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夺枪 [墨西哥]安赫莱斯·玛斯特尔塔 奇拉姨妈离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夺枪

[墨西哥]安赫莱斯·玛斯特尔塔

奇拉姨妈离弃了那位跟她共同生活了七年的先生,此事成了全城的“新闻”。奇拉没向任何一个人解释,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她叫醒了四个孩子,把他们带到了她祖母特意留给她的房子里居住。

多年来,奇拉一直织补大量的袜子,为人们腌制腊肠。所以,比起她这些做过的事情,开办一家服装工厂,批发销售服装并不会费太大的劲。她起早贪黑,最终成了全国最大的两个商场的供货商,至于定价,也由她说了算。每年,她还会去好几趟罗马和巴黎,据说是为了寻找灵感。

大多数人都不认同奇拉的做法,没有人明白她为什么要抛弃一个那么忠实,双眼充满了善意的男人。那位对每一位女士行吻手礼、向每一个正直的男士点头致意的和善的先生,到底有什么地方令她厌烦呢?

“因为她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一些人说。

“她不负责任。”另一些人说。

“心地较诈。“嚼舌头的人挤弄着眼说。

“你瞧,她扔下一个没对她抱怨过一声的男人。”

然而奇拉姨妈忙得很,没时间和他们争斗,她仿佛不晓得别人在背地里对她说三道四,仿佛连美容厅里有人非议她怪异的做法都未曾察觉。

一天, 正当女人们在美容厅里围坐着,摊开手掌准备修护指甲,披散着头发准备烫卷定型,睁大眼睛准备涂刷睫毛之际,孔苏埃里托-萨拉萨尔的丈夫拿着手枪冲了进来。他一边叫喊,一边扑向自己的妻子,揪住她散乱的头发,使劲地摇晃,就像在摇动一口钟的钟舌。他粗声大气地骂着脏话。宣泄着心中的忌恨,指责妻子持家懒惰,并咒骂岳父母和姑舅。那群胆小怕事的女人一哄而散,跑开躲在了烘干机的后面,把孔苏埃里托孤零零地丢下,听任她暴怒的丈夫攻击,她小声地抽泣着。无比惊怒。

现在这个时候, 奇拉姨妈挥着自己刚刚修好指甲的手,从角落里走了出来。

“你给我滚出去。”她一边冲那男人吼叫,一边走进他,仿佛一个热诸此道的酒保,知道如何应付那些在酒馆里撒泼的牛仔。“你的喊声吓唬不了任何人, 你这胆小鬼。我们受够了,我们早就不害怕了,你要是个男人的话,就把手枪给我那才算得上你是好汉一条。要是你有什么事要和妻子商量,就跟我说好了,我是她的代表,你吃醋了?为什么吃醋?就为孔苏埃里托费心养育了三个孩子?为她整天围着锅台烧二十道菜?就为她穿着家常袍子,不停地织毛线活?这个可怜的没见识的孔苏埃里托,承担起了所有的活计,就换来你跑到这儿一通大闹,弄得大家伙儿像堂惊的老鼠一样尖叫?你别做梦了,滚到别处去吧,滚出去,滚!滚!滚!”奇拉姨妈说着,一把夺过手枪,将手指扣在扳机上。瞄准那男人。他被奇拉的勇猛镇住了,又被夺了手枪,脸上露出窘态差点引得美容厅的人哄笑。

“永不再见,先生,”接着,奇拉姨妈说出了她的最后一句话, “如果你需要同情,找我从前的丈夫好了,走运的话你没准也能得到全城人的同情。”

奇拉姨妈把孔苏埃里托的丈夫推到边,瞪了他一眼,又把他推出门,直到把他推到人行道上,奇拉才关上了手枪的二层保险。

“这帮王八蛋。”人们听到奇拉几乎是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

美客厅里的人们鼓掌迎接她回来,奇拉姨妈长时间地回谢。

“我终于说出这些话了。 ”然后奇拉嘟囔道。

“原来你也经历过。”孔苏埃里托说。

“有过一次。”奇拉回答,满脸羞涩。

这举动犹如面包的甜香,迅速穿过伊奈西塔美容厅,飘了出去。没人再说奇拉-乌尔塔姨妈的坏话、因为随时有人,打算立即阻止他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0期,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构思巧妙,选取了特定的时刻,地点以及另一对夫奏的冲突来暗示奇拉的婚姻秘密。

