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近来,“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文章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有网友说,“跪求体”“哭晕体”配合“惊天一响”“全球震惊”等词语,感觉假得不能再假了。
修饰文辞,创新表达无可厚非,但裁剪素材 ,则容易传播谣言肆虐,还少了一份真诚。与“营销心态”结成同盟,一些新闻信息产品就变成了 的商品,唯“买家”需求马首是瞻。 ,媒体人就会忽视多方求证、核查事实的基本功,出现漏洞;而一旦为了抓眼球不择手段,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等媒体责任就无从谈起。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祛除浮夸不单是改文字,也要改思路。一些自媒体写作者乃至媒体从业者不掌握情况,标题惊悚,文章空虚;把讲大话当作讲故事,把耸人听闻等同于;放弃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使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蚕食。
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用各种招式吸引受众固然重要,但能真正赢得读者的,是权威的信息、理性的观点、真诚的创作。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使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层出不穷,也折射出年轻网民求新求变的特点
B.网络上的一些表达方式个性十足,折射出年轻网民求新求变的特点,层出不穷
C.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而年轻网民也具有求新求变的特点
D.—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求新求变的特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则少了一份真诚,还容易产生谣言肆虐。
B.则容易助推谣言肆虐,还少了一份真诚。
C.则少了一份真诚,还容易助推谣言肆虐。
D.则容易产生谣言肆虐,还少了一份真诚。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哗众取宠 奇货可居 久而久之 脍炙人口
B.夸夸其谈 奇货可居 长此以往 喜闻乐见
C.哗众取宠 待价而沽 长此以往 喜闻乐见
D.夸夸其谈 待价而沽 久而久之 脍炙人口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诗贵立意髙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为点睛之笔。
(2)《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先写江岸,后写江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以使父母欢心。③黄牛峡:位于今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东北十里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诗发端即显露不凡,苍劲中蕴有一股郁悒之气。
B.第二句,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着眼于整个时代。
C.三、四两句,紧承“万事非”而来,进一步点明诗歌题意。
D.七、八两句既有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担忧。
2.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1.下列给文中画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B.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C.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D.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也有贬谪、放逐之意。如迁谪、迁客、“左迁”,就是贬官。
C.诏,秦汉以后,指上级给下级下的文书或命令。
D.契丹,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曾建立北方重要封建政权“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B.杨业年青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暗用兵法运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C.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而并非是贪生怕死。
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降,帝使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
(2)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有声阅读越来越受欢迎,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90后黄菲菲从两年前就开始尝试有声阅读,至今保持上下班乘车时间“听书”的习惯,“这种阅读模式挺创新,环境不受限制,对眼睛没伤害,有些书的配乐、朗诵都很好听,‘听书’是享受”。
据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有声书市场也表现惊人。喜马拉雅FM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中国听书市场规模为32.4亿元,同比增长36.7%,粗略估算,2018年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约45亿,“有声阅读正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一场阅读新革命”。
不过,仍有一些读者不习惯这种阅读方式。蒋斌说:“我习惯在看书时前后情节对照着来看,经常要往前翻,纸质书看着最舒服,有利于集中精力。而且‘有声读物’内容不全,有些书没有。”调查显示,当被问及“不听书”的原因时,“没有听书习惯”是首要原因,“不喜欢听书的形式”“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不了解听书渠道”也是制约因素。
(摘编自《从看到听:有声阅读会不会成为阅读新趋势?》,中国新闻网2018年5月7日)
材料二:
国内有声阅读市场进入2018年以来表现依然抢眼。随着国民知识付费意识的逐渐增强,有声阅读市场如今正逐步向规范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互联网上好的内容是需要付费的。基于此,有声书的有偿消费也成了可能。这使得各路人马伺机而动,有声书及内容付费成为过去一年行业热点。除了老牌听书平台,一些知识付费玩家在有声书市场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新入场者还有当当阅读、京东阅读、知乎等。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不仅会促进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励内容创作者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内容,这是有声阅读市场“声”态环境渐趋规范的表现,有利于推动有声阅读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在业界看来,经历过无序竞争后,有声阅读市场有望步入精细化内容主导的内容竞争阶段。且与视频网站发展历程相似,从网站购买版权到用户自制节目和内容自制,版权将成为决定有声阅读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事实上,不少平台已经有意识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求突破,开始在细分市场中找存在感。而打造优质内容、加强平台付费内容布局成为各音频平台实现差异化品牌、吸引用户、拓展盈利渠道的重要之举。未来听书平台会向更多更丰富的细分领域扩展。
(摘编自《有声阅读市场悄然兴起》,《工人日报》2018年6月6日)
材料三:
手机里的有声阅读App越来越多,用户听书越来越方便,但与此同时,因版权引发的纠纷也不断出现。从有声书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来看,争议的根源在于权利内容是否明确,授权链条是否清晰。对此,北京市西城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吴献雅从权利合法性审查、合同的规范签署、权利的维权等方面,给作者、有声书制作者以及平台方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受让人在获得作者的文字作品授权时,应签订规范的授权合同,包括明确授权的权利种类,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期限和传播渠道以及作者的身份信息,作品的具体信息;有声书制作者应同时获得文字作品权利人和播讲者的合法授权;有声书经营平台应在网站明显位置设置便捷的维权程序,便于权利人一旦在网站上发现侵权作品,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向网站经营者发出侵权通知。接到权利人的通知后,平台应及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并且妥善保存相关证据。此外,平台还要加大对录音制品的审查力度,特别是对于知名度较高、侵权可能性较大的录音制品要仔細审查是否有合法授权。
诉讼维权只是出版社促进正版经营的手段。有声书产业链各方应携手合作,规范授权抵制盗版,让更多作品能以有声书的形式传播,实现更大的版权价值。
(摘编自《有声书侵权纠纷频发具体有何特点?》,人民网2018年1月3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纸质书相比,有声读物不受环境的限制,对眼睛有益,有的配乐、朗诵都很好听,对听者来说也是一种听觉享受。
B.纸质书也有自己的优势:符合传统的阅读习惯,能够前后自由翻阅,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内容更全面丰富。
C.面对有声书侵权纠纷不断出现的情况,有声书平台责任重大,必须加大力度仔细审查录音制品是否合法授权。
D.经历过无序竞争后,不少有声书平台已经有意识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求突破,有声书市场已步入内容竞争的阶段。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成年国民听书率提高,听书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且将继续增长,因此有声阅读必将取代纸质阅读,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
B.消费者逐渐意识到互联网上好的内容需要付费,知识付费的意识逐渐增强,这为有声书能够实现有偿消费提供可能。
C.权利内容是否明确,授权链条是否清晰,是有声书引发著作权纠纷的根源所在,促进有声书发展,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
D.有声书产业链各方的携手合作及规范授权抵制盗版,能够让更多作品以有声书的形式传播,实现更大的版权价值。
3.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上有何异同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目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树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ㄚ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构思精巧,看似散漫,实则严谨绵密。前半部分叙写了“我”对儿子成长的关注,后半部分叙写了父亲的“渐行渐远”,直至生命的终结。表面上看,似乎并无多大关联,却有着内在的契合,作者在这里叙述的其实是一个生命完整的过程。
B. 文章全部采取了写实的手法,记述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几段情景,作者于其中做了深刻的思索,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别有境界。
C. “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被雨湿了的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不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使描写与抒情自然地融合到一起。
D. 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和终点的深刻思索与关怀。
2.文中出现两次“不必追”的文句,文字相同,那么,这两段文字包含的情感内涵和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也相同吗?请简要分析。
3.这篇散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但是《目送》与《背影》所表达的主题还是有所不同的,请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