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材料一:
201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了校园欺凌报告,其中收录了18个国家10万年轻人的数据,显示全球学生中25%的人曾经历过校园欺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针对10个省市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32.5%的人偶尔被欺负,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最高检报告中提到,2016年以来,共起诉侵害在校学生的暴力犯罪1万余人。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受害者千疮百孔的人生。
2017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旗帜鲜明地表明了积极防治校园欺凌的态度。但是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隐蔽的校园欺凌乱象,既有政策措施仍显得捉襟见肘,正如民建中央所坦言的——比如现行政策下,学校执行治理政策的努力只能改善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现象,较为隐蔽的关系欺凌、网络欺凌等问题继续存在。学校介入与处理欺凌的方式集中于“教育与鼓励”“移交公安部门”两种,与校园欺凌类型的多样性、复杂性不匹配。
只有赏识的教育,终究是瘸腿的。《中国教育报》此前曾刊载过一组数据:在一项面向某地400多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对于“您赞成对违规学生实施惩戒吗”,选择“赞成”的教师占98.7%;而被问及“学生违规时,您会实施惩戒吗”,只有26.9%的教师选择了“会”。苗头早发现、恶行早惩戒,校园里的“小霸王”也许就能及早收手。
(摘自《“惩戒权回校”什么时候都不晚》,光明网2019年3月4日)
材料二: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Bradshaw教授认为校园欺凌现象与校内氛围、周边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校园活动不断塑造着该校园氛围的方方面面,如校园安全、学生参与度、人际关系、校园环境等,这些方面如果存在隐患或发生恶化,都可能最终导致欺凌现象滋生蔓延,成为风气。大部分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地点都在校园内部,其中“厕所”和“宿舍”占据了大部分比例。其中有些欺凌事件在校内场所持续的时间长达数小时之久,这直接说明了我国部分学校存在着内部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园内部安全监管不严的问题。
(摘自《我国校园欺凌事件主要特征与治理对策》,《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第3期)
材料三:
缺乏家庭安全感、家长性格缺陷、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暴力倾向,是儿童高攻击性的根本起因。生长在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的青少年成为欺凌和被欺凌者的几率较大。因此,学校相关德育老师、班主任应对性格老实、懦弱,单亲家庭以及农村留守等家庭构成不健全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与引导,预防欺凌或者被欺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养成和行为方式。有研究发现,家庭关系恶劣,特别是父母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更易出现暴力行为。
遭受到各种形式的校园暴力会使得受害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创伤,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人格的正常发育。数据分析显示,遭遇到校园暴力会使得受害的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抑郁。校园暴力不仅会影响受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使得受害学生由于受到暴力伤害的投射反应,出现各种违纪和越轨行为,甚至反过来去欺凌别的弱小同学。
(摘自《我国校园欺凌事件主要特征与治理对策》,《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第3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校园欺凌现象带有隐蔽性,使得现有的政策措施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B.最高检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有1万余人对在校学生进行了暴力犯罪。
C.在对违规学生的惩戒问题上,大多数教师存在着认识和行动不相一致的现象。
D.校内氛围和周边环境会对欺凌现象产生直接影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童的高攻击性往往起因于不健全的家庭环境。
B.关爱受欺凌者一方面要疏导他们心理的创伤,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他们成为欺凌者。
C.孩子的性格养成和行为方式是由父母决定的。
D.学生缺少良好的校园活动,往往会导致校园欺凌现象的滋生蔓延。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如何才能更好地防治校园欺凌现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文的自觉
李泽厚
鲁迅说:“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如果说,“人的觉醒”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那么,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两者的密切适应和结合,形成这一历史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做了皇帝,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辞章并不依赖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世界观人生观)相联系的。文章不朽当然也是人的不朽,它又是前述“人的觉醒”的具体体现。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西汉桓宽《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司马迁、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作为政治家、大臣、史官等等身份而有其地位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垄断者,当他们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所以,由曹丕提倡的这一新观念极为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词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其中,有人所熟知的陆机的《文赋》对创作类别特别是对创作心理如此专门描述和探讨,这大概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头一回,它鲜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觉。
