上之箭,思想稍稍放松一下,恶就是离弦之箭,         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民族过去的规矩一定很老,老到无从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告诫说。即使鲁班那样的好木匠,没有尺子和圆规也没有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继而我想,今天随处可见的这么多的好家具,它们的存在关键还在于曲尺和圆规最初制定了规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鱼龙混杂    日久天长    一发不可收    归根结底

B.鱼目混珠    海枯石烂    一发不可收    归根结底

C.鱼龙混杂    日久天长    一发不可收拾    追根溯源

D.鱼目混珠    海枯石烂    一发不可收拾    追根溯源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纵恶如弯弓,积善似垒土 B.积善似垒土,纵恶如弯弓

C.积善似弯弓,纵恶如垒土 D.纵恶如垒土,积善似弯弓

3.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结果,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检验。

B.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

C.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

D.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磨合,这“老”是文化的检验,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

 

1.C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语境是“加之这个世界像决了堤的围堰,沉渣泛起”,选用“鱼龙混杂”。 第二组,日久天长:时间长,日子久。海枯石烂: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语境修饰大山,用“日久天长”。 第三组,一发不可收:含褒义,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一发不可收拾:常含贬义,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局面无法收拾。根据语境是指恶就是离弦之箭,是贬义,此处应为“一发不可收拾”。 第四组,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追根溯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根据前文“古老的民族过去的规矩一定很老,老到无从……”,可知宜用“追根溯源”。 故选C。 2.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复位句子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积善如垒土,纵恶如弯弓”,意思是:一个人积德、积善很困难的,你要推成山得一锹一锹积累,但纵恶如挽弓,这个恶,箭在弦上,只要你这个弦一松,整个就出去了。即积善不容易,纵恶很容易,从语意上分析,排除CD;从语序上分析,根据括号后“积累善行如用锹垒土……而纵容恶行如同弦上之箭”,善行在前,恶在后,排除A。 故选B。 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语序不当,应该先时间再文化最后自然法则。A项搭配不当,B项语序不当,D项,搭配不当。 故选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据提示写出相关名句

(1)《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树木茂盛,流水明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上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形象地刻画自己年幼时孤独寂寞、凄怆无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在论“小年”时,指出有的生命短暂得不足一月或一年的句子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王恽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1.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情趣?

2.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结句劝故人读了《离骚》去有何意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皮豹子,渔阳人也。少有武略。泰常中,为中散。太武时,为散骑常侍,赐爵新安,又拜选部尚书。后除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淮阳,镇长安。坐盗官财,于统万。真君三年,宋将裴方明等侵南秦王杨难当,遂陷仇池。太武征豹子,复其爵位,寻拜使持节、仇池镇将,督并中诸军与建兴公古弼等分命诸将,十道并进。四年正月,豹子进击乐乡,大破之。宋使其秦州刺史胡崇之镇仇池,至汉中,闻官军已西,惧不敢进。豹子与司马楚之至浊水,击禽崇之,尽虏其众,仇池平。未几,诸氐复推杨文德为主以围仇池,古弼讨平之。

时豹子次下辨,闻围解,欲还。弼使谓豹子曰:“贼耻其负败,必求报复,不如陈兵以待之。”豹子以为然。寻除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仇池镇将、持节、公如故。宋复遣杨文德、姜道盛寇浊水,别遣将青阳显伯守斧山,以拒豹子。浊水城兵射杀道盛。豹子至斧山,斩显伯,悉俘其众。

初,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于是武都阴平五部氐人叛应文德,诏豹子讨之。文德阻兵固险,以拒豹子。文德将杨高来降,文德弃城南走,收其妻子寮属及故武都王保宗妻公主送京师。宋白水太守郭启玄率众救文德,豹子大破之。启玄、文德走还汉中。

