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画展中,署名“夏语冰”的多幅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画展中,署名“夏语冰”的多幅绘画作品引起关注。这位创造力不遑多让的“夏语冰”就是以会写诗闻名并且已出版诗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写诗、演唱、绘画、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在进入 文艺领域之后,凭借超强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迅捷高效的创作优势,正在拿出越来越多的作品成果。“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创作吗?”正成为一些人焦虑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每当人们谈起人工智能时,往往想到科幻小说中的强人工智能,它们具有人类一样的情感和体验,和人类一样生活,看起来似乎会取代人类。然而,目前我们实际拥有的是弱人工智能,它们具备人 类的一些高端技能,但在情感、意识等方面与人类差别较大。即便如此,人工智能的进入依然促使我们反观 人类自身创作的特点与优长 — 越是面临技术冲击越要端正和坚定本体价值,同时在文艺观念和创作实 践上越要有新的追求和突破。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想要成为诗人徐志摩,它需要做些什么?首先,它要拥有徐志 摩的阅读量,最大限度地接近他的创作素材;其次,它要学习徐志摩同时代其他诗人的诗,因为徐志摩的诗 歌特色是在与其他诗人诗歌的关系中呈现出来的,必须掌握当时其他诗人诗歌的特点,才能更好凸显徐志 摩的诗歌特质。但这样,它就能创作出徐志摩的诗了吗?并非如此。无论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 来”,还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无不来自诗人自身的生平际遇。人工智能 只有具备了徐志摩的人生经历,还原了他的所有体验,才有可能真正创作出有徐志摩风格的诗来。

没有人生,我们便无法理解诗和艺术。人工智能正是在这里遭遇滑铁卢。据研究,尽管人工智能具有令 人炫目的高超技能,却很难模仿人类基本、无意识的直觉,这被称为“莫拉维克悖论”。它可以轻易学会下棋, 但一个婴儿都可以做到的感知世界,人工智能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训练,甚至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学会。 文艺创作就是这样一座人工智能很难翻越的山峰。创作并非仅仅是遣词造句,它建基于生命体验之上,来自 人生际遇和内在情感,基底是整个人生和人所处的整个世界。在形式层面,人类未必会比人工智能厉害,但是将形式与生命体验密切关联在一起、创造出更优美、更有冲击力的作品,人工智能无法与人类相比。这是人类创作的不可替代性,是人类创作的真正尊严。

正如有人所说,机器人写诗不是要代替人写诗,而是帮助人把诗写得更好。人工智能和人类在创作上各有优劣,重要的不是孰优孰劣,而是如何发挥人工智能作用,帮助我们提升创作品质和水准,使人类创作如虎添翼。就像以往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将推动艺术创作革新一样,这一次,我们获得了一个比以往所有工具都更强大和更方便的工具。它将重塑艺术创作格局,也将重塑我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从长远来看,这场巨变难以避免。

人工智能来了,不仅仅带着它的作品来了。我们刚刚踏上这条道路,刚刚接触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尚未思及深层问题。但毫无疑问,在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会给我们的观念和实践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正视挑战,在挑战中发掘价值、抓住机遇,必将带来文艺创作的新变化新收获。

——(摘编自卢文超《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艺术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文艺领域促使人类反观自身创作的特点与优长。

B.人工智能缺乏生命体验,终究无法创作出优美的、有冲击力的文艺作品。

C.根据莫拉维克悖论,人工智能虽然技能高超,但在感知世界方面甚至不如一个婴儿。

D.技术革新必将推动艺术创作革新,人工智能技术一定会重塑艺术的创作格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B.文章第三段通过假设论证,证明了情感、意志对于人工智能创作的重要性。

C.文章第四段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说明了人类创作的不可替代性。

D.文章最后两段阐明中心,指出人类要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艺术挑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了解了强、弱人工智能的区别,就可以消除人们因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带来的焦虑感。

B.人工智能如果具备了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就能创作出与他们风格一致的作品。

C.面对挑战,人类要有坚定的本体价值自信,也要在观念和创作实践上求新、求突破。

D.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弥补人类创作形式层面的劣势,就能提升人类创作的品质和水准。

 

1.B 2.B 3.C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本题, B项,“终究无法创作出优美的、有冲击力的文艺作品”曲解文意。原文“但是将形式与生命体验密切关联在一起、创造出更优美、更有冲击力的作品,人工智能无法与人类相比。” 故选B。 2.试题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B项,“证明了情感、意志对于人工智能创作的重要性”分析错误,第三段论证的是人工智能创作的局限性。 故选B。 3.试题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本题, A项,“就可以消除”错,只能说“有助于缓解”。 B项,“就能创作出”错,根据原文应是“才可能创作出”。 D项,“人类创作形式层面的劣势”错,原文是说“在形式层面,人类未必会比人工智能厉害”,并非说人类在创作形式层面是劣势。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

阅读上面小诗,结合你对生活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拟,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在散文集《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除了写自己的母亲,还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带给史铁生怎样的启发和思考?试举一例,不少于80字。

 

查看答案

在散文《我与地坛》中,作者史铁生写到自己的母亲“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结合全文,你如何理解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

(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

(6)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寒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本诗作于______(季节),首联通过_______意象照应了题目中的“早寒”。

2.全诗寄寓着作者心中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