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马陈仓
墨村
枪声稀了,硝烟淡了。
满是尖利石子的羊肠小道,被两个艰难爬行的血人涂抹成了一幅骇人的巨幅彩图。有风无声地横空掠过,翻搅凝滞于空气中的黏稠血腥……
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是刚和强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于某个星期六夜晚的共同回忆。
两条汉子遥想三十年前在硝烟中惨死的二十几个弟兄时,仍忍不住泪如雨下,一脸悲伤。
“大,大哥,喝,咱喝!”刚愧疚地紧盯着强那条空荡荡的右袖管,话语哽咽。
“喝,咱喝!”强擦去流到嘴角的泪水,举起了酒杯。
于是,两条汉子在泪眼婆娑中又重重地碰杯。
强说:“哥已是个废人……”
刚的眼圈又红了:“大哥,让你上家里你偏不去,非要来这小宾馆,飞燕有意见呢。”
强腾出左手掌用力搓了搓脸。三十年前两人康复出院后,强把一封断交信交给了回家探亲的刚,让刚转交给女朋友飞燕,并拜托刚替他照顾她。
强说:“大哥没看走眼啊,大哥已知足了,你是省模范监狱长,又是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飞燕跟了你,值啊!”
刚说:“好大哥,我,我,我……喝酒,咱喝酒!”
“喝!”强说。
“喝!”刚说。
“咣——”酒杯再一次潇洒地碰撞,将厚重的兄弟情谊迸溅得满屋荡漾。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条条突暴的青筋在两条汉子锃亮的脑门儿上争相炫耀着酒力。
杯盏交错,不觉已是深夜,浓烈的酒香仍四溢着,无孔不入。日光灯咝咝喘吁着醉意朦胧。两条汉子的脸被五十二度的透明液体烧灼得愈加光亮。强用力转动着沉重的脑袋,说:“你,你监狱里,有个叫,叫陈列宝的犯人,听,听说,改,改造得不错。”
“陈,陈列宝?”刚睁着惺忪醉眼愣怔半晌,忽然一拍脑门儿,“是那个五短身材、大胡子的盗窃犯?大哥,你认识这人?”
强摇摇脑袋,轻描淡写地说道:“啊,不,不认识,只是听人说起过,偶然想起,随便问,问问。”
刚说:“哦,这家伙可是个出了名的反改造分子,屡犯监规,几天前还出手打伤了同监舍的人。现在还在小号里蹲着呢。”
“哦,”强打了个酒嗝儿,忙抓起了酒杯,“喝,喝酒,你那,那一杯,咋,咋还没喝完呢?”
“喝,咱喝!”刚说。
“喝,咱喝!”强说。
于是,两条汉子又重重地碰杯。高脚酒杯里的透明液体一摇一晃地失去了依附,纷纷溅落在杯盘狼藉的桌面上……
凶猛的火力如瓢泼大雨在小分队周围哗哗流淌。他们已陷入包围之中。他们边打边退守到一个无名高地上时,小分队只剩下了刚和强。左胳膊中弹的强用右臂夹紧冲锋枪,扇形样一通猛扫,透过枪口飘起的蓝烟,一片灌木像割韭菜一样齐刷刷被拦腰割断。对方的火力被暂时压了下去。强大叫着让刚快快撤退。然而,一串火光从对面丛林里游窜而出,强纵身扑向了刚。一发冲锋枪子弹在强的下身洞穿出一个鲜艳的窟窿,血流如注,把刚的眼睛刺得生疼……
“大哥!”刚大叫一声,忽地一下坐直了身子。一缕强烈的太阳光从拉得并不严实的窗帘边越窗而过,直直地照射在了床面上。刚揉揉被阳光刺疼的双眼,这才发现与他同床而眠的大哥不见了,一纸留言尴尬地趴卧在床头上。刚一个激灵,一把把留言抓了过来。
好兄弟:
大哥走了。原谅我的失礼!作为生死弟兄,我不能对你隐瞒这次造访的目的。陈列宝是我大姑唯一的孙子,被判了十二年。大姑思孙心切,盼望着孙子能早日减刑出狱,眼睛已哭成了半瞎,前不久探监时得知他又被关了禁闭。大姑一急竟一病不起,咽了气还一直抓着我的手久久不放。大姑知道我俩的关系,可她老人家到死都没有向我开口。失亲的痛苦让我终于厚着脸皮找你来了。这次假借出差路过与你一起叙旧,说穿了,其实是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好兄弟,原谅大哥的不辞而别,我实在没有勇气正视你的眼睛……
大哥,匆匆离开于凌晨五时
刚一目十行读完留言,掏出手机一通猛拨,一个温柔的女声频频提示: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刚飞身冲出宾馆,驱车直扑客车站,然而,省城直达涅阳的客车,早已绝尘而去……
第二天,刚拨打强办公室的电话,也无人接听。
不久,强收到了刚的一份传真:
大哥,那晚酒场上我已看出你有话要说,谢谢大哥的理解与支持!实在对不起,陈仓无路啊。
(摘编自《广西微篇小说精选》,团结出版社2017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端通过枪声、硝烟、羊肠小道和黏稠血腥等描写再现了战争场景,以回忆连接时空,将真实情景与主观幻觉交织融合起来,新颖别致,扣人心弦。
B.“聚会”中反复出现“喝,咱喝!”的劝酒语,简单干脆,蕴含着人物丰富的情感和微妙的潜台词,又成为承转情节的一个个节点。
C.强在宾馆的一纸“留言”使叙述角度转换,便于人物更真实自然地道出此行的原委,吐露内心的纠结,故事演进也愈显紧凑。
D.小说的叙述语言运用了准确生动的动词、形容词,参差变换的长短句式,以及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简练凝重,颇具艺术表现力。
2.小说在情节上设置了怎样的“双线”结构?有何作用?
