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目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目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树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ㄚ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构思精巧,看似散漫,实则严谨绵密。前半部分叙写了“我”对儿子成长的关注,后半部分叙写了父亲的“渐行渐远”,直至生命的终结。表面上看,似乎并无多大关联,却有着内在的契合,作者在这里叙述的其实是一个生命完整的过程。

B. 文章全部采取了写实的手法,记述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几段情景,作者于其中做了深刻的思索,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别有境界。

C. “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被雨湿了的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不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使描写与抒情自然地融合到一起。

D. 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和终点的深刻思索与关怀。

2.文中出现两次“不必追”的文句,文字相同,那么,这两段文字包含的情感内涵和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也相同吗?请简要分析。

3.这篇散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但是《目送》与《背影》所表达的主题还是有所不同的,请做简要分析。

 

1.B 2.不相同。第一次是感慨儿子与自己感情的疏离,“不必追”是一种果断的抉择,也是基于理性的一种放手;结构上,既是对前文的小结,又有引起下文的作用。第二次是感慨与渐渐老去的父亲之间的离情,“不必追”是基于理性的一种告别,也是一种情感上的收藏;结构上,收束全文,深化主题,引人深思。 3.①朱自清的《背影》讲述的是父子两代的情感,作者着力表现了人间的至情——真挚的父子之情。而《目送》牵系三代,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爱、对父亲的爱以及父亲对作者的爱与依恋。②朱自清的《背影》传达出的是个人对亲情的感性把握。《目送》则叙写人间的母子、父女深情,在对亲情感性叙写的基础上倾注了作者理性的审视与思索,并将其上升为一种人类普遍的体验与关怀。③《目送》穿透了人世离别的世俗情感表层,触及了生活与亲情的本源,是对生活的一种顿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成长、独立、年老、去世,这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能陪伴亲人的时候懂得珍惜,尽心尽力,在他离开你的时候能够祝福,这就是人生。 【解析】 1.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结构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全部采取了写实的手法”错,文章中还运用了想象和联想的手法。故选B。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分析两段内容相同的文字包含的情感内涵和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需将其还原到文中,根据其位置和前后文内容进行概括。“不必追”第一次出现在作者描写自己与儿子的关系时,儿子逐渐长大,作者感到与儿子之间的隔阂,“不必追”是在儿子成人独立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是父母对孩子的放手;在结构上是对前文的小结,引出下文对另一种“不必追”的关系的叙述。“不必追”第二次出现在文章最末,在写自己与父亲的关系时,父亲的离去是一种必然,此时的“不必追”是理性的告别,而“目送”恰恰是对感情的珍视。此处的“不必追”处在文章最末,收束全文,且第二次出现,更能引人深思。 3.本题考查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掌握课《背影》的主题——感性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然然后分析本文与《背影》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分析。如,相对于朱自清散文的感性而言,本文中作者对三代人之间的关系具有清醒冷静的审视和思考,写出了人生中一种让人无奈却无法抵抗的规律,并非纯粹感性在内容上,《背影》写父与子,而本文写了母子、父女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对所有亲子关系的一个映射,写的是人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并且更加具有世界意识。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社会情绪。比如,自卑自馁情绪有之,“牢骚太盛”情绪有之,懈怠散漫情绪亦有之。这些社会心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消极影响。如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心态必须强起来。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社会成员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饥寒交迫”变为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缘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现在正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在这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心态。

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新时代,自尊自信源于深入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它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看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拒绝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也不妄自尊大,拒绝其他文明优秀成果。只有清醒认识我国历史走向、准确定位我国历史方位,才能更加自尊自信。只有不断增强自尊自信,才能更加敢于正视自身不足、敢于承认别人长处,进而取长补短,更好迈向伟大复兴。

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理性平和就是冷静全面看待事物,不为不良情绪所左右;就是辩证客观分析问题,不偏激也不片面;就是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新时代,理性平和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坚定信心,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同时牢牢把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变”;科学把握强国建设是“长期进行时”,积极应对“四大挑战”、克服“四种危险”。理性平和,才能拨云见日抓住本质,才能去蔽除障获得真知,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新时代,心态强起来才能更好服务于强国建设,才能更加专注奋发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一些不良社会情绪不能改变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但也要及时修复。

B.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发展实际正相关。

C.社会成员的情绪基调、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

D.与“强起来”的新时代匹配的社会心态需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专注奋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总体状况的一分为二的分析,引出观点,针对性强。

B.文章二三段按一般到具体的思路,阐述了社会心态和当代中国心态强起来的重要性。

C.文章四五段论述了使心态强起来的两点意见,字里行间情理充盈,理性却不失自信。

D.文章采用并列的论证结构,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逻辑清晰严密,条理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是否具有世界意识来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越来越重要。

B.社会心态既反映一个国家国情的现实性,也体现其历史命运、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C.新中国日益“强起来”的显著标志是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的社会心态。

D.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让心态强起来是强国建设的必做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很多年前,在华为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华为不需要科学家,华为需要工程商人。”对此,任正非比喻称,沙漠里是不能种郁金香的,但是改造完的沙漠土壤,是可以种植的。库布齐、塞罕坝、以色列不也是遍地绿茵吗?他说:“当年,华为是急着解决饭碗问题,顾不及科学家的长远目标。……今天我们已经度过饥荒时期了,有些领域也走到行业前头了,我们要长远一点看未来,我们不仅需要工程商人、职员、操作类员工……,也需要科学家,而且还需要思想家。”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市“年级期末测试数据监控平台”的三年运行机制示意图,请用文字描述这个示意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下面一则学生日记,有几处不得当、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今天肖大伯的心情特别高兴,邀请我们这个楼道里三家芳邻,到他寒舍聚聚。我到的最早,肖大伯请我喝椰奶;大李来的最晚,成为姗姗来迟的不速之客,肖大伯请他喝白开水。我想,肖大伯激励先进,奖掖后进,还真有一套办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________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     ),把自己的事情做扎实,把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落实好,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梦想奋进。如果只是________而不真抓实干,再宏伟的蓝图都会落空,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真。要在全社会大力发展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挥实干精神,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近代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必须________、艰苦奋斗,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__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要在全社会大力发展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挥实干精神,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B.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挥实干精神,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C.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实干精神,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D.要在全社会大力发展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实干精神,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每一个人既是实干家又是梦想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脚踏实地

B.每一个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脚踏实地

C.每一个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胸怀理想

D.每一个人既是实干家又是梦想家,既要脚踏实地又要胸怀理想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挥而就    望梅止渴    居安思危    前仆后继

B.一蹴而就    望梅止渴    深谋远虑    前赴后继

C.一挥而就    纸上谈兵    深谋远虑    前仆后继

D.一蹴而就    纸上谈兵    居安思危    前赴后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