兴安二年,宋遣萧道成等入汉中,别令杨文德、杨头等率氐、羌围武都。豹子分兵将救之,闻宋人增兵益将,表状求助。诏高平镇将苟莫干率突骑二千以赴之,道成等乃退。征豹子为尚书,出为内都大官。宋遣其将殷孝祖修两当城于清东,以逼南境。天水公封敕文击之,不克。诏豹子与给事中周丘等助击之。宋瑕丘镇遣步卒五千助戍两当,豹子大破之。追至城下,其免者千余人而已。既而班师。先是,河西诸胡亡匿避命,豹子讨之,不捷而还,又坐免官。寻以前后战功复擢为内都大官。

卒,文成追惜之,淮阳,谥曰襄。子道明袭。

(选自《北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B.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C.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D.南秦王杨难当归命/诏送杨氏子弟诣京师文德/以行赂得留/出奔汉中/宋以文德为武都王/守葭芦城/招诱氐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公”“王”都是古时的爵位封号,其中“王”为最高爵位。

B.“徙”表示官职的调动,“徙于统万”指将皮豹子调到统万去任职。

C.“赠”表示朝廷对已逝官员的职位或爵位进行追封,如赠太子太保。

D.年号是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如“真君”“兴安”等,是帝王正统的标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皮豹子少有武略,被皇上器重,多次授官封爵,号“征西大将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

B.皮豹子骁勇善战,被派往仇池镇守的宋将胡崇之听说他率领官军西进,恐惧不敢前。

C.皮豹子拙于言词,不善辩论。仇池之围解除后,他想退兵,但被古弼用语言说服而放弃。

D.皮豹子作战稳健,在武都之战中,宋人增兵益将,豹子向皇上请求增援,以保证取得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德弃城南走,收其妻子寮属及故武都王保宗妻公主送京师。

(2)先是,河西诸胡亡匿避命,豹子讨之,不捷而还,又坐免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钱匣匣儿

陈忠实

四个人围着方桌坐定,孝武动手给每人盅里斟下酒,白嘉轩佝偻着腰站起来,刚开口叫了一声“三哥”,突然涕泪俱下,哽咽不住。鹿三[注]惊讶地侧头瞅着不知该说什么好。孝武、孝义也默默凝坐着。白嘉轩说:“三哥,我这一生遭了多少罪呀……”随之说道:“我有话要给孝武、孝义说,三哥你陪着我。我想把那个钱匣匣儿的故经[注]念给后人听。”

这是白家的一个传久不衰的故经。虽然平淡无奇却被尊为家规,由谢世的家主儿严肃认真地传给下一辈人,尤其是即将接任的新的家主儿。那是一只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槐木匣子,做工粗糙,不能摆饰陈列也无法让人观赏。

由白嘉轩推大约六代的祖宗里头,继任的家主儿在三年守孝期间变成了一个五毒俱全的败家子,孝期未满就把土地牲畜房屋踢净尽了,还把两个妹妹的聘礼挥霍光净。母亲气死了,请不起乐人买不起棺材穿不上三件寿衣,只凑合着买了两张苇席埋了。这个恬不知羞的败家子竟然厚着脸皮吹牛说:“白鹿村再有钱的人再大的财东,没见谁给他先人装个双层枋吧?我给俺妈用的是双层子寿材……”村人一想也对,两张苇席裹了双层……就回给他一句顺口溜:白家老大埋他爸,能闹多大算多大;白家老大埋他妈,能瞎尽管瞎。这个败家子领着老婆孩子出门要饭去了,再没有回来。

亲自经历这个拨锅倒灶痛苦过程的老二,默默地去给村里一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割草挑水混饭吃,没有事做的时候就接受村人乡邻一碗粥一个馍的施舍。这个默默不语的孩子长大了,就弄下一个木模一只石锤去打土坯了,早出夜归,和村里人几乎断了见面的机会。他从不串门更不要说闲游浪逛,晚上就躺在那间仅可容身的灶房里歇息,有人发现过他在念书。这间灶房是被激怒的族人和近门子人出面干预的结果,败家子老大才留下这一间灶屋没有卖掉,使他有一所立足之地。

