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红楼梦》中“终身误”一曲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你概述“木...

《红楼梦》中“终身误”一曲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你概述“木石前盟”的故事。

 

“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女娲炼石补天余下的石头化成的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林黛玉的名字中有木,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前生有约,两人应结为婚姻为木石前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该题意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文学名著。名著阅读需要积累大量的人物形象,这要靠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积累的方式主要是摘抄和理解分析。《木石前盟》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章节:主要内容为,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生有一株绛珠草,赤霞宫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它,绛珠草得以延长生命,后来绛珠草修成了人。听说神瑛侍者要下界,绛珠草也要下界,为的是要报答神瑛侍者的恩情。神瑛侍者降世时变为宝玉,嘴里含着一块玉,这块玉便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那块石头,石头能大能小,思慕凡尘,一僧一道将其变成了美玉,含在宝玉嘴里下界历劫。这就是木石前盟的故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贾府姐妹中,迎春的父亲是__________,他的儿子贾琏娶了_________,探春的父亲是___________,惜春的父亲是贾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①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②魏晋之前,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③安静,是一种哲学。历史上许多文人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也曾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④这样一个陶渊明,使大家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人们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可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人们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

⑤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大众的关注之外。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陶渊明成了热门。

⑥文化上的高峰有时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而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⑦请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自然意境,可以看成陶渊明整体风范的代表。但是王安石最推崇的却是前面四句,认为“奇绝不可及”,或许就因为这几句平实的话语道出了人生哲理:在热闹的“人境”也能找到安静,关键就在于“心远”。

⑨正是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什么意味?只可感受,不能细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哲理玄言诗的痕迹。陶渊明让哲理入境,让玄言具象,大大地超越了魏晋名士。但是,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

⑩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赠答诗》)大化,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一切依顺自然,因此所有的喜悦、恐惧、顾虑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顺便,把文字也洗干净了。

(取材于余秋雨同题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

B.将陶渊明和历史上许多文人作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地处事态度。

C.陶渊明与魏晋名士一样也追求“回归个体”,但他却表现得平静、自然、优雅。

D.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

E.本文朴素的语言风格与所表现得陶渊明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浑然一体,令人回味。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

3.作者在第⑥段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的高峰”。从古到今很多文人都喜欢成为“土坡”,不愿成为“被遮盖数百年之久的高峰”。针对这一文化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根据原文填空。

① 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陶渊明)

③ 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______________,去日苦多。_____________,忧思难忘。(《短歌行》曹操)

⑤ 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__________________,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⑴,俊逸鲍参军⑵。

渭北⑶春天树,江东⑷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释]:⑴ 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⑵ 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⑶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⑷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颈联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表达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B.全诗感情真挚,文笔华丽,字里行间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

C.诗歌构思巧妙:以赞李白诗歌始,转而思念,以渴望相见、切磋作结。

D.杜甫高度评价了李白诗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首诗歌鉴赏之作。

2.这首诗开头四句分别从哪三方面对李白诗给予高度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日:“将军,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细柳军         称善者久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将军   天子 D.吾欲入劳              细柳

2.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上自军       劳:慰劳 B.使人称       谢:谢谢

C.军中不得驱驰   驱驰:策马疾驰 D.天子至       且:将要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没有写周亚夫如何挥军作战的场面,也没有写他有关军事方面的卓识宏论,只是记叙了在“匈奴大入边”的紧张形势下,细柳营中军容威严、军纪严明、士气饱满、战备气氛浓厚的情况,但充分表现了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和严谨的治军作风。

B.大敌当前,汉文帝在布置好防务后亲自去慰劳军队,但在细柳营中受到层层阻拦,接连遭遇“非礼”;他不但没有大发龙威惩罚周亚夫,反而赞不绝口,军队撤防以后还任命周亚夫做了中尉,可见汉文帝是个识才、爱才、任才的君主。

C.细柳营中军纪严明号令如山,即使皇帝入营也不例外对待。相比之下,霸上、棘门两座军营对外迎来送往,军纪如同儿戏。出了细柳营后,随从大臣们都被军营对皇上的无礼震惊了,后来听了皇帝的一番赞美之辞后才心悦诚服。

D.在叙述汉文帝劳军的史实时,文章先略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劳军的情景,然后详写细柳劳军的情景,即依次写了吏守营、先驱至营、文帝至营、徐行入营、介冑不拜及改容式车等情景,最后写文帝对周亚夫的评价,文章极有层次。

4.请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