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启蒙思潮与公私观念
刘志琴
①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不绝如缕。即使在先秦时代,也星星点点地散见于诸子的篇章中。到封建社会后期,在宋明理学崇天理、灭人欲的高压下,“私”无藏身之处,然而发展到明后期,王艮对天理作了重新的解释,他说:“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人的本性是自然,自然趋向快乐,穿衣吃饭是自然要求,顺应自然要求,就是至道和快乐。这就从理论上提出了“人同此欲”是“自然天则”的命题,强调人欲与天理并非天生对立。顺应自然的发展,以己欲度人欲,乃是顺人意应天理的行为。
②由肯定人欲进而提出“尊身”的观念,认为“尊身不尊道,不谓之尊身。尊道不尊身,不谓之尊道。”。王艮提出“爱身如宝”的思想:“知保身者,则必爱身如宝。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人爱我,则我身保矣。……能敬身,则不敢慢人。不慢人,则人不慢我。人不慢我,则吾身保矣。此‘仁’也,‘万物一体之道’也。”并按此理推至“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吾身保,然后能保天下矣”,把“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认为保身与保国、保天下是一致的,这是对“身”的最高评价,显然,这“身”是依托个体的人而存在的,有身尊才能做到道尊,实际上这已超越群体,属于个体性的范畴。在群体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中,突出“身”和“生”的观念,回归人的本性,是个体从群体剥离的前提,是冲破封建伦理坚冰而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
③这在中国是个艰难的历程,近代人文启蒙以崇尚个人价值和人格独立为内涵,这是封建文化对人的传统观念中难以含有的内容。“人文”这一概念在中国虽然古已有之,但这是指人与人的关系,与西方的人文观大相径庭。在中国呼唤个人意识的觉醒,首先要有“私”的回归,这是近代中国启蒙的必然历程。王艮在个体性和“人同此欲”方面突破了传统禁锢,触发了个人意识的觉醒。
④此后,“说私”“道私”的思潮接连而出,覃思不断。袁宏道以“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谈”激励人们尽情享受个人的欢乐,独抒性灵,使人耳目一新。李贽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黄宗羲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他们都对“私”的合理性作了重新估价,使人振聋发聩。冯梦龙进而提出“以情设情”,鼓吹情能动天地、泣鬼神、生万物。他列举周文王喜好《关睢》,吕尚掩面斩妲己,不忍心美人死在自己的刀下等,阐明圣人也有为情色而动心的私情。
⑤因此冯梦龙说“人知圣贤不溺情,不知惟真圣贤不远于情”,宣称六经皆为情教,倡议创立情教。傅山提出的反奴俗、反自锢更是高人一筹。凡此种种“性灵说”“童心说”“情教说”在明末风动一时,都以论证私情、私欲的合理性而启人心智,启动了中国人文启蒙的新思潮。它从明清之际开启,经过中断,再开启,前进又徘徊,直到20世纪初年章太炎才提出人的“自性”和“主体在人”的思想,并从科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证了人的自然性,才进入真正的启蒙时代。
1.第①段加点词“不绝如缕”是指“对个体生命关怀的学说”在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
2.对“尊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身”的观念是在顺应天理、肯定人的欲望的基础上提出的。
B.王艮将“尊身”提到“尊道”的地位,是对“身”的最高评价。
C.群体本位下,突出“身”“生”观念,意味着人的本性的回归。
D.“尊身”意味着对群体的剥离和否定,是走向人文启蒙的先导。
3.根据上下文,对第③段加点词“西方的人文观”含义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人与人交流的自由和率性。
B.崇尚自我价值体现,关注人格独立,维护人性尊严。
C.“私”的观念至上,呼唤个人意识觉醒,关注启蒙。
D.突破传统禁锢,张扬个体性,强调个体欲望的实现。
4.对第④段的引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宏道认为目耳身口可极尽色声鲜谈,从欲望的角度证明私的必要。
B.李贽认为有“私”才能治家理政,从本心角度证明人们对私的接纳。
C.黄宗羲认为人本来是自私自利的,从人性角度重新评价了私的合理。
D.冯梦龙以圣人有为情色而动的私情,证明私情乃人间最美好的情感。
5.本文从明代“私”的观念的确立来追述中国思想启蒙的历程,话题集中,思路清晰,请对此加以评析。
按要求选择。
(1)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名句,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
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应受到尊重。自尊、自重,就意味着尊重他人,自主、自由,就意味着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我们常常发现,标榜 者与 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唯命是听的人往往不负责任。与 完全相反,宽以待己者往往严以对人。这正是因为自尊者尊重人,自由选择的人是负责的人,而又决不强人所难,自爱的人爱人,他们懂得 。
①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己所不欲,勿施予人 ③不为五斗米折腰 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2)青年作者王俐平在一次座谈会上认识了《文学月刊》的编辑李格非老师,王俐平为了投稿和请教方便,主动加了李格非老师的微信。某日,王俐平将自己的短篇小说用微信发送给李格非老师,微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李老师,奉上一篇小作,请您多加指教;如有可能发表在贵刊,将是我莫大的荣幸。李格非因为工作调动,不再担任该刊编辑,于是回复道:谢谢您的信任,很抱歉,我已调离编辑部。
下面是几位同学替王俐平拟定回复李老师的微信,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太遗憾了!他们会为失去一位这么好的编辑而感到惭愧。
B.噢,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祝您在新的岗位顺利。
C.那是巨大损失啊,您现在做什么?我马上加入您的队伍。
D.这样啊,你应该在杂志上通告一下,免得我们以后误投。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尘满面,鬓如霜。(苏轼《____________·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纵豆蔻词工,_____________,难赋深情。 (姜夔《扬州慢》)
(3)本来是自己思念对方,却描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有人将这种手法命名为叫“从对面写起”;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运用这种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知道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吗?你家的家风是写出来挂在了墙上,还是在父母的话语里,还是从小就藏在了你心里呢?……
近日,中央电视台正在进行的关于“家风家规”的新闻调查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被采访者有的从不同的角度对家风家规作了详细的解释,有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阐述着自己家的家风家规……大家的回答有“做人要诚实”“吃亏是福”“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互助互爱”“勤俭持家”“记住自己的根,不能忘本”“忠厚老实,不投机取巧”等等。
央视的这一举措,让“家风家规”这个话题进入了公众视野,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请你以“家风”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B.步余马于兰皋兮 因击沛公于坐
C.君家妇难为 阿母为汝求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