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王凯字胜之。祖审钧,尝为永兴军驻泊都监,以击贼死,遂家京兆。饶于财,...

文言文阅读

王凯字胜之。祖审钧,尝为永兴军驻泊都监,以击贼死,遂家京兆。饶于财,凯散施结客。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遂以为三班奉职、监凤翔盩厔税。先是,守卒扫遗秆自入,凯禁绝,而众欲害之。事觉,他监官皆坐故纵,凯独得免。元昊反,尝出双烽桥、染枝谷,遇夏人,破之。又破庞青、黄罗部,再战于伺候烽,前后斩首三百余级,获区落马牛、橐驼、器械以数千计。夏人围麟州,乘城拒斗,昼夜三十一日,始解去。特迁西头供奉官。代迁,边寇犹钞掠,以为巡检使,与张岊护粮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与岊相失。乃分兵出其后夹击之,复与岊合,斩首百余级。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后夏人二万寇青塞堡,凯出鞋邪谷,转战四十里,大败之,复得所掠马牛以还。凯治军有纪律,善抚循士卒,平居与均饮食,至临阵援枹鼓, 毅然不少假。故士卒畏信,战无不力,前后与敌遇,未尝挫衄。兔毛川之战,内侍宋永诚哭于军中,凯劾罢之。经略使明镐言凯在河外九年,有功,遂领资州刺史。久之召还,未及见,会甘陵盗起,即命领兵赴城下。贼平,泽州刺史、知邠州。未几,又徙秦凤路,辞日,帝以唃氏木征, 交易阻绝,颇有入寇之萌,宜安静以处之。凯至,与主帅以恩信抚接, 遂复常贡。卒,年六十六。赠彰武军节度使,谥庄恪。

(节选自《宋史·王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B.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C.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D.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兆,因初指西汉都城——今陕西西安附近地区,后世便以之指称都城。

B. 枹鼓,分指“鼓槌”“鼓”,因其在战场上能增提势气,后又常指“战鼓”。

C. 经略使,指在边境重要区域设置的主管边务的长官,唐宋诸朝多有设置。

D. 谕,文中为“谕旨”的简称,“谕旨”是指帝王诸侯及部分高官的诏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凯秉公绝私,维护公家利益。面对守卒将遗落的草料归入私囊的行为,他不像其他监察官员那样纵容,而是严令禁止。

B. 王凯不畏艰险,屡次建立战功。与夏军作战中,他移徙多处作战,苦守围城一月,斩获敌首物资颇多,立下了赫赫战功。

C. 王凯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平日里,他与将士们平分食物,战时,将士们甘愿为他竭力作战。

D. 王凯谨遵圣命,成功化解夷患。少数名族有叛乱之嫌,他采取“无为”之策,静观其变,顺利消除了叛离之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

(2)代迁,边寇犹钞掠,以为巡检使,与张岊护粮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与岊相失。

 

1.B 2.D 3.D 4.(1)当时寇准任长安太守,见到他的外形相貌觉得不寻常。为他上言:“王审钧为忠义而死,应当录用他的遗孤。” (2)任满升迁,边境敌军还在掠夺,王凯任巡检使,与张岊在青眉浪保护粮道,敌军突然大批到达,与张岊失散。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这段文字是说“又进入兔毛川,贼军人马三万,王凯率六千士兵陷入包围,飞箭射在脸上,战斗不停,又斩首百余级,贼军自相践踏,死的人数以千计”,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兔毛川”“贼众”“凯”“兵”“流矢”“面”“贼”“死者”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进行排除,如“中”意思是“射中”,主语是“流矢”,宾语是“面”,句子结构完整,应该在“面”后断开,排除CD两项;分析AB两项来看, “陷围”是“以兵六千”的结果,二者之间不需要断开,如果断开,则“以兵六千”感觉语义不完整,排除A项,故选B。 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谕旨’是指帝王诸侯及部分高官的诏令”中“诸侯及部分高官”错误,“谕旨”指晓谕帝旨或皇帝的诏令。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采取‘无为’之策,静观其变”错误,文中说的是“与主帅以恩信抚接”,说明王凯到任后,还是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的。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守”,名词做动词,做太守;“状貌”,外形相貌;“奇”,形容词意动,认为不一般;“为”,替,“为”后省略代词“之”;“以”,因为;“录”,录用;“孤”,遗孤;两个“其”都是代词,第一个代王凯,第二个代王审钧。第二句中,“代迁”,任满升迁;“犹”,仍然;“抄掠”,掠夺;“以为”应为“以之为”,让……担任;“……于青眉浪”状语后置,应为“于青眉浪护粮道”;“至”,到;“失”,失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目前,养老保险还是省级统筹为主。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

