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航“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节选自《别了,“不列颠尼亚”》)

材料二:

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金庸宣布就此封笔。金庸用他所写的14部小说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写就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的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在小说里,还体现在现实中。

早在14岁那年,金庸目睹了国家凋敝,就立志成为一个维护国家尊严的外交官,然而命运多舛,金庸未能实现梦想,而是做了一名记者。可他依然心系祖国。

1949年,国民党败走台湾,留下一批飞机在港。当时香港还是英国人的地盘,国民党方面又发动关系游说英国人把飞机移交给台湾。这时候,金庸挺身而出,靠着自己在香港新闻界的名声为新中国仗义执言,在《大公报》上发表多篇社论为中国共产党说话,援引国际法侃侃而谈,最终为内地争得了这批飞机。

1981年,邓小平接见金庸,对他的武侠小说赞不绝口。金庸曾对朋友说:“几十年了,我最佩服他的风骨。这样刚强不屈的性格,真像我武侠小说中描写的英雄人物。”邓小平对金庸说了一番很重要的话,那就是中国准备收复香港,并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金庸很激动,连忙回应:“这方针政策好,香港人和国际友人都能接受。”回到香港后,

金庸逢人便说内地好,还在《明报》大力宣传香港回归祖国。后来撒切尔夫人曾单独会见金庸,希望他为英国说话,反对香港回归。金庸果断拒绝了,并坚定表示站在中国政府一边。

世人常感叹,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刀光剑影、风云变幻多么精彩,殊不知,金庸毕生坚守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为多么精彩。他以如椽之笔,书写家国情怀,以铁肩担道义,以妙手著文章,开创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享誉海内外华人社会。金庸先生赤子丹心,侠肝义胆,其文采风范永为世人景仰。

(选材综合“百度百科”等资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精确地记录了英国管治香港的时间,意在告诉人们,这段屈辱历史是刻骨铭 心的,语言含蓄而有分寸。

B.材料二金庸封笔之时,用自己14部小说名字中的第一个字组成一副对联。可知金庸一生共写了 14部武侠小说。

C.材料二在香港回归问题上,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都会见了金庸,金庸态度鲜明,坚定维护祖国统一。

D.材料二人们对金庸的了解大多是对他文笔创造的武侠世界的了解,而很少了解到他以铁肩担道义的一面。

2.请结合材料,概括金庸先生令人感动的优秀品质。

 

1.B 2.①勤于创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一支笔写了多部体现家国情怀的武侠小说。②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为大陆争取飞机,佩服邓小平,支持香港回归,拒绝撒切尔夫人,积极宣传“一国两制”。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材料二金庸封笔之时,用自己14部小说名字中的第一个字组成一副对联。可知金庸一生共写了 14部武侠小说”说法绝对,这副对联取自金庸所写的14部小说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但并不能说明金庸一生共写了 14部小说。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结合材料,概括金庸先生令人感动的优秀品质”,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由“世人常感叹,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刀光剑影、风云变幻多么精彩,殊不知,金庸毕生坚守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为多么精彩。他以如椽之笔,书写家国情怀,以铁肩担道义,以妙手著文章,开创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享誉海内外华人社会”可总结出:金庸勤于创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由“1949年,国民党败走台湾,留下一批飞机在港……金庸挺身而出……最终为内地争得了这批飞机”、“金庸逢人便说内地好,还在《明报》大力宣传香港回归祖国”、“世人常感叹,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刀光剑影、风云变幻多么精彩,殊不知,金庸毕生坚守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为多么精彩”等内容可以看出:金庸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后来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理论上“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从而经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而现实生活中,“知音”往往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②“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基本内涵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丝”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被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往往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

③在文本辨识力方面,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学作品,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伪存真,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力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学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④在参与方式上,粉丝欣赏文学作品,要求突破“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⑤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录、翻唱和MTV翻拍等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的释放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文学批评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

                      (选自《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有删节)

1.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音”的内涵在理论上至少涉及两方面,其中之一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深度契合。

B. “粉丝”的名称有些不伦不类,它属于“fans”的音译词,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

C. “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学作品,他们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文学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

D. “粉丝”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只会关注文本的细节,在文学批评上更具主观随意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②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称谓的来历、内涵等,令读者对两个概念有了整体上的了解。

B. 文章第①段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知音”故事,叙述详细生动,意在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

C. 文章第③④⑤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阐述,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D. 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第④段中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知音”与创作者有着相互依赖、相互需要、相互尊重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为“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 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 金庸的“粉丝”能去伪存真,使那些用“金庸”之名仿作的小说被淘汰,可见“粉丝”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

D. 知音能够写出分析精辟的文学批评,却很难创作其他类型的新文本,可见他们的生产力还没有释放出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的幸福,首先在于能够培育出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今年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某中学考点外,一个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男孩,走到母亲跟前,突然跪下来,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反应不及的母亲一下子被这幸福懵住了,双手抱住孩子的头哭了出来。原来为了儿子,母亲李女士停掉了服装生意,专门陪读陪考……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此事对即将步入高三的你一定有所触动,请给你的父母或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

②学校拟组织高二年级举办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你作为演讲选手,写篇演讲稿。

③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任务和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即不得泄露班次和姓名);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__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_____;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我们有理由相信,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天气炎热,同学非要请我吃冰淇淋,我只好笑纳了。

B.您的光临,让敝店蓬荜增辉。

C.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华同学荣幸地加入我们班级。

D.你家母让我给你说,这个周末一定要回家。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中秋之夜的月亮分外明亮,面对碧玉盘中一轮珠圆玉润的明月,我们这群求学异乡的学子也不禁乡情悠悠,思绪翩翩。

B.习主席深谙俄国文化,信手拈来俄国文学作品,让俄罗斯朋友由衷感慨:一位大国的领导人,竟对友好邻邦的文化如此熟悉!

C.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D.李密在《陈情表》中声情并茂地向晋武帝诉说了自己进退两难的苦衷和想要奉养祖母的私情,并最终靠诚挚的孝心打动了晋武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