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生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生百年,似乎每年零点几度的气温上升,并不会带来什么致命的改变。可日积月累,(    ),却一次又一次刷新着人类有史以来的气象纪录。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认识到这个现象,并开始付诸于行动。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太阳、地球和天气”。世界气象组织借此主题表达了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免受极端天气______以及开展长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如今,我们应当加快推进全球气候保护行动,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宏大的______问题面前,个人的努力看上去渺小,但千万人的努力______起来,绝对可以改变世界,比如说少开车,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使用节能产品……在我们还能掌控自己乃至地球命运的时候,行动起来,永远______。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此产生了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

B.由此而产生的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

C.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由此而产生

D.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是这样产生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付诸行动。

B.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付诸行动。

C.对于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付诸于行动。

D.地球已经出现的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幸运的是,人类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付诸于行动。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侵害        全局性        会聚        桑榆非晚

B.侵犯        全球性        汇聚        桑榆非晚

C.侵害        全球性        汇聚        为时不晚

D.侵犯        全局性        会聚        为时不晚

 

1.B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 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由此”指“气温变化”紧承上文,应该放在开头;另外,下文“刷新着人类有史以来的气象纪录”的主语中心语是“异常天气和气候现象”,所以选B项。 故选B。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应在句首加上“对于”;C项应去掉“付诸”后面的“于”,“诸”就是“之于”的意思;D项同B、C两项。 故选A。 3.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 侵害:侵入而伤害。侵犯: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极端天气对人类有很大的伤害,所以应该用“侵害”。 全球性:指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全局性:一般是政治性术语,即实物的主体层面,基础层面和主要层面。此处环境保护属于全球性问题,所以应该用“全球性”。 汇聚:聚集。会聚:聚集,多用于人,有会合后还会分开的意思。此处指“千万人的努力”,用“汇聚”更好。 为时不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桑榆非晚:早先的美好时光虽然已经消逝了,但如果从现在开始珍惜时光,发愤图强,也并不晚。此句是说在我们还能掌控自己乃至地球命运的时候,行动起来,还不算晚,所以应该用“为时不晚”。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一大特点,如《锦瑟》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2)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夸张、比喻、反问的手法批判秦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 暴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

(3)《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表现听众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郎

陈与义

漫郎功业大悠然,拄笏看山了十年。

黑白半头明镜里,丹青千树恶风前。

星霜屡费惊人句,天地元须使鬼钱。

踏破九州无一事,只今分付结跏禅

[注]①漫郎:指唐代道家学者元结,借指放浪形骸不守世俗检束的文人。②拄笏看山:比喻在官有高致。③元:本来。④跏禅: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借用典故,表达出自己做官十年间放浪形骸,不拘世俗的形象特点。

B.颔联前句表面写透过镜子看到自己已双鬓斑白,实则暗示一事无成的无奈感慨。

C.颈联前句用“星霜”写岁月变幻,用“惊人句”写诗人有才华,表现了诗人的自负。

D.尾联将自己过去壮志难酬与现在只好坐跏修禅进行了对比,悲愤之情寓于其中。

2.本诗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试从正侧结合的角度并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邈,东莞姑幕人也。邈姿性端雅,勤行励学,博涉多闻,以慎密自居。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虽不口传章句,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迁散骑常侍,犹处西省,前后十年,每被顾问,辄有献替,多所匡益,甚见宠待。迁中书侍郎,专掌纶诏,帝甚亲昵之。初,范宁与邈皆为帝所任使,共补朝廷之阙。宁才素高而措心正直,遂为王国宝所谗,出守远郡。邈孤宦易危,而无敢排强族,乃为自安之计。会帝颇疏会稽王道子,邈欲和协之,因从容谏于帝,帝纳焉。邈尝谐东府,遇众宾沉湎,引满喧哗。道子曰:“君时有畅不?”

邈对曰:“邈陋巷书生,惟以节俭清修为畅耳。”道子以邈业尚道素,笑而不以为许也。道子将用为吏部郎,邈以波竞成俗,非己所能节制,苦辞乃止。时皇太子尚幼,帝甚钟心,文武之选皆一时之俊。以邈为前卫率,领本郡大中正,授太子经。帝谓邈曰:“虽未救以师礼相待,然不以博士相遇也。”邈虽在东宫,犹朝夕入见,参综朝政,修饰文诏,拾遗补阙,劬劳左右。帝嘉其谨密,方之于金、霍(注),有托重之意,将进显位,未及行而帝暴崩。邈莅官简惠,达于从政,论议精密,当时多谘禀之,触类辩释,问则有对。所注《谷梁传》,见重于时。隆安元年,遭父忧邈先疾患,因哀毁增笃,不逾年而卒,年五十四,州里伤悼,识者悲之。

(选自《晋书·徐邈传》)

[注]金、霍:指金日䃅、霍光,汉武帝临终时的托孤重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B.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C.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D.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B.博士,我国古代学官名。古代常指在学术上精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学的官职。

