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张生
欧阳修
一别相逢十七春,颓颜衰发互相询。
江湖我再为迁客,道路君犹困旅人。
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
山城寂寞难为礼,浊酒无辞举爵频。
注:①张生,名不详,为诗人天圣八年试进士时结交的文士。当年诗人考中,张生落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十七春”写分别之久,“颓颜衰发”尽显沧桑,饱含无限感慨。
B.请人两次被贬,谪居山城,张生仍功名未就,二人的命途皆坎坷不平。
C.颈联化用“老骥伏枥”的典故,又以“青松”作比,来表明人生态度。
D.诗人设酒与友人话别,追溯过往,畅想未来,诉说了彼此的远大抱负。
2.诗歌尾联中的“举爵频”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泛衷、张甝、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拜驸马都尉,出为西域戊己校尉长史。太子仆同郡张勃特表,以靖才艺绝人,宜在台阁,不宜远出边塞。武帝纳之,擢为尚书郎。与襄阳罗尚、河南潘岳、吴郡顾荣同官,咸器服焉。靖与尚书令卫瓘俱以善草书知名,帝爱之。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靖在台积年,除雁门太守,迁鲁相,又拜酒泉太守。惠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元康中,西戎反叛,拜靖大将军梁王彤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迁始平内史。及赵王伦篡位,靖应三王义举,以左卫将军讨孙秀有功,加散骑常侍,迁后将军。太安末,河间王颙举兵向洛阳,拜靖使持节、监洛城诸军事、游击将军,领雍、秦、凉义兵,与贼战,大破之,靖亦被伤而卒,追赠太常,时年六十五。后又赠司空,进封安乐亭侯,谥曰庄。靖著《五行三统正验论》,辩理阴阳气运。又撰《索子》、《晋诗》各二十卷。又作《草书状》,其辞曰:“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虫蛇虬蟉,或往或还。” 靖有五子:鲠、绻、璆、聿、綝,皆举秀才。聿,安昌乡侯,卒。少子綝最知名靖每曰綝廊庙之才非简札之用州郡吏不足污吾儿也入为黄门侍郎出参征西军事转长安令在官有称
(节选自《晋书·卷六十·列传第三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子綝最知名/靖每曰綝廊庙之才/非简札之用州郡吏不足污吾儿也/入为黄门侍郎/出参征西军事/转长安/令在官有称/
B.少子綝最知名/靖每曰/綝廊庙之才/非简札之用/州郡吏不足污吾儿也/入为黄门侍郎出参征西军事/转长安令/在官有称
C.少子綝最知名/靖每曰/綝廊庙之才/非简札之用/州郡吏不足/污吾儿也/入为黄门侍郎/出参征西军事/转长安/令在官有称
D.少子綝最知名/靖每曰/綝廊庙之才/非简札之用州郡吏不足/污吾儿也/入为黄门侍郎出参征西军事/转长安令/在官有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指经书和史籍,是我国传统图书的两大部类,文中代指各种典籍
B.相,同《张衡传》“出为河间相”之“相”,指辅佐藩王处理政务的官员
C.阴阳,古代中国哲学概念之一,古人以阴阳来解释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
D.秀才,原指才能优异之士,文中指的是获得府学、县学入学资格的生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索靖博学多才,广受推重。他在太学时就驰名海内,傅玄张华与他仅见一面就结下深厚情谊,一同任职的众人都很钦服他,武帝对他也很赏识。
B.素靖见识深远,明察时势。他早就预见到天下将大乱,晋王朝将走向衰亡,后来果然应验,发生了西戎反叛、赵王篡位、河间王进犯洛阳等事件。
C.索靖尽心平叛,屡立战功。元康年间,在粟邑屯兵打败叛贼,受三王推举以左卫将军身诛灭孙秀;太安末年,统领雍、秦,凉州义兵大败叛军。
D.索靖擅长草书,造诣深厚。他和卫瓘都以草书知名于世,而在草书艺术上各有所长,著有《草书状》一篇,精辟地论述了草书的艺术特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
(2)太子仆同郡张勃特表,以靖才艺绝人,宜在台阁,不宜远出边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士兵!士兵!