(摘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

材料二:

材料三:

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因此,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我国“入世”之后,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以及文体设施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但我们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

开展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找人类存在和人生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抚。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实行的省级统筹为主的养老保险,存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

B.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C.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老年抚养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至2050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D.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将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警示中国在养老问题上必须及早拿出相应对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医学教育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里增加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教学内容。

B.国家应该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专门负责老年社区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C.社区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服务,使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大事也不出街道。

D.老年文艺事业应该成为养老事业的组成部分,只要让老年人欣赏老年文艺作品,就能使他们升华情感、完善道德。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两棵香椿树

唐波清

春意盎然的时候,两棵香椿树香得让人直流口水。

张老汉的屋门口,就有这样两棵包裹着春天味道的香椿树。据说这两棵香椿树至少也有四十年的树龄,准确地算起来,左边的那棵香椿树种了四十三年,右边的那棵香椿树种了四十一年。

偏僻的小山村,张老汉的家在村子的最东头,屋后有山丘,房前有水塘,四周树木成荫。冬暖夏凉,算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村里人都说,风水好的地方,肯定会出人物。这话在张老汉的家里得到了应验,张老汉的小儿子叫张小椿,那就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当年以全国文科状元的身份考上了北大,大学毕业就留在了北京,今年只有41岁,听说就爬上了厅级干部的职位。遗憾的是,每年难得回老家看望张老汉一次,可张老汉依然以他为荣,自豪得很。

张老汉含辛茹苦地养大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张大椿,老大出生的第二天,张老汉便在门前栽了一棵椿树苗,说是专门替大儿子种的这棵树,老大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隔了两年,小儿子出生的第二天,张老汉也在门前栽了一棵椿树苗,说是专门替小儿子种的这棵树,老幺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老大张大椿,今年四十有三,比弟弟大两岁,一直在家侍弄几亩田地,他就是个本分的农民。张老汉的婆娘,年轻的时候患结核病死得早。张大椿从此就没了娘,便加倍地孝顺张老汉。

要说这个张大椿,在村子里随便打听打听,老少皆知,那可是一个大好人。张大椿从小就善良懂事,本来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盖,为了让弟弟继续读书,他忍痛辍学,小小年纪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农忙,栽田拱土,种植庄稼,挑水打粮;农闲,起早摸黑,钻进煤窑,赚苦力钱。春天里的好几个凌晨,他站在两棵香椿树下,举起一根长长的顶头绑着一把镰刀的竹竿,轻柔地割下鲜嫩的香椿芽,赶在天亮之前要卖到十里外的集市上,为弟弟一点点地积攒学费。好不容易将弟弟供上大学,母亲却被病魔早早地夺走了生命。

这些年,张大椿孝顺他爹那可是没得说。要说张老汉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点儿也不为过。每晚上床前,张大椿都会端来一盒冰,帮他爹又是洗脚又是按摩,半夜还要起来替他爹盖好被子;有啥好吃的东西,肯定要让他爹先尝第一口,过年过节还替他爹备上好烟好酒;有啥好布料,肯定要派媳妇扯上几尺,送到村里的老裁缝家,张老汉的衣服一件比一件新。

村里人在张老汉的面前,只要提起他的两个儿子,总会竖起大拇指:“您真是好福气。大儿子是天下第一孝子,小儿子是天下第一状元。”

张老汉每次都会说那么两句话:“大椿就莫提,一个土八路,泥巴里能混出啥模样?没出息。不信,您看看俺家左边那棵香椿树长得枯枝败叶的,这和大椿没啥两样。俺那个小椿,真还不错,念书是状元,当官在北京,他才算是个人才。不信,您瞧瞧俺家右边那棵香椿树长得枝繁叶茂的,这和小椿一个模样。”

张老汉说起大儿子,总要唉声叹气;夸起小儿子,总会眉飞色舞。

村里有个不怕得罪张老汉的李婶,站在两棵香椿树下,每回总要与他争吵理论一番:“这两棵香椿树根本没啥区别,俺看就是您偏心眼。说实话,张大椿在您身边天天尽孝心,不是他的悉心照料,您能活得这么舒舒坦坦?张小椿这娃是不错,可他远在北京,几年才回来一趟,他是能帮您挑水还是打粮?他是能帮您做饭还是洗脚?”

倔强的张老汉涨红了脖子:“张小椿就是比张大椿好,张小椿就是比张大椿强。”

李婶一身正气,毫不示弱:“您就是个老糊涂。听说,张大椿孝顺您的那些钱,您居然悄悄地寄给了张小椿,说啥北京的房价贵,您要帮他还清房屋贷款。有这事吧?”

