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节选)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醉则更相枕卧,卧而梦。

B.诸侯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

C.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闻者彰。

D.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2.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洎牧以谗诛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C 2.B 3.(l)想一想他们的祖辈父辈们,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2)等到燕太子丹用荆轲(刺杀秦王)做(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题中A项,第一个“以”,介词,译为“用”;第二个“以”,连词,相当于“而”; B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之”,动词,译为“往,到”; C项,两个“而”都表转折关系; D项,第一个“于”,介词,译为“与,和”;第二个“于”,介词,译为“在”。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根据特殊句式的特点来分析句子中存在什么特殊句式,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分类选择。例句“洎牧以谗诛”的意思是“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是被动句。 题中A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介词短语“于蓝”作“取”“青”的状语,按现代汉语在“取”“青”前,却放其后,是状语后置; B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的意思是“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吗”,是被动句,“于”表被动; C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意思是“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名词“句读”“惑”分别作动词“不知”“不解”的宾语,按现代汉语放“不知”“不解”后,却放其前,是宾语前置; D项,“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意思是“认为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姿态的的山水”,“有异态者”作名词“山水”的定语,按现代汉语放“山水”前,却放其后,是定语后置。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字词:(1)厥,其,他们的;祖父,祖辈父辈;暴,冒着;以,才。(2)以……为,用……做;计,计策;始,才;速,招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话说王熙凤接了宁国府的差事,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问了来升媳妇几句话,便坐车回家。

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一时看完,便又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②。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物品,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帐描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素日跟我的人,随身自有钟表,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明钥匙。第二日仍是卯正二刻过来。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说罢,又吩咐按数发与所用之物。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

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凤姐必知今日人客不少,在家中歇宿一夜,至寅正,起来梳洗,收拾完备,于卯正二刻,款款来至宁府。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

一时贾珍尤氏遣人来劝,凤姐方才止住。自入抱厦内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说着,吩咐:“散了罢。”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彼时宁府荣府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利害。

(有删改)

注:①钤束:约束、管制的意思。②描赔:照原样赔偿。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凤姐对宁国府风俗的思量,直接写出了宁国府内部管理混乱以及其当家者尤氏的无能。

B.选文中的“卯正”“巳正”“午初”“戌初”“寅正”均是用干支计时的。干支也可以用来计年,比如《赤壁赋》中的“壬戌”。

C.王熙凤的“放声大哭”是真哭,是带着对闺中知己秦可卿的痛惜而哭;众男女的“忙忙接声嚎哭”是假哭,是表演。

D.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选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塑造王熙凤的形象,表现其才干。

2.凤姐针对宁国府的五件风俗,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革除这些弊端?请简要概括。

3.从选文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  荷

赵文英

①数次邂逅,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年夏天,天大旱,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②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一池清冽碧水的荷塘一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着,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但田田荷叶依然绿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的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荷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③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④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勇敢而执著的荷。

⑤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⑥若遇秋雨骤至,一排排的荷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音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的。

⑦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⑧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而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痴如醉!

⑨据记载,远古时期,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古代精神领域中的种荷者,更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物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清雅的荷塘中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淤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表达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思想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婷婷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篇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⑩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茅塞顿开,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⑪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有删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下列对《说荷》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憾”领起全文,作者震憾于荷的临危不惧,顽强抗争。

B.第④段借助荷的故事,再次强调荷顽强的生命力,是对第③段“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的进一步补充。

C.第⑨段说荷很早就成为诗文中的经典意象,很多文人雅士借荷的高风亮节表达自己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

D.文本语言朴实恬淡,不重藻饰,在朴素的叙述中让人领悟生命的真谛: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应该坚持高风亮节,保持生命的活力。

2.《说荷》与《荷塘月色》选段在对荷的描写时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3.《说荷》盛赞荷的品质,请结合阅读体验,写出一句吟咏荷的古诗句(《说荷》引用的除外);再写出-位中国历史上如荷一般具有崇高品质的人,并作简要评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退秦师)))

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③启超没有什么学问一一可是也有一点喽!(《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⑤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

教材中很多语句不仅丰富着我们的语言知识,更对我们的人生有着启迪。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以“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为主题,在下列提供的成语中任选三个组成一组,模仿画线的句子,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

要求:(1)符合首句的观点:  (2)句式基本一致。

成语:

锲而不舍    见义勇为    规行矩步  雪中送炭  孜孜求学    夙兴夜寐

筚路蓝缕  古道热肠  苦心孤诣

成语深植于中华文化,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一幅博人的风景,那么成语就是它的微型景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言传身教”,每一个成语给我们诠释的都是教育的真谛,它体现的爱生育人的教育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汉字是蛮有意思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例如,“与日月合其明”中的“明”字:____,那是连孩子也知道的“日月为明”。可是,《说文解字》却道:“明,照也。”____,这是“明”的本义。于是,人们纳闷了:为什么是月光穿过窗户照进来,而不是日光呢?太阳难道不比月光更明亮吗?原来,这跟中国人的诗意情怀有关。中国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中国文人又对月光情有独钟。所以,____,他们并没有太多地去关注光线;而在明月当空的晚上,人们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