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拿书来说,张旭和颜真卿俱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的美。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具有大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准的 确定和建立,其艺术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杜诗、颜字, 加上韩愈的文章,却不止领了数百年的风骚,它们几乎为千年的后期封建社会奠定了标准,树立了 楷模,形成为正统。这如同魏晋时期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文,成为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作为正统,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一样。曹、王、骈体、人物画与杜诗、颜字、古文、山水画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文艺领域内的两种显然有异的审美风尚、艺术趣味和正统规范。

这些实际产生在盛中唐之交的艺术典范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从而,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但又保留了前者那种磅礴的气概和情势,只是加上了一种形式上的严密约束和严格规范。……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规范斟酌并不是齐梁时代那种四声八韵的外在形式的追求,纯形式的苛求是六朝门阀士族的文艺末流。这里则是与内容紧 密联系在一起的规范。这种形式的规范要求恰好是思想、政治要求的艺术表现,它基本是在继六朝 隋唐佛道相对优势之后,儒家又将重占上风再定一尊的预告。杜、颜、韩都是儒家思想的崇奉者或提倡者。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忠君爱国的伦理政治观点,韩愈的“博爱之谓仁,行 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的半哲理式的儒家信念,颜真卿的“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石”(《六一题跋》)的卓越人格,都表明这些艺术巨匠们所创建树立的美学规范是兼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在内的。跟魏晋六朝以来与神仙佛学观念关系密切,并常以之作为哲理基础的前期封建艺术不同,以杜、颜、韩为开路先锋的后期封建艺术是以儒家学说为其哲理基础的。尽管这种学说不断 逐渐失去其实际支配力量;但终封建后世,它总是与上述美学规范纠缠在一起,并作为这种规范的道义伦理要求而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后代文人总强调要用儒家的忠君爱国之类的伦常道德来品赏、评论、解释杜、颜、韩的缘故。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的艺术特征是内容承载不住形式,是天才抒发。

B. 杜诗、颜字和韩文作为正统,要求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和统一,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

C. 曹植的诗、二王的字及骈文与神仙佛学观念关系密切,是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

D. 后期封建艺术因为注重形式,所以强调用儒家的伦常道德来品赏、评论杜、颜、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阐明了盛唐之音的美学意义和前后期封建社会不同的正统规范。

B. 文章阐明了杜甫颜真卿等与六朝门阀士族在形式规范上不同的要求,论证条理清晰。

C. 文章着重论证了以杜诗、颜字和古文等为代表的艺术典范的特征,及其深远的影响。

D. 文章第二段中以杜甫和韩愈的诗文为例,目的是论证其美学规范必须要有哲理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李白、张旭等人的“破旧”,就不会有杜甫、颜真卿等人的“立新”。

B. 李白与杜甫在才华上并无高下之分,但李白无可仿效,杜甫却有法可学。

C. 以杜诗、颜字和古文为代表的艺术典范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严整的规范。

D. 尽管儒家学说的力量不断弱化,但它始终与后期封建艺术的美学规范相伴。

 

1.C 2.D 3.A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内容承载不住形式”错,原文“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B项,“杜诗、颜字和韩文”错,应是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文,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D项,强加因果。故选C。 2.试题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论证目的错误。文章第二段中以杜甫和韩愈的诗文为例,目的是论证这些艺术巨匠们所创建树立的美学规范是兼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在内的。故选D。 3.试题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没有……,就……”条件不成立。原文,“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永远不要觉得为时尚早,永远不要认为为时已晚。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注意)(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4)不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高三毕业典礼上高二学生代表发言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代表贵校同学,祝贺尊敬的学长们圆满完成高中学业!三年来,你们励精图治,发愤图强,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搜寻着人类智慧的营养,希望你们不负母校厚望,创造更多的辉煌!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30日,一份古老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诗句完成题目。

①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②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③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④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⑤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见卓识往往“自绝”于当代。卓则必绝,远则自离。贾谊因他的         ,自然而然地与他同时代的人离绝了。他藐视他们,他们也排挤他。他们根深而叶茂,藤粗而蒂固;他则一无所恃——他只能恃文帝的保护。但文帝也一样脆弱。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愿意重用也很信任贾谊的,但他未必就不是一个昏君。但他不能失去朝廷权力的平衡,他也不能为了一个贾谊而触犯众怒。一边是功高盖主的老臣,一边是        的后生,两边既已势不两立,        ,文帝只能倾向前者:没有前者的拥立,就没有他的今天;没有前者的支持,也没有了他的明天。

贾谊的失败是时势所必然,(      ):贾谊的性格太躁急,太傲慢。躁急则不能待人,不能捺住性子等待时机。傲慢则不能兼人,他总是嫌那一批老臣太愚拙无识,不屑于与他们为伍。更不能把他们拉入同一战壕,与他们一同作战,而是欲凭一己的力量,挟文帝之权威而获成功。不能待人兼人容人,事业还未开始,自身就已         。偏他又那么脆弱,一贬长沙,就哭泣不止。逾数年,在寄托了他最后希望的梁怀王骑马摔死后,脆弱的贾谊在多日的哭泣之后,赍志而殁。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同时也与个性有关 B.同时也与老臣有关

C.老的反对也关键 D.个性的弱点也有关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群而不党    初出茅庐    千钧一发    身单力薄

B.卓尔不群    乳臭未干    剑拔弩张    身单力薄

C.卓尔不群    初出茅庐    剑拔弩张    形单影只

D.群而不党    乳臭未干    千钧一发    形单影只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愿意重用也很信任贾谊的,但他未必就是一个昏君。

B.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信任也很愿意重用贾谊的,但他未必不是一个昏君。

C.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愿意重用也很信任贾谊的,他压根就不是一个昏君。

D.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信任也很愿意重用贾谊的,但他毕竟不是一个昏君。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为喻将愁写得真切、深刻。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不吸取别人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走向灭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