他搜罗到一块槐木板,借来了木匠的锯子、刨子和凿子,割制成一只小小的木匣儿,上头刻凿下一道筷头儿宽的缝口,整个匣子的六面全都用木卯嵌死了。他每天晚上回来,把打土坯挣下的铜子麻钱塞进缝口,然后枕着匣子睡觉。三年以后,他用凿子拆下匣底,把一堆铜元和麻钱码齐数清,一下子就买回来一亩一分二厘水地,那是一块天字地。白鹿村的人这个时候才瞪大眼睛,瞅着那个无异于哑巴的老二身上条条缕缕的破衫烂裤。第二年,他用自己置买下的土地上收获的第一料新麦蒸成雪白馍馍,给白鹿村每一家每一户都送去两个,回报他们在他处身绝境的幼年时期的馈赠之恩。这个有心数儿的孩子当时每接受一碗粥一个馍,都在灶屋土墙上刻写下了赐舍者的姓名,诸如五婆三婶七嫂二姑四姐等等。已经成年的他在实行回报时,坚决冲破了当初记账时的原本企图,给每一家乡党不管当时给予还是未给予他施舍的人家一律送上两个馍馍,结果使那些未施舍过他的人更加感动以至羞愧。又两年,他再次撬开匣底,在祖传的留给他的那一半庄基地上盖起了两间厦屋。又一年,他给自己娶回来一房媳妇……

再后来的事无须赘述,倒是这个老二本人的一些怪癖流传不衰。他娶媳妇的第二天到丈人家回来,一进门就脱下新衣服,穿上原先那身条条缕缕的破衫烂裤和踏断了后跟的烂鞋,媳妇说:“你还穿这——”老二说:

“这咋?这叫金不换。”

直到他死,尽管土地牲畜房屋已发展到哥哥败家之前的景况,被卖掉的那一半庄基用高过原价三倍的价钱再赎买回来,如愿以偿盖起三间厅房,他仍然是一身补丁摞着补丁的衣裤。

白家老大败家和老二兴业发家的故事最后凝炼为一个有进口无出口的木匣儿,被村村寨寨一代一代富的穷的庄稼人咀嚼着品味着删改着充实着传给自己的后代……

“我看咱家只差一步就闹到重用木匣子的地步咧!”白嘉轩喝了几盅酒,感慨起来,“你们看看孝文是不是那个败家子老大?是!只是我还活着,孝武也长大了,才没给他踢踏到那一步……我把他赶出去,你(盯住仙草[注])还怨我。硬怨我不给他周济一斗半斗,是我啬皮呀?周济也得周济那号好人,像他那号败家子,早饿死了早让人眼目清闲……

孝武哇!今黑我就把这匣子交给你,当然用不着拿它攒钱,你常看看它就不会迷住心窍。”听到木匣子的故经,鹿三却顿然想起进山背粮的故事来……

鹿三准备去背粮,要走的当儿,白嘉轩说:“三哥,让孝武、孝义跟你一搭去。”鹿三转过身笑着问:“财主家也叫娃去背粮,你不怕惹人笑话?”白嘉轩说:“谁爱笑由谁笑去。”鹿三认真说:“孝武去行孝义去怕不行,娃太小,甭说背粮食光是跑路怕也跑不下来,来回好几百里哩!”白嘉轩冷冷地说:“要是从场里把粮袋子挪到屋里,我就不让他去了,就是图了这个远!让他跟你跑一趟有好处……

因为带着两个孩子,五天的路程走了七天才回到白鹿村。傍晚时分,孝武、孝义在村口和鹿三分手后走进街门,孝义扑通坐到地上起不来了。白嘉轩却幸灾乐祸似的笑说:“这回把碎息娃子跑美咧!这回碎息娃子就明白啥叫个粮食咯……”

想到这里,鹿三说:“孝文要是心里有这匣子就好了咧!”

