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片段,其中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片段,其中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参加校庆并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拙著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光临”改为“回到”;(2)“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3)“高足”改为“学生”;(4)“拙著”改为“大作”;(5)“欣慰”改为“高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材料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光临母校”中,“光临”一词不当,这是个敬词,用于别人,可改为“回到”。“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中,“至今健在”意思是现在还活着,很不礼貌,说这话没素质没教养,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我们几个高足”中,“高足”是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强,用作敬辞改,这里说自己,不当,可为“学生”。“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中,“欣慰”是内心满意并感到宽慰,通常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此处可改为“高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括号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这两句都是互文。)

B.举匏尊以相属/一尊还酹江月(两句中的“尊”都同“樽”。)

C.哀吾生之须臾/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句中的“须臾”意思相同。)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两句都是定语后置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育概念出现较晚,但美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________。古希腊的柏拉图虽然总体上贬低、排斥艺术和审美,但他在青少年教育上却非常自觉地利用艺术和审美对孩子进行全面良好的教育。他建议,“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________于优美的作品,(   ),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可见,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统治者重视诗、乐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以保持民风淳朴、________。《乐记》中强调乐教通过疏导人的心灵来产生________的感化功能。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强调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容置疑     耳濡目染     国泰民安     潜移默化

B.不容置喙     耳闻目睹     国泰民安     耳提面命

C.不容置疑     耳濡目染     海晏河清     耳提面命

D.不容置喙     耳闻目睹     海晏河清     潜移默化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像呼吸优美的作品中的清幽境界

B.像从清幽境界中呼吸一阵清风

C.像从优美的作品中呼吸一阵清风

D.像呼吸一阵清风一样享受清幽境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B.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C.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D.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教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出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原因。这些士大夫认为师生之间年龄和学问都相近,如果从师,就会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境地。

(2)《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蛟龙和寡妇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箫声的悲凉。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等生活作对比,其中写所奏之乐与人们言语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本想能够“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已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注)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好彼此衬映。

B.次句承接自然,全不着力,紧扣上句。“散步”与“秋夜”相照应,“凉天”与“怀君”相吻合。

C.第三句明写景,暗写人。松子落曜山幽,唯有未眠人能感知。写景一衬,末句便有了情味。

D.整首诗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淡淡着墨,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

2.虚实结合是本诗的主要艺术手法,请结合整首诗对这一手法进行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B.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C.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D.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故谦称自己是“寡人”。

B.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也用以尊称对方,如本文中的“豫子”。

C.幸,既可表示古代封建帝王亲临某处,也有“宠爱”的意思。文中“襄子必近幸子”、《阿房宫赋》中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中的“幸”即“宠爱”意。

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其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入宫涂厕准备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了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⑵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