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产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二: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倾向领域 | 专业资料 | 文学书籍 | 教育文章 | 时事新闻 | 健康心理 | 其它资料 |
份额 | 36.3% | 21.7% | 15.6% | 13.5% | 9.1% | 3.8% |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3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
1.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B. 材料二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C. 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意在提醒用户知识多不代表思考能力强。
D. 材料四侧重于对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的分析,并对人们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是必然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年轻人在付费阅读中成为越来越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文化消费需求和支出越来越大。
B. 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C. 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的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可能以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爱好者居多。
D. 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3.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从国家、商家和消费者三个层面分析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的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宣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出了《红楼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
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借禅宗之名,挑战《文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美疲乏的洞察。
(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心雕龙》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继承了曹丕主张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和“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
B.唐代的韩愈、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及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的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中道统原则的延伸。
C.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的缺失使得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并且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
D.《隋唐演义》《封神演义》等演义小说的出现是中国的文学传统滑入俗世纷争的重要表现,这类小说中的原则相比《三国演义》也发生了变化。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阐明美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缺乏独立性,作者通过南朝刘勰、唐朝白居易、宋朝周敦颐等例子举例论证了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结论。
B.第二段由前文的美学背景引入《红楼梦》引发审美革命的观点,运用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评价来论证红楼梦的悲剧品质引发美学革命的观点。
C.第四段从士大夫的心灵的释放的角度,说明了佛学东渐和禅宗兴起对于中国诗学界异端突起的重要作用,使中国文化在审美疲乏中得到复兴。
D.全文多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手法,着重强调了中国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缺乏独立性和非功利、非伦理的审美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学的承载、阐明、传达“道”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宗旨。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之中。
B.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状态。
C.国民受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代小说的影响,民族也因此滋生很多难以治愈的病态心理,可见,文学对人的思想、对社会会产生影响。
D.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的弊端,这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人和事,我们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人和事却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
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在下面文字的每个横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常人的看法是,在生物世界的食物链中,植物几乎总是处于最低层, ______,然而有 少数植物却能吃动物。它们能够捕食昆虫,如苍蝇、蚊子等, ______;有时它们甚至可以 捕捉一些体型较大的动物,如蛙类、小蜥蜴、小鸟等,所以又被称作食肉植物。自然界有不 少食肉植物, _____,可以分为被动捕捉型和主动捕捉型两种。被动捕捉型食肉植物,以自身的优势或特点来引诱昆虫,然后把它们囚禁起来,消化吸收;主动捕捉型食肉植物,则 要通过自身的运动,将猎物捕获,再慢慢地消化。
下列对“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群贤毕至,少长成集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③足以极视听之娱 ④齐彭殇为妄作 ⑤引以为流觞曲水
⑥所以游目骋怀 ⑦足以极视听之娱 ⑧一死生为虚诞
A.①/②/③/④⑧/⑦/⑤⑥ 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C.①/②⑧/③⑤/⑧/④⑥ D.①⑥/②⑤/③/⑦/④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