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类之一,其描绘对象包括花卉、蔬果、草虫、六畜、走兽等各种动植物。
花鸟画的题材起源很早,在远古时代就随着人类文明孕育而产生已有各式的花叶、虫鱼等。商周时,青钢器、玉石雕刻上出现了龙凤玉蝉等更为复杂的形象。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出现了一般认为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双鸦栖树图》。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花鸟画逐渐独立成科,晚唐五代时已形成不同流派。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期。北宋前期,崔白对写意技法的拓展,让花鸟画得以进一步表达艺术家的灵性。北宋后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方向发展,笔法细腻娴熟,格调高雅,工笔花鸟画达到巅峰。宋代在理学、文学、科技等领域的拓展,推动着艺术创作、人文交流与艺术鉴赏。一方面,“格物”精神的倡扬,促进画家探究四时花草变化及自然形象背后所蕴含的生命意蕴;另一方面,苏轼、文同等文人士大夫社会地位提升,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水墨花鸟因人文情怀的注入初步形成独特体系。
元代,诗、书、画、印开始融合,“作画贵有古意”“书画同源”的艺术主张,推动了花鸟画向更为注重笔墨、追求意趣的方向发展。明清时期,徐渭、八大山人等将中国花鸟画的写意精神推向巅峰,加之逐渐形成的书画市场以及大众的审美需要,使花鸟画呈现出雅俗共赏的面貌。
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在它的推动下,中国花鸟画不断发展,在题材之外不断深化其原有的精神内蕴。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地晨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我们的先民还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拜。后来图腾信仰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让生活充满文化寓意。这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葫芦、蝙蝠等,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花鸟画中的题材除了祝福寓意外,也抒发着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操守,满足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0世纪以来,中国花鸟画经历了形式、语言和文化观念的现代演变,但其笔墨与写意精神始终没有改变——这其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更是民族文化精神不断正本清源的体现。花鸟画的写意精神,不仅是中国画的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跟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法则相统一的。我们向世界展示的中国艺术,应该体现这种具有民族风骨、正大气象的中国精神。也只有当我们树立起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够构建起一种基于中华文明底色、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花鸟画现代样式,国花鸟画才能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马新林《清气满乾坤-----花鸟画的中国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鸟画的描绘对象很广,除了花卉、禽鸟外,还包括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
B.随着人类文明的孕育而产生的花鸟画起源于远古时期,东汉壁画《双鸦栖树图》被认为是最早的花鸟画。
C.民族文化赋予花鸟画“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的原动力,这也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
D.花鸟画虽经近百年的现代演变,但其笔墨与写意精神始终没有改变,依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简单介绍了花鸟画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但对各发展阶段的介绍详略不一。
B.文章探寻了花鸟画写意精神的发展过程,并介绍了花鸟画的民族文化精神及常用的艺术手法等内容。
C.文章具体分析了20世纪以来中国花鸟画的演变情况,并肯定其对世界艺术发展已有的影响与贡献。
D.本文为艺术评论,基本按照层进式的结构谋篇布局,引资料与举例子相结合,材料翔实,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理学、文学、科技等的拓展、推动以及士大夫的积极参与,花鸟画很难在宋代走向成熟、鼎盛。
B.花鸟画只要适应了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契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就能够雅俗共赏,获得人们的喜爱。
C.花鸟画运用托物言志等手法,借丰富的题材抒发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充足的文化自信能帮助我们创作出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现代花鸟画,使其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逆水而游的鱼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小和尚满心的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可以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仿照下面的例句,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
山和海,一个坚实,一个柔软;一个气定神闲,一个波涛汹涌:它们都是博大精深的教科书。
材料:
现实 阴影 小草 理想 阳光 大树
实在 虚幻 天上 地下 高大 矮小
翠色盎然 远在天边 驱散阴霾
鲜绿娇弱 近在咫尺 带来阴凉
美化人间的天使 生活的必需品 人生腾飞的翅膀
下面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值张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B.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C.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D.李教授出院了,小王在电话里对他说:“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知您何时来上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东西不经意间就丢了,并且丢了往往还不知道。加之这个世界像决了堤的围堰,沉渣泛起, ,想保住些好的有用的没那么容易。我们处于社会裂变的节点上,好坏、优劣、善恶往往都是共同而生,保持住好的不容易,增加些恶习稍不留神就既成事实。古人说,( )。积累善行如用锹垒土,一点一滴进行,形成的大山才会 ;而纵容恶行如同弦上之箭,思想稍稍放松一下,恶就是离弦之箭, 。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民族过去的规矩一定很老,老到无从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告诫说。即使鲁班那样的好木匠,没有尺子和圆规也没有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继而我想,今天随处可见的这么多的好家具,它们的存在关键还在于曲尺和圆规最初制定了规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鱼龙混杂 日久天长 一发不可收 归根结底
B.鱼目混珠 海枯石烂 一发不可收 归根结底
C.鱼龙混杂 日久天长 一发不可收拾 追根溯源
D.鱼目混珠 海枯石烂 一发不可收拾 追根溯源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纵恶如弯弓,积善似垒土 B.积善似垒土,纵恶如弯弓
C.积善似弯弓,纵恶如垒土 D.纵恶如垒土,积善似弯弓
3.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结果,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检验。
B.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
C.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
D.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磨合,这“老”是文化的检验,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
依据提示写出相关名句
(1)《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树木茂盛,流水明净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上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形象地刻画自己年幼时孤独寂寞、凄怆无依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在论“小年”时,指出有的生命短暂得不足一月或一年的句子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