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17年,“上合”成为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不忘合作之初心,赓续合作之智慧。今天,“上海精神”与儒家“和合”理念的________,实现了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累累硕果,得到了热爱世界和平、期盼发展图强的人们心向往之。
在孔子故乡、礼仪之邦,思考儒家文化与国际交往理念的________,别有一种滋味。儒家贵“和”尚“中”。在儒家的“和合”理念中,“和”是和谐、和平、祥和,“合”是聚合、合作、融合。________、由近至远的思维,洞明着共赢共生的“和实生物”之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体现着超越民族、泽被世界的责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表达出互相尊重、互不干涉的原则;“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主张,揭示的是求同存异、包容互补、和谐共存的价值取向;“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抒发着中国人的济世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承载着成人达己的共享意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豪情,传递出朴素的平等愿望。这些“和合”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________的理想世界。
从“帆船之都”出发,(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浑然一体 不约而同 推己及人 朝思暮想
B. 浑然一体 不谋而合 以己度人 孜孜以求
C. 水乳相融 不谋而合 推己及人 孜孜以求
D. 水乳相融 不约而同 以己度人 朝思暮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实现了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累累硕果,令热爱世界和平、期盼发展图强的人们心向往之
B. 成就了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累累硕果,令热爱世界和平、期盼发展图强的人们心向往之
C. 成就了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累累硕果,赢得了热爱世界和平、期盼发展图强的人们心向往之
D. 实现了安全、经济、人文合作的累累硕果,赢得了热爱世界和平、期盼发展图强的人们心向往之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交相辉映,必将推动青春“上合”扬帆驶向世界大同的理想彼岸
B. “上海精神”与“和合”理念交相辉映,必将推动青春“上合”扬帆驶向世界大同的理想彼岸
C. “和合”理念与“上海精神”交相辉映,必将推动青春“上合”扬帆驶向理想彼岸的大同世界
D. “上海精神”与“和合”理念交相辉映,必将推动青春“上合”扬帆驶向理想彼岸的大同世界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与不变的争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____________ , 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朱敦儒
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
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征尘万里”点明了客居他乡的处境,“伤怀抱”一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 燕子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慰藉。
C. “客散黄昏庭院悄”写出了客人聚会离开后庭院静谧的情形,给人孤单落寞之感。
D. “只恐莺啼春又老”一句既点明时令,又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着强烈的人生感慨。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 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 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选自《战国策》)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B.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C.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D.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B. 质,指人质,两国交往,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叫“质”或“质子”。
C. 避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离开坐席而伏于地,这种做法便叫做避席。也指离开席位。
D. 骐骥,千里马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 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 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 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4.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国。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中国电影人考虑的关键问题。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对制片公司来讲,产业链条的强化和发展很重要,要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这样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否则电影强国的实现是没有依据的。”他指出,我国影视产业还处在发展期,电影发展机会多,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对此,马中骏也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和机遇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工作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你有专业性,你做得足够好,市场自然认可。”
(选自“央广网”2018年6月19日)
材料二: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重写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不断地发酵和扩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因此,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
(选自“光明网”2018年4月23日)
材料三: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比如,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武侠片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都是辨识度很高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片在海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好作品,还有一个案例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它不仅在亚洲其他国家好评如潮,还发行了美国版。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中,“融通中外”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化创作必须遵循的要旨,要选择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既在内容上融汇中国文化,又在形式上实现国际表达。比较成功的例子是2015年的《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这两部影片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代表作,它们曾在数十个国家展映,各国观众或为草原生活的艰难所震撼,或为身患绝症的坚强所感动。
与此同时,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的努力,更让我们插上了巡游世界的翅膀。比如,我们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合作让中国经典默片《神女》配乐放映,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异彩;与英国电影学会(BFI)的合作,则让中国享誉世界的影史名作《小城之春》修复版成为在英格兰地区发行的第一部修复版中国经典影片……
(选自孙向辉《“融通中外”,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四:
站在新时代大门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我们同时看到隐患和欠缺。许多平庸之作呼应我们周遭弥漫的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气而生。平庸之作多表现为雷同化、表面化和粗疏化:只关注娱乐不关注思想;只关注生活表象而不探究生活中的发展趋势。对生活没有新发现,对艺术没有新表达;盲目跟风克隆,执着于缺少新意的翻拍与续拍。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项目中寻找风向,模仿效法。2017年生产故事影片708部,在影院公映的影片只有396部,一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创作平庸之风势必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识。于是,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才时不时地大行其道。容忍平庸之作,容忍创作平庸之风,就会放弃国产电影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就会丧失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新时代的创作目标感。必须对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平庸之风,说不!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实现电影强国的梦想。
B.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是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的有效手段。
C.《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等大获成功是因为它们内容上融汇了中国文化,形式上实现了国际表达。
D.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的盛行导致原创力和精品意识弱化,致使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等平庸之作时不时地大行其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分析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B.材料二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坚定了人们认同历史、尊重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C.由材料四可知,因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2017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
D.从四则材料可知,“中国好故事”是指具有中国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
3.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开拓国际市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必须跟我走
幽兰
这是最末一班车了
夏天昼长夜短,都快六点了,太阳才不情愿地往西爬。算上那个气喘吁吁跑上车坐到我身边的女孩,正好满座。司机发动车子,满意地吆喝了一句:走着!
