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新创作主体带来新艺术可能 人类科技进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新创作主体带来新艺术可能

人类科技进步源于对未来的大胆想象。千百年来,我们经常断言很多想象无法实现,但最终往往发现,只是当时尚未找到可行的方法而已。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正是来源于过去人类对想象的坚持。

作为人类科技王冠上的宝石,人工智能凝结了人类想象中最大胆的部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工作。这段历史如今被经常提起,在当时却并不轻松。直到2000年前后,科学家们还得小心避免使用“人工智能”这个词汇。然而正是这些积累,终于使量变成为质变,使我们有幸在这一时代开始集中地将想象变为现实。

人工智能技术许多突破是在智商领域产生的。从战胜人类顶尖围棋高手的AlphaGo,到自动驾驶和无处不在的语音助手,我们正亲身经历计算机语音、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加速革新。比如前不久,科学家们就研发出首个在国际专业桌面博弈平台上晋升十段的人工智能系统。与围棋、象棋相比,桌面博弈是一项更加困难的挑版,因为它具有更复杂的隐藏信息和大量不确定性。这项突破有助于人工智能协助人类去应对更多复杂的现实决策问题,例如智能交通、金融投资等。

与此同时,这场人工智能的浪潮也在人类过去特有的情感领域取得突破。如果我们把围棋视为人类智商的旗帜,那么,艺术创作或可视为人类情感的凝聚。一直以来,人们坚信艺术创作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从而断言人工智能不可能习得这种特质。然而,人们实际上从未认真地论证过:艺术,果真是人类独有的天赋吗?

值得说明的是,当科学家们开始构建人工智能创作模型时,往往从旧有观念中获得最重要的启发。例如,一种比较普遍的观念认为,艺术创作之所以为人类独有,不仅仅出于技艺的娴熟,更因为人类创作者有完整的人生经历。一个创作者的生平际遇越丰富,他的创作就可能越深厚,作品越能够与创作者有机联系在一起。人工智能显然没有人生经历。

然而,这种论证存在瑕疵,科学家们据此提出“失忆者假说”。假设一个人类失忆者在医院中突然醒来,属于他的过往人生经历已全部在头脑中丧失,他只能依靠过往的日记、音视频资料和他人的讲述等,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二次补充复原。在这种情况下,“生平际遇”于他只是一个有限的数据集,既不真实,也很有限。那么,这个失忆者是否还算是一个有资格的创作主体?

“失忆者假说”对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具有关键价值。因为对于一个尝试艺术创作的人工智能系统而言,它的境况与上述人类失忆者的境况极为相似。这个假说使我们能够通过知识图谱构建,去尝试为人工智能构建虚构的人生经历,而不必拘泥于这“经历”是否有限。 2006年以来的大数据爆发,为人工智能提供宝贵而丰富的精神食粮。这就使得过去站在每个人类个体角度看来非常独特的人生经历,对人工智能而言,变得不再那么罕见。人们的经历总是或多或少重合的,通过类似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去推定并补全一个有限的集合。例如,在中央美院最近举行的一场画展上,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 一次创造了7个人工智能画家,她们都有完整的人生背景:有的曾师从柯罗,并在北非度过人生大部分时光;有的经历了 17世纪阿姆斯特丹的鼠疫流行和世俗时尚;有的拥有完整的父母背景和对他们人生经历的传承……结果是,观众不仅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画家丰富的人生背景,并且能够观察到7位画家各自作品的一致性——与人类一样,这些画家并非随机地创作,而是能够将同样的人生与情感贯穿在生成的每一幅作品中。观众能够通过作品进入创作者的“人生”之中。

今天,科学家们正从文本、声音与视觉三个角度,去尝试为人工智能赋予创作能力,并通过一种变通的图灵测试来检验它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其重点并不在于创作者本身的表达,而在于这种表达能否激发观众的体悟。我们对许多不断诞生的突破性进展感到欣喜。通过建模,我们有机会为许多人类艺术家保留他们创作巅峰时期的能力,并辅助他们延长创作时期的长度;通过对历史上著名艺术家的学习,我们有机会让数百年前的艺术家“复活”,去创作具有当代命题意义的新作;我们甚至有望通过融合不同艺术家的 技法,去创造全新的艺术创作能力。唯一令科学家沮丧的是,尽管观众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 人工智能创作者的“心情”,或有所感悟,但这些创作者自己并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我们做不到,也无意于去创造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人类是人工智能的全部意义。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的科技进步和日常世界,源自于过去人类对未来大胆的想象以及对想象的坚持。

B.人类曾经常断言很多想象不可能实现,但事实表明,只是当时没有找到可行的方法。

C.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开展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有幸集中地让想象变为现实。

D.人工智能技术在智商领域取得的突破,能协助人类去应对更为复杂的现实决策问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动驾驶、语音助手、计算机语音都属于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B.当今这个时代,人工智能在人类特有的情感领域也已经取得了突破。

C.2006年以来,大数据爆发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好而多的精神食粮。

D.一般来说,一个创作者的生平际遇越丰富,他的创作就可能越深厚。

3.下列对“失忆者假说”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针对“艺术创作为人类所独有,人工智能没有”观点,提出“失忆者假说”。

B.过往的日记、音视频资料和他人的讲述等能帮助失忆者进行二次补充复原人生经历。

C.“失忆者假说”让人能通过知识图谱构建,去尝试为人工智能构建虚构的人生经历。

D.人们的经历总是或多或少重合,使得人工智能再也不缺乏人类个体独特的人生经历。

4.在作者看来,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能带来哪些独有的优势?