张老汉青筋暴起,毫不讲理:“俺家的事,俺想咋办就咋办,俺乐意。你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李婶和张老汉的争吵理论,无休无止……

去年冬天,张老汉悄无声息地走了,走进了屋后的大青山。出殡的那天,李婶仰望着两棵香椿树,无端地生出一些失落,再也没人和她争吵理论了。

张小椿办完张老汉的丧事,急匆匆地坐飞机回了北京。

张大椿花了不少钱,雇请了一大帮人,将屋门口那两棵枝繁叶茂的香椿树,小心翼翼地移栽到了张老汉的坟头前。

春意盎然的时候,两棵香椿树依然香得让人直流口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中,作者写到那两棵香椿树的树龄时非常具体,为引出下文张老汉的两个儿子张大椿和张小椿这两个人物埋下伏笔。

B.两棵香椿树都“包裹着春天味道”,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张老汉眼中,一个枯枝败叶,一个枝繁叶茂,体现了他强烈的主观性。

C.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叙述,讲述的是寻常故事,塑造的是寻常人物,反映的是寻常世态。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

D.两棵香椿树具有象征意义,一棵象征着安分生活、居家尽孝,一棵象征着荣华富贵、以权谋私,对比鲜明,有褒有贬。

2.张大椿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分析。

3.小说中安排李婶这个人物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优美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的形态。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于美的最初认识,都是“美在于和谐”,都强调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统一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是和谐,也就是优美。

②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是一个事物的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它首先表现为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优美的事物往往是小巧的,光滑的,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其次它还表现为内容的完整与统一。亚里士多德就强调美的事物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再次,它还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即形式能够完美地适合于内容,内容和形式处于交融无间、互相适应的状态,既不是形式压倒内容,也不是内容溢出于形式。另外,这种和谐还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即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状态中,主体感到了他同外部世界的统一,外部世界成了他的自我的肯定,从而产生一种审美的愉快。

③优美的这一基本特征是由优美的本质决定的。美的本质和根源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是真和善、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矛盾统一,而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等便是这种矛盾统一的各种具体不同的形态。优美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这一本质,它表现为现实对于实践的单纯的肯定,而不是二者的对立、冲突和斗争;表现为对于丑的排除,而不是美丑并存的局面;表现为实践的静态成果,而不是实践的艰苦历程。在这里,现实与实践、真与善、规律性和目的性似乎是处在交融无间、相对统一的状态中,所以在形式上它呈现为和谐与相对稳定,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单纯平静的。

④优美的这一本质还可以在它的各种具体形态中得到进一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优美往往表现为人们之间的一种融洽的关系与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像体现着无私的友谊、贞洁的爱情、亲子之爱等等的各种场景与行动。自然中的优美往往是那些为人们所熟悉所把握了的对象,如花颜月色、珠光宝气、鸟兽虫鱼等等,以及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色,甚至野外的荒郊小径。艺术中的优美是现实中的优美的能动反映。优美的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一般不具有严峻对立、不可调和的性质,而且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而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则是往往摄取一些日常生活小景,集中地表现,在形式上也力求完美和谐。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优美”范畴的一项是(  )

A.春日的傍晚,父母带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满怀爱意地看着孩子欢快地奔跑。

B.贵州黄果树瀑布飞流急湍,直落千尺;虎啸雷鸣般的轰鸣,震耳欲聋。

C.王实甫《西厢记》中张君瑞与崔莺莺几经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D.江南园林中绿树掩映着亭台楼榭,湖塘倒映着灰瓦白墙,修竹遮掩着小桥流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西方都认为事物的多样统一才能构成优美,事物的单一因素不会给人以优美的享受。

B.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其感性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因此大的、有冲突的事物不会形成优美。

C.真和善、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矛盾统一,可以表现为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不同形态。

D.对于丑的排除、实践的静态成果和现实对实践的单纯肯定,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单纯平静的。

3.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为了说明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区别。

B.本文论证说理方法灵活多样,既有举例分析,也有对比说理和比喻论证。

C.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从对优美的认识到其特征、本质,逐层展开,逻辑严密。

D.本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很好地阐明了“优美”这一美学概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些景物是必须仰望的。比如鹰,比如天空,比如高山……

有些人是必须仰望的。像李白,像范仲淹,像辛弃疾……

成长,是必须仰望的。像崇高、像伟大、像纯洁……

仰望崇高,感受卑鄙;仰望伟大,感受渺小;仰望纯洁,出离庸俗……

仰望,使头颅变得有份量,仰望使眼睛长上翅膀。

读了上面内容,你有什么感想,请自定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含诗歌),必须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的译文改写成三个短句。

传统的现代派绘画-----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抽象艺术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