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张柏春 ①如今,大家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张柏春

①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明朝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②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析】
“治玉石者,既环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③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曾几何时,“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④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由于有了这些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了。

⑤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以瓷器工匠为例,官窑(如龙泉客)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⑥今年以来,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切中时弊、符合时代需求。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秦朝之所以能够制造出铜马车、兵马俑等精湛的艺术品,是因为秦朝建立的质量管理制度,不光有惩罚规定,还有奖励办法。

B.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出现了很多名垂青史的匠人,他们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C.在产品上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为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并且便于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D.中国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早在6000多年前制作玉器时就讲究琢磨,精益求精,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注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工业化早期阶段的工匠精神时,将德国和日本进行了对比。

B.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历史沿革的叙述与分析,又有对现实的思考。

C.文章以瓷器工匠为例,论证了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D.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论证了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的观点。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只要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找回并积极弘扬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那么“Made in China”必将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B.德国制造、东洋货,现在被普遍认为是精品,然而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德国制造、东洋货却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C.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以及相关制度,铸就了历朝历代名扬四海的精品和灿烂辉煌的文化。

D.目前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切中时弊、符合时代需求。我们应找回逐渐被遗忘的工匠精神。

 

1.B 2.A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项,“秦朝之所以能够制造出铜马车、兵马俑等精湛的艺术品,是因为秦朝建立的质量管理制度,不光有惩罚规定,还有奖励办法”错,因果关系不成立。第4段“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可知秦朝建立的管理制度除了奖惩,还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 C项,“在产品上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为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并且便于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错。第4段“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D项,“中国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早在6000多年前制作玉器时就讲究琢磨,精益求精,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注解”错。第2段“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并没有说那时就开始追求精益求精;第2段“朱熹……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朱熹的注解是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文章在论证工业化早期阶段的工匠精神时,将德国和日本进行了对比”错。两者之间没有对比,只是为了说明早期产品产量低劣。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只要……那么”错误,过于绝对,而且少了一个条件,第6段“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旅游中对文化认知程度的不断变化,使得旅游购物街区、旅游购物店与居民购物街区、居民购物店的特点不同。旅游购物街区和旅游购物店一是要吸引旅游者。最佳吸引方式是文化,_________,旅游购物店景点化。________,毕竟旅游者不熟悉当地的商品,当地商品最好可尝或可试,还要提供运输。三是要善待旅游者。对旅游者的最大善意体现在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上,境外购物之所以火爆,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_________。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2.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故曰:_____________,圣人无名。(《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3)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锦瑟》)

(5)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6)不吾知其亦已兮,______________。(《离骚》)

(7)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赤壁赋》)

(8)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作者登高临远,看到高楼与荒野相接,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

B. 本诗用词生动,“楼”前之“高”,突出城楼之雄伟,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品格的高尚。

C. 颔联有深意:惊风、密雨影射敌对势力,芙蓉、薜荔比喻自己,两句感慨仕途风波险恶。

D. 末句“犹自”意为“仍旧”,强调了虽然相距很近,但朋友间互通音讯的希望依然难以实现。

2.本诗中间两联的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