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散文集《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除了写自己的母亲,还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他...

在散文集《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除了写自己的母亲,还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带给史铁生怎样的启发和思考?试举一例,不少于80字。

 

一个朋友坚持不懈地努力跑步,却总是阴差阳错“出名”差了一步,但他们约定“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朋友在三十八岁被长跑教练感慨“我要是十年前发现你就好了”时,已经能平静地对待这一切了。也许机会总是与你擦肩而过,但平淡的生活仍要继续。 【解析】 本题考查课内阅读赏析能力,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要求熟悉课文内容,分析现代文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本题: 作者在地坛里观察了很多人,如一个坚强练声的小伙子,作者对他后来消失,却遗憾错过有些许惆怅;一个喝酒的老头,潇洒自在;一个只等罕见鸟儿的捕鸟人,执着而有原则,一个上下班穿行地坛的教师,作者对她充满美好的想象;一个被埋没的有长跑能力的朋友,最终归于生活的平淡;一对小兄妹,妹妹美丽却是弱智……选择其中一个,概述他们的特点,并结合个人理解谈谈启发和思考。本题要注意“启发和思考”,选取人物要具有启示性,其中,朋友和小女孩的故事比较有寓意,含有作者的深刻人生体悟在内,其他一些人物寓意不太深刻可选择舍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散文《我与地坛》中,作者史铁生写到自己的母亲“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结合全文,你如何理解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

(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

(6)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本诗作于______(季节),首联通过_______意象照应了题目中的“早寒”。

2.全诗寄寓着作者心中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施而行                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B.岈然洼然                  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

C.引觞满酌                  引觞:倒满酒杯

D.心凝形                  释:解除束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漫漫游                    锲舍之

B.施施而行                  于其身也,耻师焉

C.不知日入                  欲人无惑也难矣

D.培塿为类                客亦知夫水月乎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完全文我们不难看出西山高低起伏的异态与作者受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相映照。

B.全文紧扣“始”字落笔,加上“始得”二字,宴游西山的特别之处才被揭示出来。

C.作者游山的真正目的在于忘忧,西山之游真正之喜在于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的两相融合。

D.文章开篇写游其他山水的心情抑郁是为了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犁杖:最后的方舟

父亲走了,犁杖的寂寞无人能懂。

犁杖靠在墙角,土墙剥落的泥土,覆盖在它刺槐木的把手上。那些木质的纹理,那是被父亲粗糙的大手抚摸过无数次的纹理,此时,都湮灭在无声而落寞的尘埃里。铁铸的犁铧,有一半湮没在庄稼院的泥土里。曾经的光彩不再,曾经的锋利亦不再;只看见被雨水侵蚀的铁锈,斑驳一地。

犁杖也有年轻的时候,犁杖年轻时和父亲一样讷言有力。父亲牵出他心爱的老牛,只一个眼神,老牛便稳稳站在犁杖的前面。有时候,默契就是这样一种无言的情义,岁月不会给你什么,但会给你挚友般的信任与友情。时光带不走什么,但会让你深深懂得彼此的感念。即使不用言说,对方也会心领神会。再没有如此稳重地行走了,老牛的蹄夹走过万物苏醒的大地,留下一枚枚泥土的印章。不需要褒奖,田野上拔节生长的庄稼就是最好的馈赠;不需要催促,一步一个脚印的乡村,从来就这样稳稳前行。你见过波浪连天的海吗?一头老牛所驾驭的乡村世界,就是一艘通向黎明的方舟。云开了,雾散了,飞鸟翱翔在天空,田野上奔跑着羚羊和驯鹿。所有的生灵沐浴在大地的恩泽中。