自曹丕、陆机而后,南朝在这方面继续发展。钟嵘的《诗品》对近代诗人作了艺术品评,并提出,“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至乎吟咏性情,亦何贵于用事?”再次把吟咏性情(内容)的诗(形式)和经世致用的经学儒术从创作特征上强调区别开。刘勰的《文心雕龙》则不但专题研究了像风骨、神思、隐秀、情采、时序等创作规律和审美特征,而且一开头便说,“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行。此盖道之文也”,而“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把诗文的源起联系到周孔六经,抬到自然之“道”的哲学高度,可以代表这一历史时期对文的自觉的美学概括。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两汉文艺是“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它不同于“为艺术而艺术”。
B.曹丕认为只有写出华丽优美的辞章,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C.钟嵘的独特贡献在于把吟咏情性的诗和经世致用的经术儒学区别开。
D.刘勰认为诗文起源于周孔六经,把文学抬到自然之“道”的哲学高度。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头用鲁迅的话引出自己的观点,但作者并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
B.文章通过曹丕和门阀大族的对比,肯定了曹丕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大贡献。
C.两汉时期的贵族们的“刻意作文”,让诗文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
D.在《盐铁论》里,贾谊、张衡等人不是因为文学而有其地位和名声的。
3.下列各项所述现象中,不属于对文章所述“文的自觉”的体现的一项是:
A.钟嵘的《诗品》强调“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至乎吟咏性情,亦何贵于干事?”把吟咏性情的诗和经世致用的经学儒术从创作特征上强调区别开。
B.司马迁说自己创作史记的动机是“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赞《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充分肯定了其文学成就。
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讲究声律的和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体现了对文章形式美的刻意追求,甚至因此使文章在思想内容的表达上受到限制。
D.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区分了诗、赋、碑、诔等不同文体的文体特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刚刚结束的圣诞节是欧美家庭阖家团圆、共享天伦的重要日子。为了让无家可归的人也感受一下这种欢乐气氛,一位说唱歌手特意跑到贫民窟里大肆撒钱,引发大批民众哄抢。这位歌手在自己推特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取名“给予季”。不过很多网友的反应却出他意料。很多网友怒斥这种行为是对穷人人格的侮辱。当然,也有网友觉得,从抢钱的行为就可以看出,那些穷人真正在意的恰好就是这位歌手撒出去的钱,他们可没觉得自己在受辱。
对于网友的分歧,你更倾向于哪种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根据下面的文字,给“数学语言学”下一个恰当的定义。字数不超过60字。
数学界引为自豪的是:在现代科学中,只有一种统一的数学符号系统,不同民族的数学家可以很方便地交流成果。语言学界则完全相反,古今中外各种语言的多样性恰恰是他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文明史中,能一身兼为数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极少,更少有人想到过要把这两者融会贯通为一个新的有机体。近百年来,数学方法不仅在天文、物理学领域获得惊人的发展,而且渗透到生命科学、人文科学领域中来。于是,数学家的目光愈来愈频繁地注视着语言现象。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数学语言学”就应运而生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任何推理活动,①_______ 。有人得了慢性病就去中医院,得了急症就去看西医,它的前提假设是:中医西医疗效不同。事实上,生活中的前提假设经常有对也有错。因此,②______ 是批判性思维核心品质之一。比如人们培养孩子常说“③_________”,前提假设就是“孩子最初的成长与赛跑的规律是一样的”,其实并不尽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全球产业转移史。在全球范围来看,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全球资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产业转移,而反过来看,(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开始发生变化,全球迎来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和前三次_____________,这一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部分低端制造产业开始向外转移。同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开始迎来内生性成长。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很多高端制造业已经悄然兴起,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公司都已经______________甚至还要更加领先。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的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高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中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最近,美国集中火力围剿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公司,短期______________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较大压力,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来自外部的极限施压,可能反而会______________中国制造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潮。最终结局如何,就看中国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化危为机.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也正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才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前行
B. 世界经济之所以整体前行,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C. 世界经济整体前行,也正是由于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D. 也正是由于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世界经济才能被整体推动前行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大相径庭 毫不逊色 难免 强迫
B. 截然不同 平分秋色 不免 逼迫
C. 截然不同 毫不逊色 难免 逼迫
D. 大相径庭 平分秋色 不免 强迫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
B. 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
C. 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
D. 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