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上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是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

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悉:全部

B.地下邳西                      略:夺取

C.吾欲关以东等弃之              捐:舍弃

D.战不利而固陵                  壁:躲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良数《太公兵法》说沛公        韩王成良从汉王故

B.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            汉王下马踞鞍问曰

C.汉王国,良因说汉王曰          项王不遣成国,从与俱东

D.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          汉王用计,诸侯皆至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秦王,泛指秦的统治者,不专指某位君主,文中“秦王”与“秦皇帝”意思不同。

B.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把关中地区分封给秦朝的三位降将,因此称关中为三秦。

C.太傅,三公之一,职在辅助皇帝,使无过失,也可指辅导太子的官,文中指后者。

D.谥,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的称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为韩报仇,家国情深。他家五世担任韩国相国,韩国被秦灭国,他寻得刺客行刺始皇;韩王成被杀,他归附汉王,尽心尽力助汉灭楚。

B.张良际遇奇特,精于谋略。他亡匿下邳,得异人授予《太公兵法》;在刘邦前往巴蜀时,他劝刘邦烧栈道表明无意东还,以此来迷惑项羽。

C.张良明于识人,洞察大势。他建议刘邦封赏韩信、黥布和彭越,最终灭楚;韩信想自立为齐王,刘邦发怒,他劝刘邦封赏韩信来获得支持。

D.张良深得信赖,多受封赏。他很得刘邦欣赏,刘邦常常都会听从他的意见;他先后两次受封为成信侯,汉朝建国后又与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1.D 2.C 3.A 4.D 【解析】 1.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A项,句意为:张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悉:全部。选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 B项,句意为:夺取邳西。略:夺取。选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 C项,句意为: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捐:舍弃。选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 D项,句意为:战事失利而坚守固陵营垒。壁:坚守。选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 故选D。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的能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A项,前句句意为: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以:根据,用。 后句句意为: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的缘故。以:因为。 选项加点词语解释不同。 B项,前句句意为:因为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而:表原因,因为。 后句句意为: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道。而:修饰关系连词,不译。 选项加点词语解释不同。 C项,前句句意为:汉王到国,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之:动词,到。 后句句意为:项王不派韩成到封国去,让他跟随自己一起赶去东边。之:动词,到。 选项加点词语解释相同。 D项,前句句意为:这年秋,汉王追赶楚国道阳夏南。其:这年。 后句句意为:汉王使用他的计策,诸侯都到达。其:他的。 选项加点词语解释不同。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A项,“文中‘秦王’与‘秦皇帝’意思不同”错误,文中“秦王”指的就是“秦皇帝”,即秦始皇。第一段“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秦皇帝东游”,意思是“张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秦始皇到东方巡游”。 故选A。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他先后两次受封为成信侯”错误,第四段“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只有这一次。第六段“乃封张良为留侯”,是留侯,不是“成信侯”。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窗外

梁实秋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只是中间加些棂子,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那幅图画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缘。我今寄居海外,栖身于“白屋”楼上一角,临窗设几,作息于是,沉思于是,只有在抬头见窗的时候看到一幅幅的西洋景。现在写出窗外所见,大概是近似北平天桥之大金牙的拉大片吧?

“白屋”是一座刷了白颜色油漆的房屋,既没有白茅覆盖,也没有外露木材,像是《韩诗外传》里所谓的“穷巷白屋”。拉开窗帘,首先看见的是一块好大好大的天。天为盖,地为舆,谁没看见过天?但以前住在人烟稠密天下第一的都市里,我看见的天仅是小小的一块。“白屋”东边隔街是一个小学操场,绿草如茵,偶然有些孩子在那里蹦蹦跳跳;北边是一大块空地,长满了荒草,前些天还绽出一片星星点点的黄花,这些天都枯黄了,枯草里有几株参天的大树,有枞有枫,都直挺挺的稳稳的矗立着;南边隔街有两家邻居;西边也有一家。有一天午后,小雨方住,蓦然看见天空一道彩虹,是一百八十度完完整整的清清楚楚的一条彩带,所谓虹饮江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虹销雨霁的景致,不知看过多少次,却没看过这样规模壮阔的虹。

路上的汽车往来如梭,而行人绝少。清晨有两个头发颁白的老者绕着操场跑步,跑得气咻咻的,不跑完几个圈不止,其中有一个还有一条大黑狗作伴。黑狗除了运动健身之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一根电线杆子而不留下一点记号,更不会不选一块芳草鲜美的地方施上一点肥料。天气晴和的时候常有十八九岁的大姑娘穿着斜纹布蓝工裤,光着脚在路边走,白皙的两只脚光光溜溜的。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曾经说起:“传有久米仙人者,因逃情,入山苦修成道。一日腾云游经某地,见一浣纱女,足胫甚白,目眩神驰,凡念顿生,飘忽之间已自云头跌下。”我不会从窗头跌下,因为我没有目眩神驰。我只是想:裸足走路也算是年轻一代之反传统反文明的表现之一,以后恐怕还许有人要手脚着地爬着走,或索兴倒竖蜻蜓用两只手走路,岂不更为彻底更为前进?至于长头发大胡子的男子现在已经到处皆是,甚至我们中国人也有沾染这种习气的,习俗移人,一至于此!

