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放言五首·其一①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臧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③宁子:宁武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典型。④燔柴,语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

C.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萤虫露水,只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

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2.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B 2.尾联说明了要辨别真伪,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的道理。尾联诗人用“不取”“可怜”感叹当朝者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辨别真伪失掉了依据,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 【解析】 1.试题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分析错误,颔联两句“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意为世人只爱臧生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子那样的高贤,从诗人“但爱”“可知”两词看出诗人认为两者虽然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但性质不同。故选B项。 2.试题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考生既要答出尾联中蕴含的道理,还要分析表达的情感。“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明示辨伪的方法。“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这两句是说:“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这就相当于谚语所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诗人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当然,如果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据。所以,最后诗人才有“不取”、“可怜”的感叹。结合诗歌来看,“何人”、“底事”、“但爱”、 “可知”、 “终非”、 “岂是”、 “不取”、 “何殊”,诗人连珠式的运用疑问、反诘、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通篇跳荡着不可遏制的激情,给读者以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的感觉。结合注释来看,“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诗人处于被贬的境地,而诗人的冤案是由于直言取祸,他的辨伪之说并非泛泛而发的宏论,而是对当时黑暗政治的针砭,是为抒发内心忧愤而做的《离骚》式的呐喊,内中包含诗人对当朝的不满和对自己遭遇的不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为太子洗马。密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④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⑤,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jiao,古代婚娶时用酒祭神的礼。这里指再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何氏的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阿斗)。⑤从事:官职,这里指李密的下属。

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年四岁,舅母志   夺:改变。

B.既无伯叔,终兄弟   鲜:少,这里是“没有”。

C.茕茕孑立,形影相   吊:安慰。

D.陛下悯愚诚      矜:夸耀。

2.对下列各组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外无期功强近亲/杳不知其所

B.常望内转,朝廷无援/缦立远视,望幸焉

C.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多南亩之农夫

D.刘氏有疾,涕泣侧息/使六国各爱其人,足以拒秦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与“辟”一样,都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选拔制度。它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洗马:古代官职,秦朝始置。原为“冼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秦汉时是太子的侍从官,负责辅佐太子,教太子政治、文理等。后来逐渐演变成专职掌管书记文件的官员。

C.服阙:古代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守丧期满官复原职,就叫“服阙”。

D.太守:原为战国时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州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置不改。

5.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网络视频直播平台是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实时发布与社交互动平台,充分融合了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三大互联网发展趋势,并不是简单的“电视直播+移动端互动”,而是以社交为基础,满足碎片式、场景化、主题性的互动需求。2016年,大量资本涌入网络直播市场,说明网络直播正成为带动网络视频产业的新契机。相关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全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超过200家。预计到2020年,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甚至有研究认为2020年网络直播及周边行业将撬动千亿级资金。    (摘编自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16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材料二:

娱乐直播市场产业链

(资料来源于《2016中国娱乐直播行业白皮书》)

注:PGC是指专业生产内容、专家生产内容。UGC是指用户生成内容。

材料三:

作为一个颇有人气的行业,网络直播门槛低。有调查显示,95后毕业生想做主播的超过10%。网络主播赵子懿认为,虽然一些低俗的直播方式会暂时吸引大批粉丝,但不是长久之计,应该给自己的粉丝传递一些正能量。国家网信办出台《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直播监管趋严,未来直播行业会更加注重内容,脱离低俗。

(摘编自《记者调查:互联网直播如何不再“任性”》,2016年12月2日央广网)

材料四:

相比文字、图片和传统视频,移动直播“随走随播随看”的特点,极大丰富了应用场景和展现的题材。直播正成为新型的正能量传播平台,为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增进政府机构、领导干部与网民互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当前国家正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发挥互联网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行公开透明服务的促进作用,在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提供实时在线互动的政务服务。“移动直播+政务”正蔚然成风,如地方高新区通过直播打造阳光政务,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领域展开视频直播,让辖区百姓更及时、更直观地了解政府工作进展,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即将到来的“直播+政务”时代,长期积累的技术能力和运营经验也将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2月1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三大国家级媒体均推出了自己的直播类产品。

(摘编自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网络表演(直播)社会价值报告》)

1.下列关于网络直播产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的优越性吸引大量资本注入,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形成巨大的产业链。

B. 直播内容版权提供方负责内容制作并提供给娱乐直播平台,另外,主播与公会家族、网红经纪也向平台输出内容。

C. 娱乐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是获取更多用户付费打赏,并吸引更多商家在平台投放广告,使流量变现。

D. 平台支撑服务提供方向娱乐直播平台提供视频云服务、应用分发及支付渠道等技术和服务,并收取费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网络直播平台融合了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三大互联网发展趋势,这是网络直播得以迅猛发展的内在原因。

B. 提高网络主播的素质有赖于提高网络直播行业的门槛,从而解决直播内容低俗的问题,使直播行业规范发展。

C. 网络直播实时性、互动性强,政府借此可让百姓及时、直观地了解工作进展,促进公开透明服务的推行。

D. 当前我国进入了“直播+政务”时代,网络直播广泛运用于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

E. 主流媒体加入网络直播行业,凸显了网络直播的优越性及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表明传统媒体正逐渐衰落。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网络直播除经济价值外的其它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英雄

佛刘

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奶一个人就都办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乡下的奶奶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

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一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

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

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爸,还是我,都是幸福的。

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

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

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

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让我流一梦的泪水。

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中,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乡下的奶奶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

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

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一手扶了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

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祥,没有一点悲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透过水泥地,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多处运用了插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B.小说善于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人物,如对“叔叔”的表现,既有外貌、动作等的描写,也有他人的评价。

C.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爸爸”因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

D.“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待“奶奶”如亲人,这都体现了人们在面对他人的不幸时真诚相助的可贵精神。

2.小说以“虎子”为讲述人,这有什么好处?

3.小说以“英雄”为题,为何用大量笔墨来写“乡下的奶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说:“‘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现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C.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D.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B.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以法国《世界报》、美国《时代周刊》和英国《卫报》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强势话语媒体,对十九大前后的中国接连做了密集度很高的报道。已有70年历史的德语世界老牌政论性杂志《明镜周刊》,于2017年11月11日推出了重量级的封面文章《醒来!》,对中国崛起的现状进行了多方位评述。

材料二: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发表《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

以材料出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