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者易动以利。愿沛公且军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从良计,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后良至下邑,汉王下马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地,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为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高帝崩,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下邳留:地名。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郦食其持重宝秦将         啖:利诱、引诱

B.汉王下马鞍而问曰           踞:坐,蹲坐

C.与项王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D.张良多病,未尝将也。       特:单独,独自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

B.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不禄”,士死为“卒”,“卒”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

C.谥,是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也称为谥号。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前四史”之一,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世家”是叙述贵族王侯之事的。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打败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C.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军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

 

1.B 2.D 3.B 4.C 5.(1)希望沛公暂且驻军营垒(或:军营\军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或:在各个山头上)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或:作为疑兵)。(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果士兵们)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还不如趁他们懈怠(或:松懈)的时候去袭击他们。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B项,“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意思是“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所以“踞”的意思是“倚,靠,倚靠”,如解释为“蹲坐”,则与前面“下马”这一语境不合。 故选B。 2.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起下邳”是省略句,也是状语后置句,“起”后省略介词“于”,“下邳”是“起”的后置状语,其后断开,这就排除B项。 “此”是“天以臣授陛下”的主语,所以“此”应放在下一句中,排除C项。 “当”的宾语是“三万户”,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故选D。 3.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称大夫死叫‘不禄’,士死为‘卒’”说法错误,应该是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没有动用一兵一卒”说法错误,原文是“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可见动用兵卒。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愿”,希望;“且”,暂且;“军”:驻军,指驻军,“壁”,营垒(或:军营\军垒);“先行”,指先出发;“为”,介词,替,给;“具”,准备;“具食”,准备粮饷;“张旗帜诸山上”,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补上“于”之后,还为状语后置句,即“(于)诸山上益张旗帜”,在周围的山上(或:在各个山头上)张挂旗帜;“为”,作为;“为疑兵”,作为疑兵之计(或:作为疑兵)。(2)中,“此”,这;“独”,只是;“其”,代词,他们的;“将”,将领;“畔”,通“叛”,反叛;“独……耳”,只是……罢了;“从”,听从;“恐士卒不从”,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必危”,一定会有危险;“不从必危”,(如果士兵们)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因”,趁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会,妈妈

张 春

①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那个年代的屠夫看不起坐办公室的,男人看不起女人,双重歧视。我妈妈不服,就学会了杀猪。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穿着黑色的皮围裙,按倒一头猪,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后来我妈走到哪儿,那帮屠夫叔叔们就跟到哪儿。她的本职业务顶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②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

③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

④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⑤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

⑥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30岁了。

⑦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的40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觉,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爸爸还是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⑧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的宿舍,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当时在北京看病太难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稍有闲暇,她就摸着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淤青的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能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我的身上?”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她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最后对症下药。半年后,我站起来了,居然回到北京继续上学。

⑨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3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变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走路先要知道目的地,迈开步就要专心致志。途中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一脚一脚地走。这样,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⑩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的话喷薄而出:“幸会,妈妈!”

(原载《青年文摘》,有删节)

1.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发生在母女之间的大量往事,展示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教育和影响女儿健康成长路上的感人故事。

B. 这一对母女历经生活的几多不幸,母女间也曾产生过不少矛盾,有时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可作者却写得曲折动人、生动有趣,富有文学性。

C. “幸会”一词,其本义表示与人初次见面感到荣幸。标题运用“幸会”,新颖别致,易激发读者兴趣;结尾运用,则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首尾呼应,结构圆融。

D. 写身边的人和事的文章一是材料要丰厚,件件经过精心选择;二是组织要讲究,使全文中心明确,浑然一体。本文达到了这一要求。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叙述了这位妈妈对女儿的深厚感情?请简要概括。

3.第⑨段划线句,不只涉及到如何走路,更揭示了人生的道理。你怎样理解?请分点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航“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节选自《别了,“不列颠尼亚”》)

材料二:

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金庸宣布就此封笔。金庸用他所写的14部小说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写就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的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在小说里,还体现在现实中。

