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俊姑娘 贾大山 梦庄人不欺生,对我们下乡“知青”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俊姑娘

贾大山

梦庄人不欺生,对我们下乡“知青”无处不好。

玲玲那年虚岁十九,那年秋天,一进村,她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村里的姑娘媳妇们,纷纷走近她,拉她的手,摸她的辫梢,看她胸前的“光荣花”。

村里的老人们夸她:“她不光脸蛋儿俊,眉眼儿俊,手指甲尖儿上都透着一股俊气。”

可是,过了不久,她便得了一个外号:“小白鞋”——平时,她总爱穿一双白力士鞋。

听到这个外号,她哭了一次。

又过了不久,她又得了一个外号:“水蛇腰”——她走路时,腰身总是微微地扭动着。

听到这个外号,她又哭了一次。

后来,又叫她“多米索”——休息时,她不“恋群”,总爱拿个歌片儿,哼着学识谱。

春天队里评工时,那些年龄和她相仿的姑娘们,有的评了八分,有的评了七分,她呢,六分半!

她又哭了,哭得很悲痛。我决定去找队长反映意见。

“队长,玲玲的工分,是不是评得太低了?”

“不低!”队长说,“评工是凭劳动,不是凭模样儿。”

于是,玲玲又多了一个外号:“六分半”。

玲玲到底是个孩子,事情过去,也就忘了,该干什么干什么。我们上工,她也上工;我们写了入团申请书,她也写了入团申请书。但是我们被批了,唯独没有她!

我立刻去找团支书打听落实,她脸色一沉,说:

“入团是凭表现,不是凭模样儿。”

“她净写信!”一个黄头发姑娘说,“上月,我给她统计了一下,她一共寄了四封信!一个姑娘家,给谁写信呀?”

“还爱打电话!”一个胖胖的、脸上有雀斑的姑娘说,“最近,她往大队办公室跑了三趟,打了三个电话!一个姑娘家,给谁打电话呀?”

“她还有更严重的问题!”一个长得很白净的姑娘说。

“什么问题?”我问。

“你等着!”白净姑娘跳下炕,冒着雨走了。不一会儿,拿来一件东西,猛地放到桌上:

“你看,劳动人民谁吃这个?”

我一看,是一个水果罐头瓶子,空的。

新团员公布了。这一回,她没有哭。不但没有哭,反而拿起一个歌片儿,放声地唱起来了。我想和她谈谈心,她说不用了,我已经锻炼出来了。

玲玲变得高傲了,冷淡疏远一切人;她变得懒惰了,三天两头旷工。她故意打扮得十分妖艳,呵呵地笑着、唱着,到沙岗上采野花,在田野里扑蝴蝶,尽情地放荡着自己。

她不只变得高傲了、懒惰了,而且变得很任性。那年秋天,大队决定拆掉村里那座关帝庙,让我们参加两天义务劳动。她听说了,梳洗打扮了一番,非要回城不可。我苦苦劝告,她才答应参加这次集体活动。

谁知,拆庙时,西山墙突然倒塌了,烟尘散去,玲玲不见了。找了半天,在一堆坯块瓦砾下面,看见一条辫子,一张惨白的、流血的脸。

她的伤势很重,尤其是左腿。医生说,这种骨折很难医治,弄不好,要变拐。

梦庄的空气凝固了。

沉默了几天,才听到人们的叹息声、埋怨声:

“唉,多好一个姑娘呀,拐了!”

“拆庙,拆庙,那庙拆得么?”

队长、指导员、团支书和姑娘们到医院看望了玲玲。还买了几个水果罐头。

年终的一天晚上,队里评选“五好社员”时,黄头发姑娘率先发言:

“我提一个——玲玲!”

“同意!”“赞成!”大家一齐附和着。我忍不住说:“我不同意!”

“你不同意谈谈理由!”人们一齐望着我,似乎对我很不满意。

我说,她有三个外号啊!

“扯淡!”一个小伙子,正颜正色地说,“人家爱穿白鞋,碍你什么?穿白鞋卫生!”

“就是,就是。”人们说,“至于走路爱扭腰……”

“人家扭得好看!”胖胖的、脸上有些雀斑的姑娘说,“叫我扭,我还扭不成哩!”

“就是,就是。”人们又说,“至于爱唱‘多米索’……”

“那不是毛病,而是才能!”白净姑娘很激动,站起来说,“整个梦庄,谁会识谱呀?”

我又说:“爱写信。”话音刚落,立刻遭到姑娘们的攻击:

“爱写信也算毛病?”