阎连科
郭军火了,火透了!这是一种深埋地下,只能暗暗燃烧,不能公然爆发的委屈的火。这种难言之苦气得他肺就要炸开。何止是肺,心、脑、肝、骨、血、肉……都蓄满了一种爆炸的力量。
连队的最高“武职官员”居然在五十九秒前宣布退伍命令时短粗有力地唤到了他的名字。他答了一声“到”,但那只是士兵接受命令的本能。当他明白那声“到”的深刻含意后,就急步流星地退出了军人大会。
他遇事理智、冷静,但绝不是打掉牙咽肚里那号蔫不几几的士兵。不可理解、不可思议、不能容忍!想退伍的不让走,不想走的偏要打发你走!
他掉泪了。当泪珠从鼻翼落到手背上,他骂了一句“草包”,陆路不通水路通,我找师长去!
他没料到真会让他退伍。说到底他不同一般士兵呵!入伍六年,队列、射击、军体、战术,哪样他不是名列前茅!六年呵,两千一百九十个日日夜夜,他立过两个三等功,荣获十二次连嘉奖,足有两打的嘉奖证书,掌握了一整套的军事技术,六年,一整套,白搭!
眼下,唯一的出路就是请师长出面,把我留下!
他的主意铁定了,步子坚坚实实的,快得流星赶月一样。
他曾是师长的警务员。他们远非警务员与首长的关系。
有一次,师长问他:“你怎样看那些想当官的干部?”
“想当官也没啥不好的。工厂鼓励工人争当工程师,学校鼓励学生争当科学家,部队为啥不鼓励大家争当将军、元帅、军事家!”
师长兴趣盎然:“那你呢?”
“我?”他一怔,仅仅一怔,认真答道:“我想当官,但并不想让你把我提起来。”
“为啥?”
“你把我提成干部,全师的人都会说我是给首长拖地板、倒开水换来的。”……他说得毫无顾忌,使师长感觉到他具备一个真正军人应具备的东西。师长珍爱这号士兵,也知道该怎样爱这号士兵。
一九七九年二月间,边境到了有火即燃之时,师长突然把他叫到身边问:“你怕不怕打仗?”
他“啪”的一个立正,不假思索地答:“我当兵就是为了打仗的!”
这样,他下连了。
然而,他们连只是特级战备一个月,自卫反击战就告结束了。
到师部,有五里路。那些已成“百娃”的士兵们,三五成群,夹杂在各色人流中。
“现在当兵的真多。”
“没用!和平年代,白白养着,浪费开支。”
他听着这风送来的对话,心里像倒进了一包谷糠,杂乱,烦躁,刺心的疼痛。
六年呵,他为了什么?为了打仗!直说吧,为了死啊!可竟有人认为他们是白白养着,是浪费开支!
“啪!”一只大手落在他肩上。他们排的高林从后面骑车赶上来。好家伙!刚刚宣布退伍命令,就居然穿了一套灰西装。
他眼睛被那身西装刺疼着。半晌,他压着嗓子说:“何必呢,临走还不留个好印象。”“好印象!我的印象够好了。军事训练,除了你谁能和我比?”
“既然这样,就留下再干嘛。”
“我留这干啥?我和你不同……当过师长警卫员,去找师长讲个情,转个志愿兵,和平年月,拿钱不多也不少,打仗了,当英雄不大也不小。”高林蹬转自行车,回头冷笑着说:“你要不是农村户口,我猜你今天准不会来找师长吧!”
他僵住了。仿佛当头挨了一棒,胸部有股涩酸的味道直往喉口满:天!竟这样看待我!难道我仅仅是为我自己吗?我是为祖国的安宁,为来来的战争,为士兵的价值和尊严!转志愿兵,他压根儿就没想过。他想的仅仅是……
是什么呢?难道是打仗?你渴望战争干什么?用战争证明你的存在?士兵们青春的消耗,才有了今天的安宁,这本身不就证明了士兵的价值和尊严!
猛地意识到自己一个很大的失误:我找师长究竟为了什么呀!
他静静地站着,望着路边飘动的白杨树,心里猛一下彻底空虚了。
鬼使神差地,他又往前走去,脚步像个大病初愈的人。
前面,市中学门口,围着几个人。他走过去,瞟见个小女孩,大冷天,蹲在路边,手里拿着笔,膝上放着画夹子。画的是孩子们在打排球、跳皮绳,背景是校后那座青黛色的,朦朦胧胧的山。他正想抬脚往前走,突然那小姑娘眼里闪着光,对他笑了笑,又回头画几笔,在那大山顶,就多出了个哨兵,持枪站立着,凝视着他守卫的正前方。那哨兵像漫画,滑稽、可笑,可因此整个画面和谐了、深刻了……
或许这是小姑娘儿戏的一笔,可这一笔叫人多么安慰啊!