C.《谷梁传》,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D.父忧,古代父亲去世的婉辞。我国古代有为去世的父亲或母亲守丧三年的传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邈学识十分渊博。他解释文义,撰正《五经》音训;注释的《谷梁传》,被当时的人们推重;人们请教他,他有问必答。

B.徐邈敢于向上进言。皇帝与会稽王道子关系紧张,徐邈就此事分别向皇帝和道子进言;道子因徐邈道德纯朴不认为他犯上。

C.徐邈深得皇帝信任。皇帝经常询问他事情,还让他专门掌管诏书;让他给太子讲授经书,后来准备把他提拔到显要的位置。

D.徐邈勤于国家大事。他做官宽大仁惠,通晓政务,在东宫时每天都入见皇帝,参与朝政,润饰诏书,拾遗补阙,辛劳工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才素高而措心正直,遂为王国宝所谗,出守远郡。

(2)邈先疾患,因哀毁增笃,不逾年而卒,年五十四,州里伤悼,识者悲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奇    标

相裕亭

一夜大雪。盐河口的河堤变胖了,河道却瘦了许多。码头上原本云梯一样雄壮的石阶,一夜之间被暄腾腾的积雪填平,瞬间失去了它往日的威武与雄壮。河湾里停泊的渔船,与流动的河水,不经意间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清晨,赶海的人,走进那“画”里,走近小武家的油条摊点,丝毫没有察觉出什么异样。可前来购买油条的食客,远远地看到小武家茅屋的门窗未开,就猜到那小两口因为雪天把生意给停了,于是相继退去。快半晌时,旁边做豆腐卷的一个婆子看小武家两口子还没有开门,感觉蹊跷,便站在门外连声呼喊:

“小武——”

“小武媳妇——”

屋内,一点反应都没有。那婆子就觉得不对了,慌忙喊来路人,推门一看,小武与媳妇双双死在屋里了——煤气中毒。

入冬以后,那对小夫妻每晚都把他们炸油条的炭炉子搬到屋里取暖,侥幸地躲过一个又一个危险之夜。可昨夜大雪,原本四处漏风的小茅屋,被积雪封堵严实了,年纪尚轻的小两口,就这样双双撒手西去。

噩耗传至他们沭阳老家,小武的父亲,一个胡须都花白了的老人,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踏着尚未融化的积雪赶来。那孩子名叫小宝。很显然,他是死者的遗孤。爷爷在小宝的头上扎着一块白孝布,他很听话,爷爷叫他给谁磕头,他就跪在一个草团子上给人家点点小脑袋。

盐区到沭阳有一百多里路。有几个沭阳同乡,在小宝的爷爷到来之前,就已经扯来白布,买来芦席,开始张罗小宝父母的后事。他们准备帮助小宝的爷爷,把小宝父母的尸骨运回沭阳老家。

周边,几家一起做生意的,念其往日与小宝父母相熟相亲的情意,相互间也都凑了份子。有几户人家,之前赊了小宝父母的油条,此时,主动把钱给送来了。

小宝的爷爷让小宝给他们磕头,人家却抱起小宝,说:“小宝的父母当初是有记账的。”言外之意,让小宝的爷爷翻翻账本,查看他们所兑付的款数对不对。可他们并不知道小宝的父母不识字。

尽管如此,小宝的爷爷在众人的帮助下,还是在门后的墙壁上找到一个用各种符号所做的“账本”。如隔壁开米粥的来还钱,墙体上便能找到两个方格格叠加在一起,以此表明他们是门挨门的邻居。

这样一来,依此查找到很多欠账人。比如,一个圆圈里面点着三个小点儿,大家当即想到是西街烧茶水的胡三麻子。那人脸上的麻点虽说不止三个,可他在兄弟间排行老三,外号就叫三麻子;一道竖杠,外加一个月牙似的半圆圈,很明显就是摆瓜子摊的陈瘸子。陈瘸子平时走道就是那个样子,往前迈一步后,另一条罗圈腿悬在半空,总要划一个半圆后,才能歪下身子,将那只罗圈腿轻点在地面上。

顺着这个思路,大家看“十”字花,想到是教堂里的牧师或开药铺的大夫;看四个图钉,想到是掌鞋的侯四;看几个圆圈叠加,想到是旁边一户做大饼、卖火烧的;等等。但是,不管怎样揣摩,最终仍有一些奇异的标志,难以对号入座。

其中,有一个屠刀标志的图案,有人说那是杀狗的王秃子。但这个推测,很快又被推翻。因为,王秃子杀狗时,一刀子捅进狗的胸腔里,无须在屠刀周边如同炸礼花一样再点上几个点儿,以示血迹喷溅的模样。大家推断,只有西大街耍劈刀子的杨八,才会摆弄那样讹人的把戏。

杨八,自称杨爷,盐区有名的无赖。每逢集日,他手持一把明晃晃的刀子,死皮赖脸地凑到各家摊铺前,知道他底细的,赶紧赏他两个铜板,打发其走开。否则,他手中的刀,直往自个脑门上扎,甩得你摊铺上到处都是鲜血,让你无法做买卖。

