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暮,举网得鱼       薄:迫,逼近

B.适有孤鹤,江东来       横:跨越,横渡

C.履巉岩,蒙茸           披:覆盖在肩背上

D.道士顾笑,予亦惊       寤:觉,醒

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月相名,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为十六日或十七日),地球上看见的月亮呈圆形,这种月相叫“望”。因而“望”亦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七月既望”即七月十五日。

B.“冯夷”,也作“冰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即“河伯”,后泛指水神。传说河伯是鱼尾人身,头发是银白色的,眼睛和鳞片是流光溢彩的琉璃色。

C.“道士”,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的通称。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创始人是张道陵。道教以“道”作为追求目标,吸收道家老庄思想,形成自己的神仙崇拜与信仰。

D.“孤鹤”在古诗文中常喻指闲散自在、无拘无束、来去自如、不求名利、孤特高洁之人。“鹤”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与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关系。

3.下列对文章和《赤壁赋》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B.《赤壁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赤壁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赤壁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赤壁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赤壁赋》借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纵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和生活态度;《后赤壁赋》略显虚无缥缈,更多流露出遗弃尘世的思想。

4.翻译下面句子。

①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1.C 2.A 3.A 4.①所以现在详细说明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或许会原谅我。 ②心里想到哪里,梦也就做到哪里。(意有所至,梦也同往) ③不通晓句读,不解除迷惑,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 ④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C项,解释错误,“履巉岩,披蒙茸”意思是: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披,拨开,分开。 故选C。 2.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A项,“‘七月既望’即七月十五日”解说错误,“七月既望”为七月十六日。 故选A。 3.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对照,看是否有出入。 A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分析错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是动静结合。 故选A。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①具,详细;道,说出;冀,希望。 ②意,心里;极,到;趣,同“趋”。 ③师,从师学习;不,同“否”,指不从师学习。“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句。 ④既,已经;没,去世;殊俗,边远地区;“余威震于殊俗”状语后置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舍

①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拣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

②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③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

④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⑤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⑥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选自1936年《想北平》有删节)

(注)文中说的“北平”是1928—1949年间对北京的旧称。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廿七岁就离开北平,时移世易,因而“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而写“我的北平”,则扣住题目“想北平”,写出心中属于自己的北平,表达了对故乡的真挚情感。

B.文章将北平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与欧洲四大“历史都城”(主要是与巴黎)作对比,突出北平“有家的感觉”,表达了“我”对北平的深爱。

C.作者细致描绘“很便宜”的花、菜、水果,是因为地方特产由自然条件决定,体现地方特色,同时联系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习性喜好,是维系与故乡情感的纽带。

D.文章收笔点明题旨,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直抒胸臆,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了高潮,动人心弦,引起了人们心灵上的共鸣;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第③段中,作者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结合本段内容,概括说明这个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材料一:

201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了校园欺凌报告,其中收录了18个国家10万年轻人的数据,显示全球学生中25%的人曾经历过校园欺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针对10个省市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32.5%的人偶尔被欺负,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最高检报告中提到,2016年以来,共起诉侵害在校学生的暴力犯罪1万余人。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受害者千疮百孔的人生。

2017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旗帜鲜明地表明了积极防治校园欺凌的态度。但是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隐蔽的校园欺凌乱象,既有政策措施仍显得捉襟见肘,正如民建中央所坦言的——比如现行政策下,学校执行治理政策的努力只能改善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现象,较为隐蔽的关系欺凌、网络欺凌等问题继续存在。学校介入与处理欺凌的方式集中于“教育与鼓励”“移交公安部门”两种,与校园欺凌类型的多样性、复杂性不匹配。

只有赏识的教育,终究是瘸腿的。《中国教育报》此前曾刊载过一组数据:在一项面向某地400多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对于“您赞成对违规学生实施惩戒吗”,选择“赞成”的教师占98.7%;而被问及“学生违规时,您会实施惩戒吗”,只有26.9%的教师选择了“会”。苗头早发现、恶行早惩戒,校园里的“小霸王”也许就能及早收手。

(摘自《“惩戒权回校”什么时候都不晚》,光明网2019年3月4日)

材料二: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Bradshaw教授认为校园欺凌现象与校内氛围、周边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校园活动不断塑造着该校园氛围的方方面面,如校园安全、学生参与度、人际关系、校园环境等,这些方面如果存在隐患或发生恶化,都可能最终导致欺凌现象滋生蔓延,成为风气。大部分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地点都在校园内部,其中“厕所”和“宿舍”占据了大部分比例。其中有些欺凌事件在校内场所持续的时间长达数小时之久,这直接说明了我国部分学校存在着内部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园内部安全监管不严的问题。

(摘自《我国校园欺凌事件主要特征与治理对策》,《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第3期)

材料三:

缺乏家庭安全感、家长性格缺陷、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暴力倾向,是儿童高攻击性的根本起因。生长在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的青少年成为欺凌和被欺凌者的几率较大。因此,学校相关德育老师、班主任应对性格老实、懦弱,单亲家庭以及农村留守等家庭构成不健全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与引导,预防欺凌或者被欺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养成和行为方式。有研究发现,家庭关系恶劣,特别是父母有暴力倾向的学生,更易出现暴力行为。

遭受到各种形式的校园暴力会使得受害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创伤,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人格的正常发育。数据分析显示,遭遇到校园暴力会使得受害的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抑郁。校园暴力不仅会影响受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使得受害学生由于受到暴力伤害的投射反应,出现各种违纪和越轨行为,甚至反过来去欺凌别的弱小同学。

(摘自《我国校园欺凌事件主要特征与治理对策》,《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第3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校园欺凌现象带有隐蔽性,使得现有的政策措施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B.最高检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有1万余人对在校学生进行了暴力犯罪。

C.在对违规学生的惩戒问题上,大多数教师存在着认识和行动不相一致的现象。

D.校内氛围和周边环境会对欺凌现象产生直接影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童的高攻击性往往起因于不健全的家庭环境。

B.关爱受欺凌者一方面要疏导他们心理的创伤,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他们成为欺凌者。

C.孩子的性格养成和行为方式是由父母决定的。

D.学生缺少良好的校园活动,往往会导致校园欺凌现象的滋生蔓延。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如何才能更好地防治校园欺凌现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文的自觉

李泽厚

鲁迅说:“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如果说,“人的觉醒”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那么,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两者的密切适应和结合,形成这一历史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做了皇帝,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辞章并不依赖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世界观人生观)相联系的。文章不朽当然也是人的不朽,它又是前述“人的觉醒”的具体体现。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西汉桓宽《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司马迁、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作为政治家、大臣、史官等等身份而有其地位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垄断者,当他们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所以,由曹丕提倡的这一新观念极为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词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其中,有人所熟知的陆机的《文赋》对创作类别特别是对创作心理如此专门描述和探讨,这大概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头一回,它鲜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觉。

自曹丕、陆机而后,南朝在这方面继续发展。钟嵘的《诗品》对近代诗人作了艺术品评,并提出,“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至乎吟咏性情,亦何贵于用事?”再次把吟咏性情(内容)的诗(形式)和经世致用的经学儒术从创作特征上强调区别开。刘勰的《文心雕龙》则不但专题研究了像风骨、神思、隐秀、情采、时序等创作规律和审美特征,而且一开头便说,“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行。此盖道之文也”,而“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把诗文的源起联系到周孔六经,抬到自然之“道”的哲学高度,可以代表这一历史时期对文的自觉的美学概括。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两汉文艺是“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它不同于“为艺术而艺术”。

B.曹丕认为只有写出华丽优美的辞章,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C.钟嵘的独特贡献在于把吟咏情性的诗和经世致用的经术儒学区别开。

D.刘勰认为诗文起源于周孔六经,把文学抬到自然之“道”的哲学高度。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头用鲁迅的话引出自己的观点,但作者并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

B.文章通过曹丕和门阀大族的对比,肯定了曹丕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大贡献。

C.两汉时期的贵族们的“刻意作文”,让诗文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

D.在《盐铁论》里,贾谊、张衡等人不是因为文学而有其地位和名声的。

3.下列各项所述现象中,不属于对文章所述“文的自觉”的体现的一项是:

A.钟嵘的《诗品》强调“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至乎吟咏性情,亦何贵于干事?”把吟咏性情的诗和经世致用的经学儒术从创作特征上强调区别开。

B.司马迁说自己创作史记的动机是“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赞《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充分肯定了其文学成就。

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讲究声律的和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体现了对文章形式美的刻意追求,甚至因此使文章在思想内容的表达上受到限制。

D.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区分了诗、赋、碑、诔等不同文体的文体特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刚刚结束的圣诞节是欧美家庭阖家团圆、共享天伦的重要日子。为了让无家可归的人也感受一下这种欢乐气氛,一位说唱歌手特意跑到贫民窟里大肆撒钱,引发大批民众哄抢。这位歌手在自己推特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取名“给予季”。不过很多网友的反应却出他意料。很多网友怒斥这种行为是对穷人人格的侮辱。当然,也有网友觉得,从抢钱的行为就可以看出,那些穷人真正在意的恰好就是这位歌手撒出去的钱,他们可没觉得自己在受辱。

对于网友的分歧,你更倾向于哪种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的文字,给“数学语言学”下一个恰当的定义。字数不超过60字。

数学界引为自豪的是:在现代科学中,只有一种统一的数学符号系统,不同民族的数学家可以很方便地交流成果。语言学界则完全相反,古今中外各种语言的多样性恰恰是他们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文明史中,能一身兼为数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极少,更少有人想到过要把这两者融会贯通为一个新的有机体。近百年来,数学方法不仅在天文、物理学领域获得惊人的发展,而且渗透到生命科学、人文科学领域中来。于是,数学家的目光愈来愈频繁地注视着语言现象。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数学语言学”就应运而生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