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B.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

C.中国山水画的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D.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

D.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C.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D.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1.B 2.D 3.C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B项,对“外象之美”的解释不正确,原文说“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可见“外象之美”也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作本身,而且“画作以外的无限性”也不只是“画家的内在的精神追求”。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论证层层递进”分析不正确,文章不是层进式结构,是并列式结构。 故选D。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分析不正确,原文说的是“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B项,说法错误,“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的应是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的应是欣赏者。 D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 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________给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标题补充完整。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验。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年级的一则通告,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通告

近日,有高一学生从宿舍的四、五楼对着楼下抛掷杂物,这种行为会影响楼下行人。咱们的学校是一所拥有三十多年优良传统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全体同学要严格遵守校园规章制度,不要又有此类行为。恳请大家配合。

特此通告。

高一年级

2019年9月4日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没有识见的人看到群行就会随波逐流,看到群止就会东施效颦,所以人们说“群行群止看识见”。

材料:大事  难事  怒事  顺境  喜事  逆境  涵养  胸襟  担当

卑躬屈膝  畏首畏尾   折磨切齿    趾高气扬   束手无策     心花怒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8年7月,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被曝光。疫苗事件,仍然让人(  )。近来,人们在关注疫苗质量的同时,又开始重提疫苗滥用的话题。有自媒体文章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狂犬病的宣传在中国是一个惊天骗局,是(  )的疫苗公司与某些不良媒体以及所谓专家合作的成果!”文章引经据典,对比各国狂犬病发病率和疫苗使用数量,得出了看似很客观的结论:在中国,有超过99%的疫苗是不需要用的。真可谓(  )。

这些文章在朋友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让人觉得中国人的很多疫苗接种是多余的。有人甚至还这样问:“________”

我们接种疫苗是为了预防,而接种的结果很可能是其中的大部分疾病我们一生都不会遇到,因此可以说是“多余”了,但就像我们购买保险一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保险被“浪费”而不愿意有机会用到这份保险。

针对全国狂犬病发病数不断上升,并出现假疫苗致人死亡事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各地药品监管部门(  ),积极推进狂犬病疫苗质量跟踪检查工作,加大对狂犬病疫苗生产企业GMP跟踪检查力度,各级部门要认识到切实加强对狂犬病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督管理是确保人民用药安全与否的基本保障。

1.依次填入文中(  )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惊失色        利令智昏        信誓旦旦        亡羊补牢

B.心有余悸        利欲熏心        信誓旦旦        将功补过

C.大惊失色        利令智昏        言之凿凿        将功补过

D.心有余悸        利欲熏心        言之凿凿        亡羊补牢

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民用药安全与否的基本保障是加强对狂犬病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B.加强对狂犬病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与否是人民用药安全的基本保障。

C.切实加强对狂犬病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督管理是人民用药安全的基本保障。

D.加强对狂犬病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督管理是确保人民用药安全的基本保障。

3.下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打狂犬疫苗会产生副作用吗?

B.难道这些狂犬疫苗都是假的吗?

C.那我们还有必要打狂犬疫苗吗?

D.狂犬病宣传真的是一场阴谋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曾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有抱负的人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还要有恒心。

(2)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