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二的公民“对国歌的了解多少”的相关调查看,“能正确演唱国歌”的人数比其他三项的人数总和还要多些。

B.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对于“立法后如何爱护国歌”,认可“从个人做起,严格遵守国歌法”公民超过半数。

C.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D.国歌立法具有居安思危的警醒以及对社会公众教育、引导、惩戒等作用,也是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

3.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及你对国歌的理解,分条概括“公民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的原因。

 

1.C 2.B 3.①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②人们内心的家国情怀没被唤起(或“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不理解”);③对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或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能深刻地领会等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根据材料四“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可见“批准”不妥,应是“赞同”之类。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B项,“公民超过半数”有误。从图表来看,调查总人数是478人,认可“从个人做起,严格遵守国歌法”的人数是232人,应当是“接近一半”。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公民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的原因: 结合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可概括出“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 结合材料三“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 .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可概括出“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不理解”; 结合材料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可概括出“对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或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能深刻地领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区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杜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威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

B.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C.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醋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

D.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C.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来证明礼与普通道德的不同,证明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

D.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来论证这一中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生活在乡土社会中过得安稳的就是那些了解传统成法、遵照经验价值的人;反之则会受挫。

C.“法治”与“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有时候所谓礼治就是普通所谓的人治。

D.人们如果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那些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美好生活是什么?是环卫工人清扫的整洁环境,是快递小哥便捷的物流服务,是医生护士的悉心照料,是最美家庭的幸福相伴,是老年模特队的神采奕奕……美好生活从哪儿来?从奋斗中来,从法治中来,从生态保护中来……

对于这两个问题,你的回答是什么?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面是瑞典诗人马丁松的《风景》一诗,请自选角度,写一首小诗,体现“风景”这一主题。要求格式不必统一。

风景

苍翠的野地上一座石桥。

一个孩子站着,望着流水。

远处:一匹马,

背托一抹斜阳。

它静静地饮水,

鬃毛散落在河中。

 

查看答案

请概括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与以往相比的三大变化,每点不超过10个字。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往届大会分论坛加领先科技成果发布和博览会的“1+2”架构基础上,今年新增“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形成了“1+3”的新架构。大会论坛的内容更加丰富,共设置了20个分论坛,中外部长高峰论坛、企业家高峰论坛等一批经典品牌论坛将继续举行,同时新增一批高层次、高质量的论坛,更具吸引力。大会坚持国际视野,积极加强与知名国际组织、国际智库等方面的互动合作,聚合了联合国系统多家机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等40余个国际组织共同参与。同时,今年大会嘉宾邀请的规格也更高、更加多元化,各国的政府代表、企业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学者及国际组织负责人等一批重要嘉宾将与会。

 

查看答案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B.词牌就是词的词调的名称,如“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D.歌行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族诗歌体裁之一。《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典型的歌行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