小姑娘站起来走出人群,在他面前甜甜地一笑:“叔叔好!老师让我们每人写一封信寄出去,我就寄给你,你给我回信吗?”
“给我?”他有些尴尬,“叔叔是退伍兵,你写给那些没有退伍的叔叔吧。”
小姑娘把头一歪,纯真地望着他,“退伍怎么了,刚才那位穿西装的退伍叔叔说,我能上学、画画,是因为你们为我站过岗。”
他望着那双明净的眼,像有股清泉从他心里流过,哗哗啦啦、滋滋润润,冲去了心里的怨气、不解和忧愁……一下子变得开阔、恬静、明媚了。
七天后,师长接到了一封简短的信:
首长:
您好!
我一路顺风,安全到家了。
眼下,正是冬闲。大队让我当民兵营长,抓民兵工作。有件事,我想请首长相信并记住:像退伍军人证上写的那样,有一天需要我“招之即来”时,我会来的。
你的士兵:郭军
×月×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插人郭军在连队六年的杰出表现,与他被命令退伍的现实形成反差,构成情节上的跌宕变化,深化了作品的情感意蕴。
B.从不愿让师长提干到要师长出面留下自己,郭军行为的前后变化既强化了退伍命令带给他的心灵冲击,也突显了他的不甘。
C.和平年代军人职能发生了转变,郭军不能认识并接受这样的事实,想要通过师长摆脱农村户口留在部队,因此受到高林讥讽。
D.文中通过描写郭军的心路历程,既展现了普通军人面对命运转折时的彷徨失落,又讴歌了他们爱国奉献、深明大义的品格。
2.小说是怎样使郭军这一人物显得真实可信的?请简要分析。
3.结尾写郭军与小姑娘相遇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应急管理流程
(摘编自黄宏纯《突发件全面应急管理》)
材料二:
现代城市的集聚特征使突发件具有复杂性关联性和衍生性,城市应急管理不仅是对单一事件的应急响应,更是一个具备完整体系的应急机制。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信息技术,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和模式。应急管理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应用之一,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应急管理基于数据融合,面向业务应用,以决策和行动的智慧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集成化管理。其情报体系适应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业务综合化、信息资源多样化的要求,以支持智慧决策与智能响应。
(摘编自郭骅等《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应急管理情报体系研究》)
材料三:
每2分钟对400平方公里城市道路做一次全身扫描;实时感知智能烟感探头可能传回的报警;实时监控重点危化企业车间生产情况……这是作为未来城市基础设施的杭州城市大脑,关于这座城市实时进行的“日常思考”。
以杭州城市大脑余杭平台为例, 余杭平台承载了交通、卫健、城管、消防等9大模块。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条火警信息弹出,显示辖区内某道路上发生车辆起火事件。通过城市大脑的智能分析,火情的发生位置立刻被锁定。同时,主屏幕自动跳转到三维建模的城市地图,并在一侧出现了附近4路治安监控传回的实时画面。这一过程中,指挥中心迅速和辖区消防大队建立了实时联系。余杭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中屠石磊说, “比如,以前赶往火灾现场,只能得到粗略的现场情况描述,现在通过指挥中心、单兵端的智能联动,可以快速了解火场情况,提前制定救援方案。”
(摘编自吴帅帅《数据为智能治理赋能“城市大脑”迸发智慧光芒》)
材料四:
A市气象局于2017年12月31日发布预报,2018年1月2-7日将迎来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雨雪天气过程,并通过微信、报纸、电视等形式向市民发布该信息。市委市政府多次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暴雪灾害防御和应对工作。1月3-4日A市普降大雪后,城管、市政、交通等部门累计出动融雪车辆2870辆次,平地机28台次,滑雪铲车50台次,融雪巡视、值班人员1960人次,抛洒环保融雪剂350余吨,对市内主要交通干道进行交通疏导、融雪除水作业。大雪造成4-5日全市大范围交通瘫痪。在应对雪灾的过程中,行动所依据的方案没有明确规定相应响应级别应出动的人数、设备,现场指挥基本依靠领导经验决策。公交公司未及时为车辆配置防滑链,4日公交正常出车率不到一半,地铁5日早高峰出现故障,至中午12时8分才恢复通车。大型除雪设备、融雪剂储备不足。除雪初期,市政城管部门单打独斗,志愿参与除雪的市民无法与公共服务的接口对接。
(摘编自李洪斌、陈力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应急管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急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它包括预测预警、先期应对、应急处置、善后处理、完善预案等衔接紧密的流程。
B.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为有效降低危害,在事件发生之初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置,使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C.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应急管理情报体系,不仅可为决策和响应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为后续完善预案提供所需参考信息。
D.应急管理与智慧城市的结合,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各类信息技术的运用,它是一种城市管理和服务理念的转变更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大脑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应用之一,其优势表现在快速精确反应,对突发事件全过程动态分析,协助形成预判等。
B.A市因暴雪引发城市交通大面积瘫痪,城市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可见一斑,因而建设体系完整的综合应急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C.应对突发事件时,材料三与材料四呈现出不同的应急管理方式,由此可见信息化对于优化应急决策及行动的重要性。
D.城市大脑在多个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场景中得到有效应用,使城市生活更加安全便利,增强了市民的幸福感。
