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晩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我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描写昏暗的灯光与锅里嫩滑的豆腐,这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背景,烘托出家庭亲情的温暖与美好。

B.第二段记述冬夜游西湖,空旷的湖面与月色、山影、灯火等景物共同营造出冬夜清冷、宁静、惆怅的氛围。

C.文中的“闲笔”别有深意,比如写P君已去向不明,妻子去世快四年,暗藏人事变迁、往昔难再的感慨。

D.文章构思精巧,以冬天里的暖意为主线贯穿对不同的场景与不同的人的追忆,语言清新晓畅又细腻感人。

2.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2)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

3.第三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B 2.(1)父亲给我们做白煮豆腐,表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2)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寺里的热闹。 3.承上启下,突出了家里的温暖,以及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本题B项,营造出“惆怅的氛围”错误,属于无中生有,由“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可以看出,文中描绘的景色优美,营造出安宁静谧的氛围。 故选B。 2.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本题中,理解“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要联系前文“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和后文“父亲说晩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用“小洋锅”给我们做白煮豆腐吃来取暖,表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理解“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联系前文“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突出了寺里的热闹;而“好像醒了一场梦”,联系前文“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寺里的热闹。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本文第三段的环境描写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写的是“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外面是冷清;而后面写的是“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突出了家里的温暖,起到了过渡作用,也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作家研究中最基础的史料整理工作,年谱是作家一生创作与生活的编年史,是纪传性和纪实性的整合。

相对而言,传记类写作虽然以史实为本,但往往是一种带着情感、情绪的追述式或追忆式文学写作。不管是自传还是一般的传记,都会在史料呈现、还原的基础上通过“纪传式叙述”而具有“故事性”特征。面对同一个传主,同样以史实为本,纪传与纪实写法却大异其趣。年谱作者隐身在史实背后,成为客观记述、冷静归档史料的史学家。而传记作者在对传主跌宕命运“同情与理解”中有时会化身为与传主进行文字对话的文学家,或是传主创作与人生来龙去脉的解说员和阐释者。在此意义上,传记可以流行由很多人创作的不同版本,而以史学研究为圭臬的年谱只要有一本完备优秀的就够了。后来者仅需查漏补缺续编史料细节而已,否则就是重复性的研究工作。比如鲁迅传记已有30多个流行的版本,而鲁迅年谱的版本相对单一,而且只在有新的发现时才重新修订。

相较于既受普通读者又受学术同行欢迎的作家传记与评传,年谱写作更重史料而不重可读性。如果说传记作者的传记写法有知音型和旁观者型两大类,那么年谱写法基本是旁观者型的一种写作:史料陈述,作者隐身。其中,部分学者既著有作家年谱,同时又著有作家传记与评传。好的写作者能够以两套笔墨,两种写法在传记、评传与年谱之间恪守某种界线。比如易彬的《穆旦年谱》和《穆旦评传》。不同写法既使故事与史料各有来处各有去处,亦使评论与史料互相使用与互证,读者所见则是故事性与纪实性各自见长的纪传与纪实。

年谱写作是在时间轴意义上对作家生平与创作进行的全记录,不论大事小事只需按照年月日逐条次第铺排罗列下来,甚至是以一种流水账式的写法,完整同等呈现作家人生与创作经历中的“大变故”与“小故事”。这种写法需要的不仅是作家生活事件中不论“震惊处”还是“平凡处”的各种事实支撑,更需要的是历史细节的真实还原。同样都是追求历史的真实性,传主生命中的“震惊事件”或思想、创作转变的关节点往往在传记与评传中成为“亮点”和“重头戏”,考验着写作者对传主生平活动的聚会判断能力和文字铺陈功力。同时,传记作者如果进入完全的细节真实展览而不做任何评判,则传记写作更接近于年谱写作;相反,如果在基本史实上加入较多文学性与故事性的描述,则成为典型的文学评传。

总之,史料史实是年谱写作的学术生命线,年谱作者不必论道、不应评判而应退场,让位于史实本身开口,这才是年谱的真正写法。

(摘编自李润霞《作者隐身,史实开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年谱以史实为本,以编年史的形式客观冷静地记述作家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的重要事件。

B.鲁迅年谱的版本相对单一,因为年谱追求史料的完备真实而不注重作者的主观阐释。

C.“史料陈述,作者隐身”的写作,使得年谱可读性很低,难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年谱在呈现作家人生与创作经历中的“大变故”与“小故事”时必须注意详略取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年谱的纪传性与纪实性的特点进行论述时,侧重分析其纪实性。

B.文章通过年谱与传记的对比,多角度分析年谱不同于传记的鲜明特点。

C.文章按照提出观点、展开论证、得出结论的写作思路展开,层次分明。

D.文章使用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从三个层面论证“作者隐身”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文学价值而言,年谱可能不如传记,因为年谱追求的主要是在史学研究上的价值。

B.为了保证客观性,年谱作者不应流露对传主的同情与理解,更不应成为传主的知音。

C.同一传主的年谱与传记放在一起参照来读,能使人获得纪实性与故事性的双重感受。

D.在记述历史的细节时,年谱与传记在写作目的、写作方式上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

文帝时,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建元二年,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裙厕腧,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B.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C.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

D.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即项羽,籍是名,羽是字。古人对平辈或尊辈多称名,在自称及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中则多称字。

B.二千石,汉代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因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所以也称郡守为“二千石”。

C.“归老”指退休养老。古代表示退休的词语还有“致仕”、“致政”“移疾”、“乞骸骨”、“告老还乡”等。

D.洗沐,指代休假。秦汉时有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因此官府每五天休假一天,称为“洗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石君石奋因恭敬谨慎的态度深受汉高祖刘邦的喜爱,汉高祖命他担任中涓一职,受理大臣文书和谒见之事。

B.子孙有过错,万石君不亲自责骂,而让其他子孙责备犯错之人,经族中长辈求情,承认并改正错误后才可原谅。

C.石建作为万石君的长子,也非常孝顺,他做郎中令时还常常亲自为父亲清洗贴身衣物,并且不让父亲知晓。

D.司马迁引用孔子所说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评价万石君,认为万石君是一位以身作则、行为敦厚的君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

(2)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羽音声调激愤,变徵则声调悲凉。

B.“四书五经”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其中“五经”指《诗》《书》《礼》《易》《论语》五部经书。

C.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D.“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其中“独”指年老无子女的老人。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B.(亚父)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C.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D.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B.微斯人,吾谁与归/不然,籍何以至此

C.甚矣,汝之不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