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留守儿童的命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农村孩子“被留守”的个人命运,其实正是农村被甩脱的时代命运。
①很多时候,“留守”实际就是“被甩脱”
②农村为了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③而是这个时代轰隆隆的列车正在无情地甩下农村
④不是父母甩下了他们
⑤又无奈地甩下了他们的孩子
⑥客观地说,“留守”还是比较中性、温婉的说法
A.①④③⑥②⑤
B.②①④⑤③⑥
C.④③⑥⑤②①
D.⑥①④③②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B.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五一期间,福州三坊七巷到处是游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非凡。
B.李老师不仅精通数学,还是个计算机专家,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学生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C.传统节日是一种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虽然计算机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樊哙认为,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劝刘邦离开宴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B.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
C.“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梁可渡,暗含对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
D.在风雪中送别友人归去,诗中此处通过实写友人离去的场景,渲染凄伤的氛围,衬托出抒情主人公不能和友人一样回返故乡的自伤自怜之意。
2.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
B.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启固辞 固:坚决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C.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周确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