3.小说以“陈仓无路”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卫星经过3个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于此前发射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2009年,经国家批准,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实验系统建设,充分验证新一代导航信号体制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组网。2017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首次组网卫星发射任务。2018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即将开通运行。2020年底前,将建成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1993年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
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北斗二号系统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星载原子钟国产化,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中国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同台竞技,做到了“核心在手”,打破了美国GPS系统垄断局面,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摘编自张馨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
材料三:
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随着5G、物联网等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据介绍,随着5G时代的到来,北斗+5G有望在机场调度、机器人巡检、智能驾驶、物流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将形成一个个北斗+创新+北斗应用的新业态,这些都将成为北斗系统产业创新的核心原动力。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认为,到2020年,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将要全面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我国的北斗应用将迎来一个新时代,这也将促进我国的卫星导航产业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今,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到目前,北斗对产业的核心贡献率达80%,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应用规模累计超过每套8000万台,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目前的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每套7亿台。
(摘编自央视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截至2018年11月,我国共发射43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卫星19颗,这对 “一带一路”建设是好消息。
B.北斗导航系统1994年开始全面研制,北斗三号工程2009年正式启动,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覆盖能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因而在2012年底正式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影响着众多产业的发展,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涉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既及时准确地报道了我国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这一重大事件,也介绍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发展的相关背景材料。
B.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每一步发展,都有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C.材料三显示,我国北斗系统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应用越来越广泛,即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将会在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竞争中取胜。
D.北斗系统是一项国家工程,其发展依靠的是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北斗系统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已经且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相比,起步较晚,现在却能与之同台竞技,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北斗系统迅速发展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互联网技术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时空结构虚拟时空,虚拟时空的首要变化表现为 空间上的“去中介化”,互联网逻辑的空间拓展彻底摆脱了对空间近邻的依赖性,进而 建构了一种没有中介的市场,市场结构变得极为简单。正因为如此,按照互联网逻辑呈 现的空间才具有一种流动性,互联网的技术特征能够围绕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关系,对供 给与需求进行空间上的“黏合”,从而实现了市场交易的“去中介化”。虚拟时空的另 一个变化表现为时间上的“弹性化”,在信息技术范式和互联网逻辑的作用下,高度程 序化的时间脉络变得富有弹性和机动,高度体系化的时间结构变成了时间碎片并且能够 及时组合。
毫无疑问,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化逻辑中 时空事项的组织方式,但同时也重构了一种全新的时空事项结构,并成为“互联网+”的 技术红利的结构性源头。具体而言,“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主要来自于虚拟时空作用于 市场的技术效应(简称“'虚拟时空'的市场效应”)。
第一个效应是“去中介化”显著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技术性扩展。“去中介化”意味 着市场交易彻底摆脱了空间的障碍和对空间近邻的依赖性。在虚拟的时空结构中,市场 关系可以无限延伸,只要存在互补性的供给和需求,不管供求双方身居何处,互联网都 能够通过技术性撮合,将受空间限制的潜在交易对象变为现实的交易伙伴。因此,“去 中介化”不仅重构了市场关系的空间特征,而且实现了市场规模的技术性扩张。
第二个效应是“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有效改善了市场交易的成本结构。一方 面,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直接缩短了市场链的跨度,从而降低了资源流动过程中由 于市场中介“雁过拔毛”式的利益实现而不断向下游转嫁、累加所形成的市场成本。工 业化逻辑下的市场交易虽然也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过度延伸的市场链和复杂 的市场结构却不可避免地抬高了资源流动的成本。另一方面,虚拟时空的“弹性时间” 以及相应的“弹性工作”,使得时间与事项的搭配更为机动灵活。在互联网条件下,人 们不仅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创造价值;还可以对时间进行重新分割,实现时间与事项的最 佳组合。因此,虚拟时空中的市场交易随时随地都能够完成,而不需要功能化的时间安 排和制度时间的协调,从而有效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
总体来说,互联网技术通过“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空间和 时间的体验。新的时空结构不仅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互联网+”的技术红利,而且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与便利。
(摘录自张兆曙《“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与非预期后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时空的变化表现在空间上是“去中介化”,表现在时间上是“弹性化”,二者 简化了市场结构。
B.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重构了一种全新的时空事项结构,成为“互 联网+”的技术红利的结构性源头。
C.“互联网+ ”的技术红利主要来自于虚拟时空的市场效应,这种市场效应的表现是 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技术性扩展和有效改善了市场交易的成本结构。
D.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降低了资源流动过程中的市场成本,时间上的“弹性化”降低了机会和时间成本,提高了时间效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主要论述了虚拟时空的两大变化,即空间上的“去中介化”和时间上的“弹 性化”。
B.文章从两方面重点阐述了虚拟时空的市场效应,旨在具体阐明“互联网+”技术红 利的形成。
C.文章三、四段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虚拟时间作用于市场的两大效应。
D.文章从虚拟时空的变化,到市场效应,再到互联网技术的意义,有层次地展开论述, 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让市场彻底摆脱了空间的障碍和对空间近邻的依赖性, 将使交易关系变得越来越简单。
B.工业化逻辑下的市场交易资源流动成本高,主要原因是市场链的过度延伸和市场结 构的复杂。
C.虚拟时空中的弹性时间和弹性工作,使人们可以更灵活机动地搭配时间与事项,市 场交易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
D.互联网技术塑造的虚拟时空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互联网+ ”的技术红利,彻底改变 了人们对空间和时间的体验。
请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卷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