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如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如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叙述过程中适当添加人物或环境描写;(2)不少于800字。

 

例文: 走过,才明白 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题记 依旧清晰地记得,初次见到汉服时,动人心魄的惊艳。走过千年风雨的汉服,穿过历史的尘埃,带着古朴的气息,诉说着华夏的盛衰兴亡。 与汉服的遇见,是那样的自然。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那飘逸的羽纱只轻轻一拽,我便跌进了锦绣繁华的古老华夏。 那是外网上挂着的宣传汉服的视频。穿上了汉服,一个个便都成了诗画中走出的人。或浓妆恣情饮酒,张扬而热烈,或淡抹执卷而读,素雅而明秀。有佳人明眸善睐顾盼生姿,亦有才子广袖翩飞玉树临风。交领,右衽,束腰,一丝不苟。再在腰带上用绳线松松挽个结,压一块精雕细琢的玉佩,散发着温润的光泽,真真是绝世无双。古老的汉服就这样走向世界,在偌大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想想唐明皇的时代,大明宫里灯烛高悬,处处皆是皇家华贵与威仪。丝竹齐喧,有倾国之颜踏歌而入缓扭纤腰,一个盛世的繁荣便在翻转舞动的袖中流转。如此,便有了闻名天下的《霓裳羽衣舞》。我总想着,纵使贵妃天人之姿,若是没有了羽衣的增色,终归是少了几分灵动。汉服就这样,走过了盛唐。 忆及几年前,如果有人穿着汉服走街过巷,那必是引得一路的侧目议论,更有甚者,觉得那是韩服或者和服,皆是止不住的鄙夷。实在可悲!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裳,你却说我行为异常?我倍加珍惜的汉服,你却说它属于扶桑?思及现在,内心止不住的庆幸,且不说满街的汉元素,便是穿上汉服,路人也大多报以微笑和赞赏。失落的汉服,终于走出尘埃,散发出更加耀眼绚烂的光华。 去年的时候,曾经去安徽宏村旅游。粉墙黛瓦中有一位姑娘身穿汉服在拍照。微风拂过,轻轻撩起她月白的裙角,发髻上插着一根玉簪,坠着流苏,根根纠缠。树影斑驳,她倚着树,低眉浅笑,熙来攘往的人群无意识间为她留出一块空地。尘世浮华,手执折扇的她淡雅得如同裙角绣着的杏。后来,我也买了这样的两把扇子,竹骨纱面,隐藏着一折一折的流光,春来暑去,秋收冬藏,每每打开,便依稀嗅见淡淡的杏香,清幽而绵长。 正是因为走过才明白,汉服不仅仅是衣服,它因先人的匠心而独特,因历史而沉重,因风骨而意蕴深长。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 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要点:本题考查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是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的命题作文。要求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材料的内容是“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审题过程:“走过,才明白”这一题目极富人文色彩,其本身就具有哲思和诗意,同时又能唤醒考生沉睡的心灵,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去感悟思考,挖掘平凡生活的不凡意义,走向成熟,让经历成为阅历。从审题角度看,该题目不设有任何障碍,而且选材范围很是宽泛。走过的,可以是一段旅程,可以是一段日子,一段生活,一段人生中值得回忆与珍藏的经历。山川田野、明月清风、春花秋月、热闹的街市、寻常的巷陌、童年的纯真、成长的困惑、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楚、拼搏的汗水、与亲人相伴、与友情同行等等,无须回避痛苦与忧伤,无须忌讳孤独与迷惘。学校、家庭、社会、人文、自然,五大选材范围都可以选择,只要是生活的真实就好。 本题在延续引导学生回味生活,发现和感悟成长的同时,更注重对自我的内化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思考、评价的能力,达到提升自我的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走”提醒学生要注意所写的内容应该是亲身经历的,“过”表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走过”平淡的词语背后蓄积深沉的情感。“才明白”立足于思考,“才”字是一种顿悟,催我们奋进,促进我们成长。 【立意】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腿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学生选材的角度非常丰富,此题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思考和选择空间,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发挥平台。不过,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面对一个自由开放的题目,在写作时最好聚焦在一个点上,从而使主题更加的突出,使立意开出一朵绚丽之花。 【素材】 生活是一个五味瓶,里面放满完了酸、甜、苦、辣、咸,缺一不可。每个人都不会在一种味道停留太久,因为生活总在继续,日子也要过下去。 日本美食家古志弘说:“用心烹制的食物大概都有魔力,能在入口的那一瞬间,让心变得温暖而充盈。”于制作者,于品味者,用心之处,美好便诞生了。 是啊,有些事,经历过,才会懂得。话不必多说,有亲人的陪伴就够了。到后来的我们,才明白,才懂得,才珍惜,家人是最值得陪伴的。 经历青春期的懵懂,感受身体拔节的律动,含苞的花蕾不知何时在慢慢的张开它的花瓣,喜欢隔着同等的时间去静静观察,发现细微的变化,才明白,那是成长绽放的过程。虽然在绽放后枯萎的花朵再也不能重生,但是,它绽放过程如此美丽,让人记忆犹新、思想深刻,那生命走过的声音,已经浸透在我的心里。 【结构】 本文以自己对汉服的喜爱和赞美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描写了自己与汉服由初次相遇到情独钟的过程,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课间操时顾小亮不小心踩了方清明一脚,顾小亮马上说:“请海涵,请海涵!”

B.某报社一位记者发给一位中学校长的短信:您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非常乐意。

C.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见解或意见,可以说“一点拙见”,也可以说“刍荛之见”。

D.建设银行广告:“因业务之需,特向全国诚招‘和’字纪念币代理商,欢迎垂青。”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发扬伟大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①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重要要求

②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③极大鼓舞了广大青年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的坚定信心

④深情寄语当代青年

A. ①④②③

B. ②①④③

C. 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时间的长河涤荡尘埃,文化的血脉绵延至今,精神的纽带浩荡飘拂。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另三个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割断、湮灭,唯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尽火传

②在诗圣杜甫的诗中确实有不少石破天惊的警语,发人深思,同时也令人叹服!

③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④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名列全国第二,当记者问到原因时,负责人说:“主要是对游客的意见洗耳恭听,从而强化了对景区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

⑤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⑥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我们能从根源上进行改革,激发国民最大的创新能力,超越现在低端的工业化阶段,早日迈上更高端的工业化、技术化就能尽早摆脱雾霾。

B.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总量呈现极速膨胀的趋势,只要充分利用报纸编辑和记者的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报纸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C.动漫内容高于传播形式,动漫形象能够深人人心,被打造成动漫衍生品,不仅靠扎实的故事和创意打动人心,更是因为画工和造型上的精巧美观。

D.任何有悖于香港社会长期繁荣稳定和主流民意的行为,任何有损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的行径不仅注定失败,更是会被全体中华儿女唾弃。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惊扰了他深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心情。

(2)《纪念刘和珍君》描写作者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无法忍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纪念刘和珍君》中对真的猛士的评论: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