姑娘们尖着嗓子,一齐冲我嚷起来,黄头发姑娘嚷得最欢。争论了一会儿,队长站起来说:

“今年的‘五好社员’,玲玲算一个,同意不?”

“同意!”大家齐声说。

“同意的举手!”

正要表决,“等等。”一个黑胡子老头站起来说,“玲玲还没出院,她,肯定得变拐么?”

“得变拐,医生说的。”几个姑娘说。

突然,一个白胡子老头,从灯影里站起来了。他紧眯着眼睛,几乎把每一个人都看了一遍,才说:

“那么,她要拐不了呢?”

人们肃然地望着他,静默了十几秒钟,一齐举起手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不对“俊姑娘”的外貌做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对他人行为态度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一个阳光、纯洁、善良的美丽少女形象。

B.黑、白胡子老头的出现,是给一群迷失自己价值判断农民的当头棒喝,是一种带着苦涩微笑和沉思的善意提醒。

C.小说以事件为线索,突出人物的活动,并善于根据细节描写,把前后事件串联起来,做到事出有因,因必有果,前后呼应。

D.小说以“俊姑娘”为标题,将视角聚焦在特定时代的农村,以激荡浓烈的叙事笔调描写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揭示剖析了当时农民群众的内心世界和人际人伦生活百态。

2.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人们对俊姑娘由喜欢到嫉妒再到宽容的态度变化,有其深刻的原因,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D 2.①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的打抱不平,对玲玲的劝阻,推动故事发展。③深化文章主旨。“我”不是单纯的故事叙述人,而是与农民共思考、同反省的角色,体现了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对国民理想人格的一种自觉探索。 3.①插队知青玲玲,长相俊俏、爱干净、好唱歌,表达贫瘠的农村人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与追求,歌颂了人性中的真善美。②原本受欢迎的俊姑娘遭排斥受到各种污蔑,甚至连写信、吃罐头这些寻常小事也成为她被批判的理由,显示出来的是一种心理失衡后的农民式嫉妒,表达对故有传统的维护和对异质文化的本能排斥③直到玲玲重伤将要残疾,这种“不公平”才被打破,才有了蜂拥而至的同情和怜悯,而“荣誉”只是作为对无法弥补的残缺的象征性补偿罢了,能掩盖自己嫉妒、体现自己的“宽容”,其本质是一种异化人性的虚伪。(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D项,“激荡浓烈”错误,本文叙事笔调应为平静淡泊。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鉴赏人物描写中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服务: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气氛等。本文中的“我”在小说中出现几处:“我决定去找队长反映意见”“我立刻去找团支书打听落实”“我想和她谈谈心,她说不用了”“我忍不住说:‘我不同意!’”分析这些情节可知“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也是线索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我”也是民众中的少数清醒者、思考者和探索者,借“我”深化了小说主题。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情节构思,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把握指定情节的内容,并从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构成情节逆转、掀起波澜)、对人物(展现人物性格)、对主旨及给读者的感受(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等方面来思考其作用。首先分析主人公的形象意义,再结合小说主题分析人们的态度变化。小说的主人公玲玲是一个下乡知青,她长得俊、爱干净、会识谱,是一个美丽、纯洁、善良的文艺青年。后来在乡村人们的嫉妒、排挤、污蔑下受尽委屈,变得高傲、冷淡,疏远一切人,放荡自己。最后在一次意外中受重伤,将残疾,人们才表现出虚假的同情和宽容。小说通过玲玲的遭遇,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人性,批判了农民式嫉妒的劣根性。小说的结尾“今年的‘五好社员’,玲玲算一个,同意不?”“‘同意!’大家齐声说”带有极强的讽刺意味,这种虚假的“荣誉”背后是人们的嫉妒与虚伪的本性。据此分析人们对俊姑娘由喜欢到嫉妒再到宽容的态度变化的社会原因,把握国民性格中的丑陋的一面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智能时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也对人类隐私、生命和公平正义造成了巨大威胁和全面挑战。因此,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努力化解技术风险,并在保护隐私、关爱生命、守护公平正义等方面主动承担起自身的伦理责任,从而实现工程造福人类的目标。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个人隐私权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担负起保护隐私的伦理责任,要努力做到:数据收集应该征得用户的同意和授权;所有数据需按照隐私程度进行分级,设置不同级别数据的使用权限;数据存储应受到严格的技术保护;密切监督,一旦出现不当使用,应严肃追责。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智能技术在挑战人类隐私的同时也能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如智能技术可以跟踪网络异常行为,防止诈骗和黑客入侵,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从而使人类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类。对强人工智能产品一旦处置不当,人类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甚至走向毁灭。避免人类生命受到威胁,首要的是让机器人按照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行事。工程师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应该做到:做好智能产品前瞻性的伦理评估,避免智能产品伦理缺位;对智能产品开展道德代码和伦理嵌入研究,使机器“算法”遵循“善法”;坚决抵制智能武器的开发和应用,严格限制智能产品使用武器的能力;注重专能机器人的研发,限制全能机器人的设计,消除当机器人具有自我或反思能力时毁灭人类的可能性,始终将人机关系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人类的手中。