早在14岁那年,金庸目睹了国家凋敝,就立志成为一个维护国家尊严的外交官,然而命运多舛,金庸未能实现梦想,而是做了一名记者。可他依然心系祖国。

1949年,国民党败走台湾,留下一批飞机在港。当时香港还是英国人的地盘,国民党方面又发动关系游说英国人把飞机移交给台湾。这时候,金庸挺身而出,靠着自己在香港新闻界的名声为新中国仗义执言,在《大公报》上发表多篇社论为中国共产党说话,援引国际法侃侃而谈,最终为内地争得了这批飞机。

1981年,邓小平接见金庸,对他的武侠小说赞不绝口。金庸曾对朋友说:“几十年了,我最佩服他的风骨。这样刚强不屈的性格,真像我武侠小说中描写的英雄人物。”邓小平对金庸说了一番很重要的话,那就是中国准备收复香港,并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金庸很激动,连忙回应:“这方针政策好,香港人和国际友人都能接受。”回到香港后,

金庸逢人便说内地好,还在《明报》大力宣传香港回归祖国。后来撒切尔夫人曾单独会见金庸,希望他为英国说话,反对香港回归。金庸果断拒绝了,并坚定表示站在中国政府一边。

世人常感叹,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刀光剑影、风云变幻多么精彩,殊不知,金庸毕生坚守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为多么精彩。他以如椽之笔,书写家国情怀,以铁肩担道义,以妙手著文章,开创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享誉海内外华人社会。金庸先生赤子丹心,侠肝义胆,其文采风范永为世人景仰。

(选材综合“百度百科”等资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精确地记录了英国管治香港的时间,意在告诉人们,这段屈辱历史是刻骨铭 心的,语言含蓄而有分寸。

B.材料二金庸封笔之时,用自己14部小说名字中的第一个字组成一副对联。可知金庸一生共写了 14部武侠小说。

C.材料二在香港回归问题上,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都会见了金庸,金庸态度鲜明,坚定维护祖国统一。

D.材料二人们对金庸的了解大多是对他文笔创造的武侠世界的了解,而很少了解到他以铁肩担道义的一面。

2.请结合材料,概括金庸先生令人感动的优秀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后来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理论上“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从而经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而现实生活中,“知音”往往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②“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基本内涵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丝”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被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往往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

③在文本辨识力方面,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学作品,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伪存真,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力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学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④在参与方式上,粉丝欣赏文学作品,要求突破“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对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⑤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录、翻唱和MTV翻拍等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的释放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文学批评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

                      (选自《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有删节)

1.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知音”的内涵在理论上至少涉及两方面,其中之一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深度契合。

B. “粉丝”的名称有些不伦不类,它属于“fans”的音译词,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

C. “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学作品,他们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文学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

D. “粉丝”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只会关注文本的细节,在文学批评上更具主观随意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②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称谓的来历、内涵等,令读者对两个概念有了整体上的了解。

B. 文章第①段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知音”故事,叙述详细生动,意在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

C. 文章第③④⑤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阐述,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D. 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第④段中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知音”与创作者有着相互依赖、相互需要、相互尊重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为“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 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 金庸的“粉丝”能去伪存真,使那些用“金庸”之名仿作的小说被淘汰,可见“粉丝”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

D. 知音能够写出分析精辟的文学批评,却很难创作其他类型的新文本,可见他们的生产力还没有释放出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的幸福,首先在于能够培育出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今年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某中学考点外,一个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男孩,走到母亲跟前,突然跪下来,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反应不及的母亲一下子被这幸福懵住了,双手抱住孩子的头哭了出来。原来为了儿子,母亲李女士停掉了服装生意,专门陪读陪考……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此事对即将步入高三的你一定有所触动,请给你的父母或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

②学校拟组织高二年级举办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你作为演讲选手,写篇演讲稿。

③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任务和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即不得泄露班次和姓名);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__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_____;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我们有理由相信,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