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反问)
C.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讳饰)
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反衬)
下列诗句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像周公一样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C.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承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着特别难以忍受的屈辱。
D.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越过那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前来问候。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挟飞仙以遨游 宁溘死以流亡兮
B.兄弟不知 列坐其次
C.叶叶相交通 汝岂得自由
D.忧伤以终老 深思而慎取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现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游褒禅山记》中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的语句是“_______,亦不能至也”。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1.下面对诗意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青松生在东园,平日里被深草掩没了形姿,一旦严霜降临,百草凋零,它挺拔的英姿常青的秀色便卓然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之中。
B.五、六两句表明,一株株的青松蔚然连成松林,人们往往会不知不觉中为此等景观感到诧异惊奇。
C.诗人有时手提酒壶流连于青松之下,有时从远处瞻望青松之姿,表达出对这位卓然不群的“高士朋友”无比的敬仰爱慕之情。
D.结尾两句看似突兀,实则最有深意:人的生命有限,弥足珍贵,更不必把自己束缚在仕途尘网之中,应如青松一样,保持独立自由的高洁品格。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青松”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祜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知徐州 知:担任知州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 诣:下令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②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B.①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①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①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②其孰能讥之乎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 )
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②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③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④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⑤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⑥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