智能时代将对人类整体幸福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首先,智能时代可能导致失业率飙升,贫富差距加大。其次,智能时代的偏见或歧视频现。尤为危险的是,人工智能可能强化所习得的偏见,导致偏见走向深度化和普遍化,而不能像人一样有意识地去抵制或克服偏见。智能时代的工程师要化解社会矛盾,消除偏见与歧视,应在工程实践中始终做到:坚持公平原则,在工程设计或人工智能产品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平等;坚持正义原则,以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为出发点,让智能产品造福全人类而不是仅为少数人服务;坚持公平正义原则,还应对工程实践导致的利益受损方包括自然在内给予必要的爱护与补偿。

智能当道,未来已来。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并不仅囿于以上伦理责任,应立足长远,并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直面问题、团结协作,积极担负起应有的伦理责任,为实现人机和谐共处,增进人类福祉而努力。

(摘编自邱德胜《智能时代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当承担起自身的伦理责任,为实现工程造福人类的目标而努力。

B. 在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及监督等环节,工程师要承担起保护人类隐私的伦理责任。

C. 工程师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要避免智能产品伦理缺位,掌握人机关系的主导权。

D. 人工智能无法有意识地抵制或克服习得的偏见,因而导致偏见走向深度化和普遍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智能时代带来诸多不利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工程师应当主动担负的伦理责任。

B. 文章第二段辩证分析了智能技术的两面性,旨在论述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利能纠弊。

C. 文章第三段从多个方面论证了在智能时代工程师如何履行关爱生命的伦理责任。

D. 文章论述了工程师承担伦理责任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措施,全文论证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智能技术具有两面性,其积极的正面作用能避免智能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侵犯。

B. 只要机器人行事符合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强人工智能就不会威胁人类生命。

C. 工程师即使坚持公平正义原则,也难免会造成少部分人或自然在内的利益受损。

D. 智能时代的工程师应具有忧患意识,在产品开发和应用时应努力化解技术风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诗句,该诗于1918年1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1号,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对个性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则由筹备组某组长撰写的高中毕业三十周年聚会邀请函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符合语言得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同学们,一别三十载,共叙同学情。受筹备组交代,特向大家发布高中毕业三十周年聚会相关事宜。时间:2018年10月2日上午9时,地点:某某中学会议室。要求同学们能放下繁忙的工作,抽空莅临母校,期待我们再次相逢。在此我谨代表筹备组发出诚挚的邀请,同学们务必准时参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典的影视作品总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将这些经典重新搬上荧屏,成为不少创作者的选择。近年来,各类翻拍剧       。统计显示,《神雕侠侣》已被翻拍了11次,《倚天屠龙记》被翻拍了9次;而一些爱情、都市、励志类的当代剧,“不是已经被翻拍,就是在被翻拍的路上”。当然,翻拍本身     。经典有值得被不断回望的价值,但好的翻拍应该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创作者应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新的创造,赋予作品新的内涵,让经典作品不断与当下进行对话,与一代一代的受众产生新的心灵碰撞、情感共鸣。从这个角度来说,(         )。

其实,翻拍是一件难事。原作      ,本就树起了较高的标准,再加上观众的“回忆滤镜”,想要出新出彩并不容易,它需要付出更多的匠心与努力。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翻拍又是一件容易的事。故事已经有了,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基础也有了,甚至自带话题和热度,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创作和宣发成本。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之所以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翻拍是艺术的再创作,创作人员不能在       中束缚了自己,更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了自己。对经典多一些敬畏,对观众多一些诚意,对作品多一些感情,才是创作应有的态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A. 层出不穷      无可非议       脍炙人口        亦步亦趋

B. 不一而足      无可非议       妙语连珠        人云亦云

C. 层出不穷      无可厚非       脍炙人口        人云亦云

D. 不一而足      无可厚非       妙语连珠        亦步亦趋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经典在翻拍过程中得到再造和重现。

B. 经典在翻拍过程中得到重现甚至再造。

C. 翻拍本身是再造经典和重现经典的过程。

D. 翻拍本身是重现经典甚至再造经典的过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捷径,这也正是之所以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B. 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C. 如果创作者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捷径,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D. 如果创作者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