一个戴红色旅游帽、身材高挑而瘦削的女售票员利落地跳上车。脸上挂着矜持而优雅的微笑。身边的女孩笑吟吟地把票钱递给售票员,她伸手接过,呆望着女孩,笑容猛地凝住。
女孩脆生生地说:“阿姨,我去邢家屯,得在三里桥下车”
“哦,三里桥。”女售票员诺诺地应声,却紧跟着问,“这个时间没有去邢家屯的班车了,你怎么回家呀,步行?”
“那个路口有很多顺风车的,总有好心人让我搭……”女孩浓密的长睫毛自然上翘,她忽闪着大眼睛,不无得意地说。女售票员欲言又止,认真看了女孩一眼,叹口气,摇摇头。我分明看到她扭过脸的瞬间,眼里噙了泪。
女售票员却再没回头,把决然的脊背直挺挺地给了我。女孩掏出手机,表情温柔而生动,嗯哦着跟男友打起电话。
太阳变成个大红球,努力着一天最后的跳跃。公路两旁的庄稼长势喜人,绿油油、密匝匝的叶子在夕阳下闪着光。大巴车陆续丢下一个个旅人,挟着花香的晚风,飘进车窗,冲淡了越来越空的车厢里的汗渍味道。
太阳落山了,天空变成灰蓝色。女孩不时向窗外眺望,三里桥快到了。女孩低头开始整理身边的几个手提袋。
那桥越来越近,桥那头的路两旁是一人多高的夏玉米,一眼望不到边。桥栏边居然停着一辆黑色轿车。
女孩吐了吐舌头,偷偷笑了笑,她或许在窃喜那是一辆顺风车。
这时候,女售票员突然转过头看了女孩一眼,似乎想说什么,却张张嘴,咽了口唾沫。已经看见三里桥的红白栏杆了,她猛地一把扯下帽子,赫然露出满头白发。她几步来到司机身后,凑近他耳边,低声说着什么。司机诧异地看看她,回头瞥了一眼,又顺她的手指望向窗外,若有所思,使劲点点头。
三里桥就“嗖”的一下被汽车甩到身后。
“停车!我在三里桥下!”女孩“噌”的站起来,喊了一句。乘客们也帮着喊,怎么到站不给人家停车啊!听见没,啥工作态度……“停车,我要下车!”女孩从颠簸的车尾摇晃着,几步冲到女售票员面前。
女售票员伸出双手扶住女孩,她望着女孩,轻声说:“孩子,你别急,你自己下车,我、我不放心,天都黑了……”
“关你啥事啊!我在哪儿下车是我的自由,我家人都在等我。停车,停车!”女孩咆哮起来。
“不行!今天,你必须跟我走!”女售票员脸一沉,声音提高了几度。毋庸置疑的语气突然使骚动的车厢安静下来。她长舒一口气,柔声央求女孩:“孩子,我不要你车钱。阿姨真的是为了你好,我送你去邢家屯!”车厢里有旅客恍然大悟,附和着说,是啊,闺女,晚到一时没事的……人家是好心,你就别生气了!女孩似乎也一下理解了女售票员的良苦用心,不再执拗,悄悄退回到座位上开始拨打手机。
女孩下车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她的男友早就在村口等候。
女售票员把脸紧贴在车门上,望着女孩远去的背影发呆。大眼睛、长睫毛,真的太像我女儿了,还有,庄稼地、顺风车……我的青青!十年了,妈啥时才能找到你啊……”女售票员有些语无伦次地喃喃着。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女孩明白了女售票员的良苦用心,才不再执拗,回到座位上,说明她是一个非常善解人意的女孩。
B.小说中的司机非常支持女售票员的做法,协助女售票员送女孩回家。
C.女售票员“呆望着女孩”笑容猛地凝住“看到她扭过脸的瞬间”眼里噙了泪,为下文埋下伏笔。
D.这篇小说温馨的故事,充满着正能量,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时治安的忧虑和担心。
2.小说在刻画女售票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都写了太阳,试问,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用意分别是什么?请分别简要分析。