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盘缠 荟翠 鱼舟唱晚 熟能生巧 B. 消遥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盘缠        荟翠        鱼舟唱晚        熟能生巧

B. 消遥        孤癖        粗枝大叶        人杰地灵

C. 盘桓        游离        形影相吊        良辰美景

D. 毗邻        辖治        聪明伶俐        昆鹏展翅

 

C 【解析】试题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项,“荟翠”应为“荟萃”,意思是“[杰出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B项,“消遥”应为“逍遥”,意思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孤癖”应为“孤僻”,意思是“性情孤独怪异,难与常人相处”。D项,“辖治”应为“辖制”,意思是“管束”。“昆鹏展翅”中的“昆鹏”应为“鹍鹏”,意思是“传说中的大鸟名”。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B. 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会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C. 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D. 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B. 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 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D. 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赤壁赋》中把人生与长江相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4)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    愤(其二)

陆游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注:①本诗写于1197年,作者时年七十三,已退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老家多年。②的博:地名,在今四川省。皋兰:县名,在今甘肃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诗的三四句写当下自己虽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悲愤存胸,宝剑在握,还是愿为国拼尽全力。

B. 诗的五六句为实写,诗人回忆当年之事:那时,他一腔热血,满怀激情,为了收回失地,远戍的博,鏖战皋兰。

C. 本诗题为《书愤》,诗中虽无“愤”字,愤却贯穿始终:从当年的壮志凌云到现在只能袖手旁观,都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苍凉。

D. 全诗共分为两层,前六句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两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死的感情。

E. 全诗笔力雄健,气壮山河,充分地显示了陆游对国家、民族的每饭不忘、终生难释的深厚情意。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对比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   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   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   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慈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慈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命盖尽且 B.命乃尽 C.名盖穷且 D.名乃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图,又作“浮屠”“佛图”,是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文中的“浮图”专指和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指佛塔。

B.古人注重孝道,父母去世后,儿子需在家守孝,期间不得婚嫁、应考、上任,守孝期间于父母坟墓旁搭建的守护屋舍,叫做““冢”。亦作“庐墓”。

C.“阴阳”古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在地理上就得出“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华山之阳”,就是指华山的南面。

D.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如文中“萧君圭君玉”,姓 “萧”,名“君玉”,字“君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辅,以议论为主。记游详略得当,议论独到深刻,记游为议论提供了条件,而议论则是记游的必然发展。

B.第一段中的“其文漫灭”对应第四段中的“古书之不存”,第一段中的“华"字读音的错误对应第四段中的“后世之谬其传”,使文章前呼后应,结为一体。

C.作者退出后洞之后,从“志、力、物、恒”四个角度论述达到成功的条件,结合自己盲目跟随别人的做法,作者特别强调了恒心对于成功的重要意义。

D.文章善用对比手法,用前洞的平旷对比后洞的“窈然”,以前洞的“记游者甚众”对比后洞的“来而记之者”少,以“欲出者”的懈怠对比“我”的“有志与力”,使文章的主旨在对比中凸显出来。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