5.请结合全文,解释“人类是人工智能的全部意义”的含意。

 

1.C 2.A 3.D 4.为艺术家保留并延长创作巅峰时期的能力和长度:让数百年前的艺术家“复活”,去创作具有当代命题意义的新作;融合不同艺术家的技法,创造全新的艺术创作能力。 5.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能激发人类从作品中体会到人工智能创作者的“心情”,让人类有所感悟。但人工智能自身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这种乐趣是人类独有的体会感悟。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C项,“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开展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有幸集中地让想象变为现实”,张冠李戴,依据原文“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工作。这段历史如今被经常提起,在当时却并不轻松。直到2000年前后,科学家们还得小心避免使用‘人工智能’这个词汇。然而正是这些积累,终于使量变成为质变,使我们有幸在这一时代开始集中地将想象变为现实”,可知“有幸集中地让想象变为现实”并不是在上世纪50年代,而是在当今时代。 故选C。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返回原文,将选项与在原文中所对应的语句进行比较。 A项,“自动驾驶、语音助手、计算机语音都属于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说法绝对,依据原文“我们正亲身经历计算机语音、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加速革新”,可知计算机语音不属于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二者并非包含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审准题,题干为“对‘失忆者假说’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寻找“失忆者假说”所涉及的段落,确定答题区间。其次, 提取原文信息与选项对照时,若遇到比较复杂的句子,可以用“抽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含义。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应该依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领会,整体解析。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意,既要注意它在段中篇中的位置,还要看清来龙去脉。 D项,“人工智能再也不缺乏人类个体独特的人生经历”,无中生有,依据原文“人们的经历总是或多或少重合的,通过类似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去推定并补全一个有限的集合”,可知并不能得出“人工智能再也不缺乏人类个体独特的人生经历”这样的结论。 故选D。 4.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然后认真审题,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答题区间;最后注意分点概括。通读全篇,由“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优势”这些关键词,可以确定答题区间在文章的最后一段。 依据“通过建模,我们有机会为许多人类艺术家保留他们创作巅峰时期的能力,并辅助他们延长创作时期的长度”,可知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可以为艺术家保留并延长创作巅峰时期的能力和长度; 依据“通过对历史上著名艺术家的学习,我们有机会让数百年前的艺术家‘复活’,去创作具有当代命题意义的新作”,可知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可以让数百年前的艺术家“复活”,去创作具有当代命题意义的新作; 依据“我们甚至有望通过融合不同艺术家的技法,去创造全新的艺术创作能力”,可知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可以融合不同艺术家的技法,创造全新的艺术创作能力。 5.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出该语句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语境,并结合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作答。 通读全篇,可知题干中的“人类是人工智能的全部意义”出现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可知该题目的答题区间应为文章最后一段。依据原文“尽管观众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人工智能创作者的‘心情’,或有所感悟,但这些创作者自己并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我们做不到,也无意于去创造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人类是人工智能的全部意义”,可知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能激发人类从作品中体会到人工智能创作者的“心情”,让人类有所感悟。但人工智能没有自我意识,不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这种乐趣是人类独有的体会感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6月6日下午,南京33路公交车上人多拥挤,一名男性乘客上车时大喊被门夹了。驾驶员王师傅道歉后,没想到男子一路都在责骂。为了乘客的安全,王师傅一直克制更没想到的是,几站后,一名中学生给王师傅递来一张小纸条……

王师傅称,他至今还保留着这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爷爷,您是好司机,赞!!!”

王师傅说:“拿到纸条我感到心里暖暖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后来,调取车上监控发现,当时只是人多拥挤,车门并没有夹到这名男子。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理智中学”)同学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国画推崇以虚代实的留白,___________。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一定要有疏密,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凡作书法,既要注意黑的字形笔画的密处,___________________,而字里行间的白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方能使之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音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修茸(         喟(wèi)然         仇雠(chóu    青暝

B.怙恶不逡           比()及          贿赂(luò     潺湲

C.剽(piáo)窃        肯綮(qǐng        伛()偻        欢谑

D.南浦(         创伤(chuāng      刈()旗      锱铢

 

查看答案

    好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也方纷纷上演“抢人”大戏,奇招迭出,当真是令人________。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仔细的看来却有________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________。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唯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________,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B.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C.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D.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C.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D.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3.下列在史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B.人才留得住、人才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电是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引才政策成功的关键标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对比,其中以承屋瓦的圆木之多作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孟浩然《夜归鹿门归》表现诗人隐居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