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国。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中国电影人考虑的关键问题。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对制片公司来讲,产业链条的强化和发展很重要,要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这样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否则电影强国的实现是没有依据的。”他指出,我国影视产业还处在发展期,电影发展机会多,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对此,马中骏也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和机遇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工作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你有专业性,你做得足够好,市场自然认可。”
(选自“央广网”2018年6月19日)
材料二: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重写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不断地发酵和扩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因此,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
(选自“光明网”2018年4月23日)
材料三: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比如,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武侠片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都是辨识度很高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片在海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好作品,还有一个案例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它不仅在亚洲其他国家好评如潮,还发行了美国版。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中,“融通中外”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化创作必须遵循的要旨,要选择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既在内容上融汇中国文化,又在形式上实现国际表达。比较成功的例子是2015年的《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这两部影片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代表作,它们曾在数十个国家展映,各国观众或为草原生活的艰难所震撼,或为身患绝症的坚强所感动。
与此同时,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的努力,更让我们插上了巡游世界的翅膀。比如,我们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合作让中国经典默片《神女》配乐放映,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异彩;与英国电影学会(BFI)的合作,则让中国享誉世界的影史名作《小城之春》修复版成为在英格兰地区发行的第一部修复版中国经典影片……
(选自孙向辉《“融通中外”,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四:
站在新时代大门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我们同时看到隐患和欠缺。许多平庸之作呼应我们周遭弥漫的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气而生。平庸之作多表现为雷同化、表面化和粗疏化:只关注娱乐不关注思想;只关注生活表象而不探究生活中的发展趋势。对生活没有新发现,对艺术没有新表达;盲目跟风克隆,执着于缺少新意的翻拍与续拍。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项目中寻找风向,模仿效法。2017年生产故事影片708部,在影院公映的影片只有396部,一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创作平庸之风势必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识。于是,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才时不时地大行其道。容忍平庸之作,容忍创作平庸之风,就会放弃国产电影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就会丧失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新时代的创作目标感。必须对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平庸之风,说不!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实现电影强国的梦想。
B.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是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的有效手段。
C.《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等大获成功是因为它们内容上融汇了中国文化,形式上实现了国际表达。
D.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的盛行导致原创力和精品意识弱化,致使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等平庸之作时不时地大行其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分析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B.材料二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坚定了人们认同历史、尊重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C.由材料四可知,因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2017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
D.从四则材料可知,“中国好故事”是指具有中国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
3.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开拓国际市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王羲之云:“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形容艺术人格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神出古异,淡不可收”。艺术的造诣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现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爱酒,晋人王蕴说:“酒正使人人自远,”“自远”是心灵内部的距离化。然而“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且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到“真意”。
晋人王荟说得好“酒正引人入胜地”,这使人人能自远的酒正能引人入胜地。这胜地是什么?不正是人生的广大、深邃和充实?
(摘编自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就能创作出艺术作品。
B. 以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呈现着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
C. 与物象形成距离,使物象孤立绝缘,自成境界,美感才有可能产生。
D. 美景的诞生,除了依靠外界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心灵内部的“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借助“空”这个抽象的概念,阐释、分析了美感诞生的条件。
B. 文章中举舞台的帘幕、建筑的台阶、栏干等例子意在说明距离产生美。
C. 文章多处引用表明其美学观点是在具体分析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
D. 文章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了艺术境界中“空”与“实”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坡诗“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
B. 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是强调物我交融的创作原则。
C. 司空图“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强调人的境界和品格对艺术的影响。
D. 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说明人类语言的局限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往来港珠澳将如走街串巷般方便。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极大地便利了三地之间的交通往来,也拉近了三地市民的距离。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这则材料使你对“桥”有了什么理解与感悟?请写。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明显(诗政除外);③不少于800字;国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下列对联分别是评价哪一位名人的?
(1)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2)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3)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4)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记得还是在今年深秋的一个周末,我们几个朋友饭后散步,不经意间来到岷江边。夕阳洒落了一江金波,一带秋水被微风吹皱。 这幅岷江牧鸭图,就这样沉入了我记忆的海底。
①一大群鸭,是从江心的舟坝上悠游过来的。
②赶鸭人手握一根扎了一个尾巴的竹竿,撑着一叶舢舨,紧跟在鸭群的后面,那份豪迈与自在,仿佛是率领百万大军。
③偶有飘落江里的叶,也是荡悠荡悠,久久舍不得漂去。
④江面平中带鳞,看上去像是一幅硕大的锦绣。
⑤一看便知,这是一群刚趟过秋收田野的鸭子,一只只肥硕,溜圆,摇头摆尾。
⑥江边的几株梧桐,肥厚的叶子已开始零落;
A.①③②④⑥⑤ B.③①⑤②④⑥ C.④①⑤②③⑥ D.④⑥③①⑤②
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花谢后,叶子不再谦逊。
②我们之间已经隔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③如将文学比作药,也只供内服,不可外敷。
④孩子静静玩,青年悄悄话,老人脉脉相对。
⑤晾在绳索上的衣裳们,一起从午后谈到傍晚。
⑥年轻人的步姿摇啊摇,总是因为时间银行里存款多。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