想必,小宝父母也曾遭遇过类似打劫。由此,想起用喷血的屠刀做标记,后面一道一道篱笆墙似的竖杠杠,记录下被劫走的油条数。

有人建议,去找他杨八讨要。理由是,小宝父母都已经死了,还怕他杨八不成。但是,了解杨八的人,还是建议不要与他硬碰硬,建议让小宝爷爷领着小宝,假装没看到那墙上的图标,随便问问他杨八,是否欠过小宝家油条钱。对方若真是认账,那很好;要是耍无赖,也就罢了。

小宝爷爷按照大家的说辞,领着小宝,找到那个整天混迹于盐河码头上的杨八。

岂料,杨八一听,当场就不干了,他顺手摸出腰间的刀子,用刀尖指着他自个的鼻尖儿,怒视着小宝的爷爷,大声吼道:“你说什么,我吃过你们家的油条没付钱?你再给我杨爷说一遍!”

小宝的爷爷看杨八那凶神恶煞的架势,生怕吓着孩子,当即抱起小宝,掉头走开了。

两天后,小宝父母的尸体被打成两个席包往沭阳老家送,路过西大街,恰逢集日,好多摊贩把街面给占了。杨八见状,当即挥舞起手中的刀子,主动为送葬的队伍清理出一条宽敞的通道。

当下,有人感叹,说杨八总算做了件人事。也有人说,那是他吃了人家的昧心的油条而良心发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4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奇标”是指小宝父母因为不识字而在门后的墙壁上留下的一些欠账标志。正是这些标志,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情节简单,以小宝爷爷奔丧处理儿子儿媳后事为主线,写了祖孙二人向耍劈刀子的杨八要钱的经过、结果及人们对待杨八的评价,故事耐人寻味。

C.小说语言朴实,符合人物特点。“你再给我杨爷说一遍!”一句话就把杨八凶神恶煞般的架势描写得跃然纸上。

D.小说立意深刻,构思新颖。作者没有停留在人物命运的讨论、人物性格的挖掘上,而是以点带面地揭示了令人失望的社会环境和世态人心。

2.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这篇小说取材颇具特色,请结合内容说说它的取材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专家表示,进入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因受疫情影响,出现明显上涨趋势,推升了CPI(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重回“2时代”。总的来看,我国物价水平总体温和,核心CPI整体运行较为平稳,并未出现大幅波动,预计年内通胀仍不会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因素。

“目前,猪肉价格已经成为影响CPI走势的关键因素,后续仍需要重点关注猪周期对物价的影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分析未来物价走势时表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至今年2月末已经跌破2.8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更是跌至2738万头,二者都创下近年来的新低。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持续减少肯定会影响未来的生猪供应量,进而影响猪肉价格。预计生猪存栏量快速下降可能导致下半年生猪供应严重不足,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幅度有可能会超出上一轮猪周期。

“当然,随着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猪肉价格上涨也可能导致对牛羊肉及鸡肉等禽类食品需求上升从而形成对猪肉的替代效应,使得猪肉价格并不会超预期上升。”唐建伟说。

(摘编自林火灿《3月份CPI、PPI运行总体平稳猪价成影响CPI走势关键因素》,《经济日报》2019年4月12日)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价稳定,多项政策接连出台为物价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环境,多项改革不断深化为物价平稳运行夯实基础。

当前我国物价水平在合理区间运行。从国内经济基本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上下游价格波动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减税降费力度加大,重要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市场供求保持平衡,通胀预期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波动。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我国有世界上最大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工农业产品供应充分,服务业供给不断增强。只要保证供求基本平衡,个别商品价格波动就不会带来全局性价格上涨。

(摘编自《当前物价水平保持总体稳定》)

材料三:

我国物价未来形势如何?无论是从食品看,还是从国际市场影响及供给能力看,年内物价不会出现过快上涨,全年涨幅将保持在预期目标范围内,物价平稳运行有坚实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流通消费价格处处长董雅秀分析,去年苹果和梨减产,今年库存不足,加之今年南方阴雨天气较多,时令鲜果市场供应减少,导致水果价格上涨。但这类商品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以来,随着西瓜、甜瓜等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水果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势头,后期有望逐步进入季节性下行走势。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测算,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蔓延、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物价影响不大,最多会拉动CPI0.1~0.2个百分点。

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小麦亩产预计比上年提高10公斤。农产品产销两旺,禽肉、奶制品、水产品供应充足。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夏粮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利于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增信心。”

今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总值增长11.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7.8%。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让我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为增加国内供给提供重要支撑。

(摘编自《“菜篮子”“果盘子”稳稳当当》,《人民日报》2019年7月15日)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6月份以来,水果价格随着西瓜、甜瓜等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开始出现回落势头,可见,商品的市场供应会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

B.今年3月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牛羊肉及鸡肉等食品需求上升。

C.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只要保证供求基本平衡,物价在可控范围,个别商品价格波动则不会带来全局性价格上涨。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尽管目前水果、猪肉等部分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但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3.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