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盐铁论》) 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盐铁论》)

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③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④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请选择其中的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安之若素方能翩若惊鸿 佛曰:天机不可泄露。世事沧桑,大多说不清道不明,纵使你细加揣测,又能明白多少过往,预料多少未来?所以安之若素方能翩若惊鸿。 古人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并非所有的等待都能换来春暖花开,也并非所有的坚持都会灯火通明,人的烦恼往往来自其执念。佛曰:万事皆空。人世间,刻舟求剑只能换来一场空,每个人最终都会赤裸裸地归去,一丝云彩也不能带走。但是,结果并非全部,人生这个旅途才是真正值得玩味的,你不会因为花终将枯萎而避免了一切开始。人生如渡,平常心最重要;也许命适早已经写好刷本,我们都只是入戏的戏子,所有勉强得来的结果都不会是最终的结果,安之若素,方得始终。 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原是社会主义东德的化学工程师,她依然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访问北京,她拒绝住总统套间,早餐与大家一起吃自助餐。而她夹面包片时,不小心掉落了一片,她很自然的蹲下拾回自己的盘子。颗平常心,让她质朴而伟大。 然而,佛家所说平常心并非一味堕落的无为之心,扯着一切顺其自然的幌子而安于碌碌无为是一种谬论,强行给自己下结论本身就违背了常理。古人亦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即使你无法改变已经走过的路,但你依然可以决定将要走的路。在我看来,贝多芬曾经被命运下了禁行令,然而他吃的苦受的难正是他的通行证,涅槃方能重生。 不必埋怨你的舞台上还是一片漆黑,它只是在给你更多的时间做幕后人,每个戏子即使出演的时间再短,也终将出现在聚光对下,昙花一现也有其倾城之美。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不必彷徨,不必怀疑。你来到了人世,自然有你的使命,你并非为了一生碌碌无为而来,更不是为了一生怨天尤人而来,也许我们生来平凡,但请你拒绝平庸。 当命运无法改变时就去接受它,接受不了就去改变自己,做一个“明者”“知者”,没有什么会是永垂不朽的。如果生活绊倒了你,你要爬起来跟它说:来,我们三局两胜。在这漫长的斗争中,会有受伤的时候,往往敌人比我们更加强大,但毋庸置疑,我们终会握手言和。你并非命运的奴隶,也终就不会是命远的主人,谨慎行走于世间时愿你享受诗和远方。 花开终有时,唯愿那时的你,翩若惊鸿。 【解析】 试题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审题: 这是一道名言组合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四句名言组成,分别选自《盐铁论》《论语》《庄子》《孟子》。题目的要求“选择其中的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首先,要明确每一句名言的内涵。第一句强调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讲究因时、因世而为;第二句强调一种迎难而上的勇毅精神;第三句强调顺应自然与规律,乐天安命;第四句强调懂得取舍。其次,要选择其中的两句,立意要体现所选两句的某种关系,如包含、并列、递进、条件、对立、一分为二等。因此本题可多角度立意。如,①②结合,可理解为当时代进步,事情的发展会推着人向前,这时即便有些事你觉得困难,也要迎难而上,由此可提取出与时俱进、努力奋进等立意;①④结合,则可提取出与时俱进,积极有为等立意;②③结合,可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为而为之“,在什么情况下“安之若命";②④结合,则可从"有所为"的标准上分析,得出对的事要为,并且要迎难而上的观点;①③结合,可写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变化等;③④结合,可写不为不义之事,即使有危险也安之若命等。 参考立意: ①②结合,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努力奋进,随时而动等; ①④结合,与时俱进,积极有为等; ②③结合,关乎道义不可为而为之,顺应规律安之若命等; ②④结合,不为不义之事,正义之事不可为亦迎难而上等。 ①③结合,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变化等; ③④结合,不为不义之事,即使有危险也安之若命等。 素材: 1.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明代张居正 2.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宋代苏轼 3. 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伦理学史》。针对清朝末年中国思想文化界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局面,蔡元培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指出"故西洋学说则与时俱进"。他把散见于中国古书中的"与时偕行""与时俱化""与时俱新"等激励人的说法概括综合为"与时俱进"。 行文结构: 本题没有限制文体,如写议论文,此题可采用对比式的结构行文,首先明确选择哪两则名言,然后通过分析这两则名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再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此题可围绕“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变化”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先引用张居正的名言,从正面论证中心论点;然后再列举反面事例,分析不能审时度势的危害性,前后形成对比,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注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襄阳市某中学将举行2020届毕业生成人礼。以下是×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修改。

邀请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20年5月4日早8时在明德广场举行2020届毕业生成人礼,我们谨代表全班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拔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班班委会

2020年4月16日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空不超过15个字)

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________:一是它的营养丰富;_______;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__________,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生活幸福美好;葫芦吸收万物精华,寓意着健康长寿;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意味“子孙繁茂”;葫芦上下球体          ,符合“和合”的理念;葫芦“大肚小肚”,代表着“能容”的胸怀。葫芦代表的吉祥文化是          的。

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类之处。历史文献显示,(      ),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予以          。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          ,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其核心理念开放包容也与许多国家的葫芦文化息息相通,因而赢得沿线各国的支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浑然一体   多极化   验证   说明

B.浑然天成   多样化   证实   表明

C.浑然一体   多极化   证实   说明

D.浑然天成   多样化   验证   表明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通之处。

B.不仅我国人民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许多国家的沿线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类之处。

C.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类之处。

D.不仅我国人民创造了葫芦文化,“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的人民也创造出了葫芦文化,而且与我国的有相通之处。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上,中国人民与印度人民有共识

B.中国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印度人民有共识

C.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

D.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是印度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共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句子:“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生物寿命的短暂。

(3)杜甫在《蜀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熔铸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郊外

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首联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城里不知春天来临,突出城外春光烂漫,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点明题意,并领起下文。

B.唐诗颈联诗人用比喻和听觉、嗅觉描写等手法,表现郊外景色的美丽,抒发内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苏诗颔联写岭上笼罩着白色的雾霭,树梢上挂着报晓的铜锣,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的雨后晨景图。

D.苏诗尾联写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春耕,其乐无穷。表现出山村生活的生机勃勃,寄托着诗人对农人生活的向往。

2.赏析第二首诗中的画线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