3.结合材料,就A市雪灾应急管理的完善提出合理建议。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国天下”观念滥觞于西周时期。西周从国家制度来看,施行的是分封制;从社会制度来看,施行的则是宗法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因而家国天下观念得以萌生。秦以后分封制改为郡县制,贵族制变为官僚制,但家国天下的观念经历代儒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的人生信念与精神追求。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弘扬家国天下观念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家国天下观念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这在今天仍不过时。孟子曰“天之本在家,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治家是治国的起点,家庭有序,国家才能稳固,家庭和睦,国家才能兴旺。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强势导致家庭私生活式微,家教逐渐被社会道德教化替代,家风也慢慢淡出现代社会文化评价视野。现代社会的秩序不单单靠宏观制度保障,也需要个人美德支撑,个人美德的养成关键在家庭,因此,在家庭与私人领域,仍需大力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其次,家国天下观念是现代中国社会伦理的重要维度。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儒家所追求的国家秩序,实质上是家庭秩序的扩大反映,爱国和爱家有高度的一致性。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不断碰撞,但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家国天下的教化塑造了中国人的人格精神,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这种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在今天常表现为个体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统一的追求,对国富民强的企盼。
最后,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当下中国建构互助型社会。儒家主张把基于血缘关系的爱推及大众乃至万物,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践行“泛爱众”的理想。《礼记》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论语》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视天下为一家,这让儒家的仁爱观念具有超越个人和家庭局限的可能,达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仁民爱物”的境界。当今中国经济腾飞,竞争加速,价值观冲突激烈,人们容易处于焦躁不安、互不信任乃至相互算计的人际危机之中。秉承儒家的家国天下观念,发扬儒家“仁民爱物”的精神有利于人们处世冷静达观,在竞争中存互利互惠之心,于合作中求共赢发展,从而助力当下建构互助型社会。
世易时移,但家国天下观念仍然为我们的个体生命带来精神关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弘扬。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儒家思想的长期教化,家国天下观念不断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人的种品格。
B.儒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如今已然解体,但其思想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C.家国天下观念有助于家庭伦理建设,但对处理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事务价值不大。
D.儒家注重家庭伦理秩序和家庭关系和睦,这种秩序与和睦通过“孝道”即可实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家国天下观念的当代价值,展开多角度论述,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
B.文章多处引用儒家经典言论,是为了更好地阐释家国天下观念的内涵及价值。
C.文章第二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突出家国观念对当代家庭伦理建设的重要性。
D.文章把回顾历史和关照现实统一起来,既有历史的纵深感,也有现实针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扬孝悌之道,提倡忠恕爱敬之德,要注意对传统家庭伦理观批判性继承,使之对现庭建设有积极意义。
B.家国天下观念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格精神,明代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为佐证。
C.家国天下观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兴旺相关联,凝聚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让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完全一致。
D.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扩展为天下为公的意识,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南北朝时,梁朝的士大夫多崇尚宽袍大带、大帽高履,外出都乘坐车舆,没有士大夫骑马。周弘正得到一匹良马,经常骑着它外出,满朝官员都认为他太过放纵。如果尚书郎这样的官员骑马,甚至会被人检举弹劾。这种风气传播开去,效仿的人很多。到侯景叛乱时,这些士大夫肌肤脆弱、筋骨柔嫩,受不了步行;身体瘦弱、气血不足,耐不得寒暑。在仓猝变乱中坐以待毙的,往往就是这些人。建康令王复,性格温文尔雅,从未骑过马,看到马嘶叫腾跃,非常害怕,对别人说:“这是老虎啊,为什么要把它称作马呢?”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