B. 小说写众人对奇拉姨妈的非议,欲扬先抑,与后文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奇拉的形象。

C. 奇拉前夫虽未现身,但从他人的对话内容及众人的评价来看其丈夫是个令人不齿之人。

D. 奇拉在“夺枪”时充满了气势,她说的话既可看作严厉的斥责,又可视之为女性的宣言。

2.小说中的奇拉姨妈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3.小说为什么拟题为“夺枪”?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1.C 2.①勤劳能干,自立自爱。②有更高品位的人生追求。③富有主见,果敢决绝④仗义助人,勇敢侠义。 3.①暗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夺枪”是小说的高潮,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②突出人物形象,在“夺枪”中,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了奇拉的鲜明形象。③隐喻了小说主题,表达了向男权社会话语权的挑战,呼唤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解析】 1.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但从他人的对话内容及众人的评价来看”错。原文表述为“大多数人都不认同奇拉的做法”,众人认为奇拉前夫是“那么忠实,双眼充满了善意的男人”,并且对奇拉“说三道四”,所以“从他人的对话内容及众人的评价来看其丈夫是个令人不齿之人”错误。故选C。 2.试题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文本内容“多年来,奇拉一直织补大量的袜子,为人们腌制腊肠……至于定价,也由她说了算”分析可知,奇拉姨妈勤劳能干、自立;结合“每年,她还会去好几趟罗马和巴黎,据说是为了寻找灵感”“然而奇拉姨妈忙得很,没时间和他们争斗,她仿佛不晓得别人在背地里对她说三道四”分析可知,奇拉姨妈有更高品位的人生追求;结合“如果你需要同情,找我从前的丈夫好了,走运的话你没准也能得到全城人的同情……奇拉回答,满脸羞涩”分析可知,奇拉姨妈富有主见,果敢决绝;结合“‘你给我滚出去。’她一边冲那男人吼叫,一边走进他,仿佛一个热诸此道的酒保,知道如何应付那些在酒馆里撒泼的牛仔……奇拉姨妈说着,一把夺过手枪,将手指扣在扳机上。瞄准那男人”分析可知,奇拉姨妈仗义助人,勇敢侠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产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二: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倾向领域

专业资料

文学书籍

教育文章

时事新闻

健康心理

其它资料

份额

36.3%

21.7%

15.6%

13.5%

9.1%

3.8%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3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

1.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B. 材料二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C. 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意在提醒用户知识多不代表思考能力强。

D. 材料四侧重于对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的分析,并对人们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是必然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年轻人在付费阅读中成为越来越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文化消费需求和支出越来越大。

B. 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C. 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的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可能以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爱好者居多。

D. 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3.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从国家、商家和消费者三个层面分析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的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宣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出了《红楼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

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借禅宗之名,挑战《文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美疲乏的洞察。

(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心雕龙》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继承了曹丕主张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和“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

B.唐代的韩愈、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及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的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中道统原则的延伸。

C.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的缺失使得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并且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

D.《隋唐演义》《封神演义》等演义小说的出现是中国的文学传统滑入俗世纷争的重要表现,这类小说中的原则相比《三国演义》也发生了变化。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阐明美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缺乏独立性,作者通过南朝刘勰、唐朝白居易、宋朝周敦颐等例子举例论证了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结论。

B.第二段由前文的美学背景引入《红楼梦》引发审美革命的观点,运用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评价来论证红楼梦的悲剧品质引发美学革命的观点。

C.第四段从士大夫的心灵的释放的角度,说明了佛学东渐和禅宗兴起对于中国诗学界异端突起的重要作用,使中国文化在审美疲乏中得到复兴。

D.全文多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手法,着重强调了中国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缺乏独立性和非功利、非伦理的审美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学的承载、阐明、传达“道”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宗旨。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之中。

B.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状态。

C.国民受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代小说的影响,民族也因此滋生很多难以治愈的病态心理,可见,文学对人的思想、对社会会产生影响。

D.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的弊端,这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人和事,我们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人和事却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

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文字的每个横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常人的看法是,在生物世界的食物链中,植物几乎总是处于最低层, ______,然而有 少数植物却能吃动物。它们能够捕食昆虫,如苍蝇、蚊子等, ______;有时它们甚至可以 捕捉一些体型较大的动物,如蛙类、小蜥蜴、小鸟等,所以又被称作食肉植物。自然界有不 少食肉植物, _____,可以分为被动捕捉型和主动捕捉型两种。被动捕捉型食肉植物,以自身的优势或特点来引诱昆虫,然后把它们囚禁起来,消化吸收;主动捕捉型食肉植物,则 要通过自身的运动,将猎物捕获,再慢慢地消化。

 

查看答案

下列对“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