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一篇题为“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一篇题为“我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发众多家长热议。数学课200元一节,新概念英语2000多元一期,钢琴课450元一节……各种培训班账单被家长无奈地称为“碎钞机”。相关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348位网友中,超过三成网友表示孩子暑期补课花费已经超过万元。其中南京一位初中生家长表示,女儿光数学就上了3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还上了钢琴课等,花了好几万元。一位家长补充说,这些花费仅是上补习课的费用,如果加上购买辅导资料、课外书,外出旅游或者各种游学夏令营的费用,1万元是远远不够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暑期疯狂补课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首先是家长和学生被升学压力裹挟,为了进好学校,大家都很焦虑。家长普遍抱有这样的心态:班上成绩好的学生都在补,那其他学生还能不补吗?

(摘编自《扬子晚报》)

材料二:

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2016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同年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82亿),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而根据新浪数据中心此前联合某教育机构发布的《2017全国中小学生课外培训调查报告》,在为补习“埋单”的家庭中,一半以上中小学生每年参加课外辅导的花费为2000~10000元,更有13.7%的家庭每年为教育培训花费2万元以上。

作为校内教学的有益补充,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近些年越来越多地承载起学生对于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和分众化的需要,也正是这个原因,近年来民办教育培训行业风生水起,被受众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整个民办教育培训行业中,近95%的市场份额被众多中小型机构占据,几家大的教育培训机构所占份额不超过整个市场份额的5%。相对而言,对小机构的监管更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薛二勇分析,“还有一个数字让人忧虑,据不完全统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中,证照齐全的比例不到20%,这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直接表现为:机构违法违规成本低、教学质量无保障、价格机制混乱,聘用的教师无资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流动率过高,教学无保障,等等。”

“在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施行之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虽然叫培训机构,听起来属教育范畴,但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大量机构为公司性质,在工商部门注册。尽管有少量经过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前置审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监管力度也还不够。”杨念鲁介绍。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中立表示:“学生家长过度关注孩子成绩,通过校外补课的形式片面追求成绩,这影响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绿色升学率’。”

“减负是全社会的问题,应多方联动解决。”四川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认为,学校应坚决执行为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规定,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推进课堂和课程改革,向课堂要质量。

社会上的“文凭歧视”现象愈演愈烈,不断为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推波助澜。不管待聘岗位对人才类型有何特殊要求,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都要求岗位申请者的本科出身必须是“985”或“211”大学,否则一概不予录用。这种失范行为给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几乎每一所大学都号称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对基础教育不择手段地索取高分学生。当学校、家长和孩子都盯着全国这一百多所大学的有限席位时,其竞争之惨烈、后果之严重着实难以想象。既然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社会就有责任与教育理性沟通,为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给教育以正确导向。

(摘编自《中小学减负政策执行力反思与出路》)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提供的数据可知,在我国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是非常受重视的。

B.校外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C.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发展不规范,存在机制层面的原因,即教育行政部门与工商部门的管理边界模糊。

D.尽管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顽疾”并发,难题与挑战共存,但其仍然有存在的价值。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个堆砌时间与金钱的“游戏”,而不尊重教育规律,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孩子必定无所成就。

B.家长们面对难以承受的负担,怨声载道,表明他们未来对待课外培训,会更加理性,对孩子学业的要求,会更加宽松。

C.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其全面发展,而且会催生出众多社会问题。

D.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更需要孩子们自己争取。

3.请针对假期“补课热”的负面影响,提出几条建议。

 

1.B 2.C 3.①家长应理智对待课外辅导,量力而行;②学校应坚决执行为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规定,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③教育行政部门和工商部门应明确职责,加强行业的监管与治理;④高校应对生源选拔制度进行联合改革,改变“唯分数论”的选拔模式;⑤社会应避免“文凭歧视”,特别是用人单位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机构违法违规成本低、教学质量无保障……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分析可知,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只是校外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的原因之一,并非最主要的原因。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 A项,“孩子必定无所成就”说法绝对; B项,“家长们面对难以承受的负担怨声载道”夸大事实;还有,结合文本内容“家长普遍抱有这样的心态:班上成绩好的学生都在补,那其他学生还能不补吗”分析可知,“更加理性”“更加宽松”错误。 D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更需要孩子们自己争取”无中生有。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归纳文中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针对假期“补课热”的负面影响,提出几条建议。然后通读文本,筛选出文本中有关假期“补课热”的负面影响,根据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结合材料一分析可知,家长应该理智对待课外辅导,量力而行;结合“学校应坚决执行……改变‘唯分数论’……向课堂要质量”分析可知,学校应坚决执行为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规定,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结合“但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对其监管力度也还不够”分析可知,教育行政部门和工商部门应明确职责,加强行业的监管与治理;结合“社会上的‘文凭歧视’现象愈演愈烈……”分析可知,社会应避免“文凭歧视”,特别是用人单位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巴金的《家》中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的是谁?这人物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选择两件具体的事件或情节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家》中鸣凤自杀时,十分细腻生动的刻画了鸣凤纯洁善良的性格和不幸的命运,以及对觉慧真挚的爱,增添了悲剧色彩,推动了情节发展的描写方式是(    )。

A.动作描写 B.肖像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名著名篇《家》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巴金的《家》中觉新的亲事是通过相亲的方式很快定了下来,因为他的“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

B.巴金的《家》中,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一方面,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又使他怯弱忍让,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C.《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D.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死去。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人生空幻,并借凭吊明月寄托内心深沉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中“万里悲秋”之“悲”意蕴丰富:有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有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有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也有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B.《归园田居(其一)》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C.《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对年纪轻轻就被重用并建立丰功伟业的周瑜的追忆,体现了词人白发早生、仕途不平、壮志难酬的感伤。

D.《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