打犁杖的六爷,是村里最好的木匠。单是木匠活的选材,六爷都会在一根木头前静默良久。梧桐树,轻便而空灵,可以打造女子的妆奁。一口梧桐木的木箱,历经百年,依然保持原有的形状,敲上去,铿铿有音,仿佛能听见焦尾桐琴的清音。一株历经沧桑与坎坷的苦楝树,一生养育了无数可爱的麻雀精灵。它们喜欢在树枝间穿梭,它们喜欢苦楝树上金黄的果实,它们执拗地把乡村当作可以托付前世今生的家园,叫醒黎明,唤醒炊烟,为寂寞平添一缕清澈的音符。这株已有五十年树龄的刺槐树,还是父亲在小时候,牵着祖父的衣角,栽种在庄稼院里的。洒落过槐花沁人心脾的清香,蓊郁过遮天蔽日的阴凉。终于有一天,父亲狠狠心,将刺槐树放倒。轰然倒塌的瞬间,一副上好的犁杖,已在父亲的脑海中现了雏形。多么圆润的把手,多么沉实有力的杖柄,每当父亲坐在田埂上,轻抚一把犁杖时,就好像在轻抚情人的脸颊。

跟犁杖“相依为命”的犁铧,那肯定是块上好的铸铁。你能看出打铁人在铸造时专注的表情。淬火,煅烧,锤打,在千百万次的叮当声中,唤来一面犁铧上隐隐的青锋。犁铧不需要尖锐,太过尖利的锋芒会触痛大地的肌肤;犁铧不需要冷漠,太冷漠的表情,会冻结春华秋实的热情。一面犁铧是内涵丰富的语言大师,当它深深地插入泥土,种子播种的诗行,季节凝成的段落,露珠攒积的词语,已然将乡土的沉浑与壮美抒写得淋漓尽致。父亲在面对一面犁铧时的神情是缄默的,在缄默的表情之下,父亲在如镜的反光中,看见自己与泥土相亲相守的一生。

学吧,学会像一头牛那样,沉着而坚忍,才能开垦出水草丰美的生态家园。

学吧,学会像父亲一样讷言而温情,才能深入泥土的精髓,一次次耕耘,一次次收获,度完这辛苦但充实的一生。

学吧,学一架犁杖,它的沉默就是最好的表达,它的表达便是秋日田野上沉甸甸的谷穗。

我深深记得那样一个暖暖的黄昏。家园的落日挂在玫瑰色的穹顶。父亲交给我那把鞭子,也教给了我所有与泥土相关的箴言,教我怎样与泥土相偎相依,迎向一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

无疑,我的双手在颤抖,当刺槐木的把手握在掌心,我能感知到来自泥土深处大地的心跳。我知道,那天的老牛不是由我来驾驭,而是一头阅尽人间春秋的老牛,在牵引我走向远方的路;那天的犁杖也是隐忍而屈从的,它知道每个乡间的后生就是这样生涩地一路走来。犁沟是弯曲的,在弯弯曲曲的犁沟里,我的身影从此叠印于泥土。从此,无论过了多少年,在深情书写乡村的很多桥段,你都会看见我的名字。

走过就是走过,在最后我宁愿放弃抒发作为一架犁杖的落寞与失意。无论时空如何转变,在史书的册页里,在永恒的大地上,在某个小小的庄稼院里,一架犁杖选择有尊严地老去,告诉我,不要轻易遗忘故乡和土地。

(注)①犁杖,即犁,一种耕地农具,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犁把和犁铧。古时耕地时,牛在前头牵拉着犁杖,犁杖前沿部分犁铧触地翻土,人在后头扶持着犁把。②犁铧,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铁器,略呈三角形。

1.文章开头写道:“父亲走了,犁杖的寂寞无人能懂。”犁杖因什么而寂寞?为什么这寂寞无人能懂?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亲交给我那把鞭子,也教给了我所有与泥土相关的箴言,教我怎样与泥土相偎相依,迎向一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

3.文章标题《犁杖:最后的方舟》具有怎样的内涵?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4.许多曾经美好亲切的事物,如犁杖、蓑笠、炊烟等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在文章结尾段落,作者指出“在最后我宁愿放弃抒发作为一架犁杖的落寞与失意”,请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现实中“消逝”的现象,探讨作者这个观点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