星期四早晨清除垃圾,也算是一景。垃圾车上一共两个人,一律是彪形黑大汉,一个人搬铁桶往车里掼,另一个司机也不闲着,车一停他也下来帮着搬,而且两个人都用跑步,一点也不从容。垃圾掼进车里,机关开动,立即压绞成为碎碴。

公共汽车的一个招呼站就在我的窗外。许多乘客是老年人。也有按时上班的年轻人搭乘,有一位工人模样的候车人,经常准时在我窗下出现,从容打开食盒,取出热水瓶,喝一杯咖啡,然后登车而去。

我没有看见过一只过街鼠,更没看见过老鼠肝脑涂地地陈尸街心。狸猫多得很,肥头胖脑的,毛也泽润。我几乎每天看见黑猫白猫在北边荒草地里时而追逐,时而亲昵,时而打滚。最有趣的是松鼠,弓着身子一窜一窜地到处乱跑,一听到车响,仓卒的爬上枞枝。窗下放着一盘鸟食,黍米之类,麻雀群来果腹,红襟鸟则望望然去之,他茹荤,他要吃死的蛞蝓活的蚯蚓。

窗外所见的约略如是。王粲登楼,一则曰:“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再则曰:“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临楮凄怆,吾怀吾土。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看窗外之景时,联想到“拉大片”和《韩诗外传》里的“穷巷白屋”,表现出浓厚的乡土之思和深沉的文化归属感。

B.本文描写窗外景致时,观察描写颇为细致,表现了作者对异国生活文化的肯定和向往,也为文末点明主旨作了很好的铺垫。

C.文末将同出自王粲《登楼赋》中的两段文字分开引用,别有深意,从自己进而写到历史上的人,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的主旨。

D.本文词汇上多用文言词语,充满典雅之美;句式上多用整句,富有整齐之美;这反映了作者对散文语言艺术美感的追求。

2.分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3.作者将“窗”比作画框,并以“窗”为媒介来观察“窗”外之景,这对文章主旨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本是普通乐歌,并无具体的创作意图,后来的统治阶级却误把它当作了教化工具。

B.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具有平常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

C.普通民众用来表情达意的诗歌,其音乐性与卿士的“献诗陈志”相同,只是缺乏乐师加工。

D.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断章取义的做法,实际上为后来统治者歪曲诗三百篇开了很坏的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典礼节目”和“表情达意”两个角度对诗三百篇原本的作用进行了阐释。

B.文章用宋国人嘲笑华元的例子阐明了庶人的作品一步步达到统治阶级耳中的过程。

C.文章在分析诗三百篇最初的作用时,主要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来进行分析。

D.为论证诗与乐分离的过程,文章从乐歌出发,对其流变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献诗陈志”与“赋诗言志”在创作缘起上不同,但在表情达意这一作用上是相同的。

B.子展借《将仲子》中“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这句话,意在请晋侯放了卫侯以免招人非议。

C.古人“赋诗言志”时能借诗三百篇的诗句来表达彼此的立场,因为大家都清楚诗句的含意。

D.孟子用“以意逆志”的方式来解释《伐檀》,充满主观色彩,把诗的意义引向了封建教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女排夺冠频频登上热搜,因为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征程中中国女排取得了十一连胜的傲人成绩,成功卫冕。十一连胜庆祝“十一”国庆,这是中国女排献给祖国最好的生日礼物。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从1981年女排第一次拿下世界冠军,将近30年的时光已经过去,女排曾有过辉煌的战绩,也曾有过低谷,但是依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女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其实,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也是如此,无论是一个公司的持续发展,还是一个家族的代代传承、一个民族的伟业的代代奋斗...无不体现出“接力”的特点。

请以“我要跑好这一棒”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基层小官”,尤其是村干部,直接面对着广大群众和农民,,其言行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基层小官”看似职位小、实权却挺大,一旦贪腐,这些“小蝇、蝼蚁”的危害不亚于,甚至远超“大老虎”。从近几年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典型案例来看,这些贪腐的小官或身居关键岗位,以权谋私;或利用工程建设,“靠山吃山”;或盯着补贴款项,“雁过拔毛”……贪腐数额多则数亿元,少则几千万、几百万,直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侵蚀着国家执政之基。

盯住“微权力”、遏制“小官贪腐”,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十”大数据监督模式,加大对小微权力的监督。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人才问题上,最理想的局面是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_____,“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人才培养是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以欣赏的眼光识才,人才并不等于全才。绝大多数人才______,而且往往具有自己的个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缺点或缺陷。以过人的胆识用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我国古人在用人问题上的经验之谈。______,就应排除流言蜚语的干扰、摒弃孤疑犹豫的心态,大胆为人才搭设舞台、提供平台,为其创造大显身手的机会,让人才充分施展抱负,并为有担当的人才担当、为敢负责的人才负责,消除人才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