孝武接过匣子庄重而又激动起来:“爸,我明年春上就把门房盖起来。”白嘉轩说:“你把门房盖起来,就把你的名字刻到墙上,把孝文卖房的年月也刻上,这话我再不说二遍……”

(选自《白鹿原》,有删改)

鹿三:白嘉轩的长工兼好友。故经: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仙草:白嘉轩的妻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白嘉轩一生历经苦难,心性刚强,但也感情深沉丰富,尤其用一段“钱匣匣儿”的故经教育两个孩子,堪称用心良苦。

B.文中“老二”少年时记下赐舍者的名字,是不愿意占人便宜,也是为了将来有能力时偿还报答帮助过自己的人。

C.“老二”发家后用新麦蒸成馍馍,除了回馈当年那些赐舍过自己的人外,还给了那些没有施舍过自己的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他们感激并羞愧。

D.白嘉轩让孝武随鹿三进山去背粮,来回几百里,以致回村后孝武累倒在地上,除去为了挣些钱补贴家用外,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2.试分析白嘉轩把“钱匣匣儿”的故经传给孝武前后的心理变化。

3.简要概括“老二”的个性特点。

4.文中白家的故事凝练成—个“钱匣匣儿”,你认为当今时代“钱匣匣儿”蕴含的精神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它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审美趋向的不断变化和书家的不断概括、提炼,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书法传统。这些优秀的书法传统对于推动中国书法整体的发展,推动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对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这些优秀传统的相互凝聚和统一,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精神。换言之,优秀的书法传统实质上是书法精神的具体体现。

所谓精神,是指天地万物的精气、活力以及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书法精神是相对于书法的表现而言的。书法作为一种象形的艺术,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两方面:一是直观的表现,即书法作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如线条、用墨、章法、行气、结构等等;另一方面为内在的表现,即书法作品所反映的更深一层次的东西,比如风格、气韵、意趣、意象、形神等等。所有这些表现无不与书法精神相联系。书法精神就是所有这些书法现象中的最精髓的内在动力,是指导和推动中国书法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思想观念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书法活动中最高指导原则。例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这些原则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成为书法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是书法精神的具体体现。

作为书法艺术的精神,它应具备两个不可或缺的特点。一要有广泛的影响,符合社会的审美取向,被大多数书家所接受,并对他们的书法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二要有维系书法艺术生存和发展,促进书法艺术不断进步的积极作用。

书法精神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卓越的精神;就其实质而言,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因为书法源于中国,他已经打上了中华民族的深深的烙印);就其形式而言,它是书法传统的体现。中国书法精神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它是书法传统的精髓。书法传统属于实施判断的范畴,本无所谓褒贬,但它与精神相联系时在价值指向上就与“优秀”、“进步”相联系。因此,书法精神是指代表中国书法发展的正确方向,真正体现书法内涵的那些思想和观念。

作为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的书法精神,本身也是书法发展的产物,并随着书法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加深和扩大自己的内涵。因此书法精神也可以理解为在书法艺术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那些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由于书法艺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书法精神的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包括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概括起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天人合一”的道德传统哲学,“汉字为本”的文化基础。

(王永明《中国书法精神初探》)

1.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精神是由优秀的书法传统相互凝聚和统一而构成的。

B.中国书法精神是所有书法现象中的最精髓的内在动力,是指导和推动中国书法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

C.中国书法精神具体体现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

D.中国书法精神是指代表中国书法发展的正确方向,真正体现书法内涵的那些思想和观念。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人们审美趋向的不断变化,和书家的不断概括、提炼,中国书法艺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书法传统。

B.书法作为一种象形的艺术,其直观的表现主要有线条、用墨、章法、气韵、结构等等。

C.书法传统属于实施判断的范畴,本无所谓褒贬,但它与精神相联系时就有了价值指向。

D.书法艺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书法精神的思想概括起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天人合一”的道德传统哲学,“汉字为本”的文化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书法传统能够推动中国书法整体的发展,推动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对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B.一些书法艺术思想观念,一旦具有广泛的影响,符合社会审美取向,且能够被大多数书家所接受,就能够成为书法艺术的精神。

C.书法精神也可以理解为在书法艺术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那些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这些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包括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

D.书法的不断发展构成了书法精神,而书法精神也将随着书法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加深和扩大自己的内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